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11 | 来源: 外滩教育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文丨林世钰 编丨Sherry
“你那边几点了?”
过去十二年,每次母亲和我视频通话,一开口,就习惯性地问这一句。
母亲问得很随意,可是,这句话却像针一样扎着我的心——虽然我们血脉相连,可是在物理空间上,我们中间隔着浩瀚的太平洋。
我在这边,年幼的女儿需要陪伴;母亲在那边,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衰老。她们都需要我,可是我分身乏术。于是,在母职与尽孝之间,我被拉扯得生疼。
我想,这不止是我一个人,而是像我这样旅居或定居海外的华人群体的集体之痛。
看我周围的华人朋友,基本是两种情况:有的父母选择留在国内养老,于是子女不得不常年奔走于两国之间,受尽奔波之苦;有的把父母接到美国养老,但是很多老人不习惯,子女有很多难言之苦。
对于我来说,美国生活或许只是阶段性的经历,但即便如此,过去12年也体验了一把那种“顾头不顾尾”的内心挣扎。
2013年,先生被派驻北美分公司工作,加上我当时对体制极其倦怠,遂决定辞去媒体工作,带女儿到美国读书。
当我跟母亲说了自己的决定,母亲虽然不舍,但还是表示理解:你们小家庭有自己的生活安排,尽管去吧。不要考虑我和你爸,我们目前身体还好。
当年5月10日清晨,我锁上家门,带着8岁的女儿踏上了未知之路。从此一去就是12年。不觉年华似箭流,朝看春色暮逢秋。
我和女儿初来美国
回头看,那时的母亲还很年轻,面色红润,皮肤细腻,眼角只有几道浅浅的皱纹。
她每天最快乐的事,莫过于去菜园照顾她的“菜娃娃”。忙乎一段时间后,红的辣椒、绿的青菜,紫的茄子,纷纷长起来了,菜园非常热闹。菜多得自己吃不完,母亲就挨家挨户送给亲戚朋友邻人。
2019年生病之前,她对生活很自足,很少主动联系我。每次都是我和父亲通话时,她顺便过来露个脸,告诉我最近菜园又收获了什么蔬菜,老家哪个老人去世了,谁家又生娃了,谁家又盖房了……我对故乡动态的了解,基本来自母亲的分享。
一到暑假,我就带女儿回国住一两个月。母亲每次看到我们回来,高兴得跟过节似的。和大多数中国母亲一样,她觉得唯有食物方可表达对儿女最深厚的爱。于是,她每天做一大桌菜,开心地看着我们吃。-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国内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系统前瞻性临床试验....
- 75岁王薇薇晒母亲照片 女翻译身着旗袍很优雅
- 喜讯 这批人可申请免费牙科福利了
- 老外傻了:部分中国酒店仍拒绝接待外国人
-
- 交房后前租客留堆垃圾 BC法庭咋判
- 周末大温超市优惠抢先看 扫货指南
- Costco热门美食突然涨价 顾客炸了
- 来自同一省 两人平分6/49彩票奖金
- 温哥华贷款经纪 解决各类疑难贷款
- 涉欺诈 律师夫妇家中查获数百奢品
-
- 温哥华会计事务所 收费低 服务好
- 朝方领导人不在红场,普京还是给足了排面....
- 加国消减留学名额 院校五千人失业
- 王丹:中国为何这么快就与美谈判?
- 加国人悲惨困境:要么等死,要么自费去国外求医
- 中国体制内人员,欠薪风暴越刮越猛
-
- 卡尼新内阁即将出炉 看年薪多少?
- 博励治惨 补选恐被塞200名竞争者
- 盖茨拟捐几乎全部身家 斥马斯克杀最贫穷儿童
- 温市中心将耸立315米高楼 BC最高
- 能干扰F-22的"阵风"战机 为何逃不过中国导弹
- 中美日内瓦谈判 美英贸易协议是"打样"?
-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