-
日期: 2025-05-10 | 来源: BBC中文网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香港 | 字体: 小 中 大
邓德成对BBC说,“我们在社会每个角落,看看有没有我们怀疑可能违反国安法的事”,“如果有, 我们就去警署报案, 举报它 ”。
邓德成前前后后举报了上百人。这些他认为涉嫌违反国家安全法的人士,有的曾经在商场挥舞殖民时期旗帜,有的是在面包店售卖印上示威标志的蛋糕。
28年前,英国移交香港主权给中国。双方签订了具有法律效力的《中英联合声明》,确保这座城市享有的权利和自由“50年不变”。
但在香港爆发2019年大规模民主抗争之后的一年,北京强行实施《国安法》,被批评扼杀言论及新闻自由,甚至导致举报文化萌生。
《国安法》把“分裂国家”、“颠覆国家政权”及勾结外国势力等行为定为违法。香港立法会去年再通过了一部简称“23条”的国家安全法,进一步收紧了国家安全法律。
随着新法落实、警方频频展开拘捕行动,外界对一群移向了香港管治权力中心的亲中“爱国者”的报道有限。这些爱国者是香港的管治者、维护法纪的监察者,也是公开支持他们的普通市民。
BBC花了数周时间采访了现年60岁、自称爱国者的邓德成。他与他组织的义工团队会在社交媒体找寻他们认为涉违国安法的行为或言论,然后截图作记录。
他还设立了一条举报热线,邀请网民举报身边人的相关资料。
邓德成说,他和其义工已经向警方举报了上百个组织或人士。他说,“举报有用吗?如果没有作用,我们也不会做”,“很多人被警方立案,有些甚至被判入狱。”
邓强调,他没有亲自调查涉嫌违法者,只是举报他认为值得被查的事件。他称,此举为“社区与警方的正当合作”。
邓并非唯一参与举报的“爱国者”。香港当局也设立了国安举报热线,国安处表示,由2020年11月至今年2月间,一共收到89万宗举报。
而那些被举报的人,承受着庞大的压力。
由2020年国安法实施起至今年2月间,逾300人因与国安相关的罪行被捕;而这些年来,大约有30万或更多港人移民到海外。
在香港经营独立书店的庞一鸣说,他经常因为一些“匿名投诉”遭政府部门上门巡查;他称曾经在15天内,被巡查了10次。
自1990年代起参与民主运动的政治学者、大学教授陈家洛称,自己“现在有点像一个带有辐射的人”。
他说,一些朋友、学生和同事因他的敢言作风,与他保持距离,“但我绝不会责怪受害者。这是整个体制的问题”。
香港政府回应称,当局“高度重视维护学术自由和院校自主”,但同时强调学术机构有责任确保运作符合法律与大众利益。
邓德成表示,他举报有嫌疑的人是出于对香港的热爱。他说,自己对中国的看法是在香港仍为英国殖民地时形成的。
“殖民地政策其实并不好,最好的机会总是给英国人,我们本地人并没有真正的机会。”
他与很多那一辈的港人一样,曾经渴望香港回归中国,摆脱殖民统治。
他说,比起权利,当时许多香港人更关心生计,“民主或自由,这些都是很抽象的概念,我们并不真正理解”。
邓德成认为普通市民不应过度参与政治,并说自己只是为了香港社会在2019年的动荡后,恢复“平衡”才开始参与政治。
他自称是在为“沉默的大多数”发声;这些人既不支持港独,也不支持示威引起的混乱。
但其他港人认为,集会和示威是香港长久以来表达民意的方式,也是在没有完全民主的特首选举制度下,仅存的发声方式。专研东欧政治的陈家洛说,“我们再不是示威之都。那我们是什么?我还没有答案”。
他认为,爱国主义本身并非负面,“它是一种价值,甚至是一种美德”,但它必须要容许市民在爱国时,保持“批判的距离”,而香港未有做到这一点。
2021年,香港推动选举改革,规定只有“爱国者”且“宣誓效忠中国共产党”的人才能担任政府或立法会的重要职位。
中国政协前委员、时事评论员刘梦熊认为,这导致议会运作困难。他说,“公众认为很多爱国者只是‘口头革命家’或政治投机者,并不真正代表人民”;因此“政府很多荒唐的施政,全部都能80多(百分比)去通过 ,没有掣肘、 没有监督的作用”。
这情况下,就连爱国者邓德成也希望现行制度受到挑战。
他说,“我不想每次(政策)都是90%通过”。他认为,国安法有被滥用的风险,“我不同意你的意见、你做的事,(你就)一定是违反国安法 ”,“我不同意这种做法”。
港府表示,“完善后的立法会已经清除了那些只想阻挠甚至瘫痪政府运作、无意进行建设性对话、代表全港利益的极端分子”。
如今,邓德成说,香港已经恢复平衡与稳定,他没有再作举报。
事实上,在香港街头上,几乎再看不见昔日常有的大型示威活动。而在学术界,陈家洛说,由于人们惧怕监控和违法对生活带来的后果,自我审查和噤声已成为“常态”。
至于在立法会,泛民主派的政党不占任何一席位,包括曾经最具影响力的民主党亦已解散。
反对声音在城内沉寂,邓德成便将目光投向海外。
他说:“香港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我们是不是应该探索一下,怎样可以继续贡献社会和我们的国家呢?”
他现时会以香港政研会的身份,定期到瑞士日内瓦出席联合国会议,发表中国对香港、人权及其他议题的立场。他说,“对于我这样的非政治人物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他更在瑞士创办一家媒体公司,申请成为注册记者。
至于身在香港的陈家洛深感前景茫茫。他说:“我有三分之一的朋友和学生正流亡海外,另外三分之一在监狱里,而我……处于一种悬而未决的状态。”
“今天我可以自由地和你说话……但没有人能保证我一辈子能一直这样做。”
香港政府书面回覆BBC时表示,国家安全是任何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固有权利,并称相关法律“只针对极少数危害国家安全的人和组织,同时保护着广大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富婆妻子开美容店!香港男星绯闻女友捧场....
- 至少3家独立出版社 申请参加香港书展被拒
- 爱国者治港4年 BBC谈香港国安法下举报风气
- 加国男子被跳桥人砸死 市府成被告
- 加国华裔男星求婚成功 女方秀钻戒
- 视频:加国乞讨女的背后 看完好气
-
- 迷倒邓超,被张译抛弃,任素汐现在怎样了
- 突发!绿党反对这法案 BC或将大选
- 老父亲在大温住院 莫名摔成了骨折
- 什么鬼?大温推行成人如厕训练活动
- 研究警告 加拿大这种病可能激增
- 温哥华会计事务所 收费低 服务好
-
- 巴方令人震惊消息 :印度6枚导弹袭击印度本土
- 您或许成为今年烟花汇演尊贵评委
- 大S拔掉呼吸器"最后一通电话" 内容曝光
- 传中美瑞士贸易谈判早上不欢而散
- 大温华裔车祸惨死 嫌犯就这样没事了
- 中国忧心"2下场"!选择对美让步(图
-
- 加州两大炼油厂宣布关闭 真要全民换电车?
- 温哥华资深贷款专家 解决贷款需求
- 中美日内瓦谈判 美英贸易协议是"打样"?
- 中国"仍然占上风" 语气相当强硬
- 加国"百万房主"尴尬 穷到只剩下房
- 新内阁将很精简 超过一半是新面孔
-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