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15 | 來源: 忘川邊的但丁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各位好,前天《對祥林嫂,其實我們都誤解了魯迅的本意》一文,有位朋友付費點題,讓我在談了《祝福》中的祥林嫂之後再聊聊《傷逝》這篇小說,說說為什麼魯迅在這篇小說當中“批判了子君這個知識女青年”。
她這樣一說,我倒真覺得這篇小說值得好好講講了,因為記得中學時,我第一次讀這篇小說,也和她有類似的困惑。而今天回頭再看,這其實是一個中了魯迅先生“敘事詭計”後的有趣誤解。
不,與《祝福》一樣,《傷逝》不是我們曾以為的那個意思。
作為一個筆調冷峻“從不憚以最壞的惡意揣測中國人”的作者,魯迅先生是很少寫愛情的,他的筆下更多是人性的丑惡和世態的冷淡。但《傷逝》這篇小說的存在,表明了先生絕不是不會寫愛情,相反,他太會寫,並把愛情看的太透,透徹到我甚至覺得,如果先生再多寫一些這樣的小說,估計同時代“鴛鴦蝴蝶派”或者後世瓊瑤阿姨的愛情小說,怕就沒人看了——因為魯迅寫的太透太冷了,人們真讀懂了,就會對愛情“脫敏”。
《傷逝》這本小說的高妙 ,首先在於這篇小說截取愛情片段的獨特——小時候聽童話故事,一般結局都是一句“王子和公主從此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普通的愛情小說,也往往以“有情人終成眷屬”或者“梁山伯與祝英台化蝶重逢”作為結局。
但《傷逝》卻恰恰是從這個別人擱筆的地方開始寫起的——它描寫的是五四運動之後一對知識青年男女(涓生與子君)大膽的沖破束縛他們的傳統倫理,以近乎私奔的形式勇敢的生活在了一起。
但是然後呢?然後,生活的重壓磨光了兩個人愛情,兩人最終分手,涓生失業、子君被拋棄後更是慘死。活脫脫一個愛情悲劇。
啊、那麼釀造這出悲劇的主要責任人又到底是誰呢?這就是《傷逝》這本小說有趣的第二重問題了。
記得大學時一次文學討論課上,老師還讓我們就“魯迅到底站男還是站女”展開過辯論,這個事兒確實值得一說,因為再原小說種涓生和子君這兩個人物似乎各有性格上的諸多缺陷,這些缺陷構成了一個錯綜復雜的迷宮,讓人不知道最終是那一條讓他們走向了最終失敗。所以那節課上,我報告的結論是:魯迅並不譴責其中任何一個人,他所譴責的是那個造就這場悲劇、窒息年輕人自由和獨立意識的時代。
最後這個報告還拿了個不錯的分數。我就一直把這個結論延為定論,想了這麼多年。
但去年大約也是這個時候吧,有篇爆火文章的引發熱議,卻讓我突然覺得,我從一開始就想錯了。
對,那篇文章叫《我妻之死》。
時隔一年,我不知道有多少人還記得這篇文章,該文是一位丈夫寫的,他比他小許多的妻子移民去了加拿大,妻子在那裡罹患絕症,並死在了那裡。這個丈夫寫那篇文章的本意大約是想借“痛吊吾妻”之名,譴責一下加拿大的醫療體系,捎帶手賣個慘。但文章爆火之後卻引發了無數人的反感,因為大家從該文被修飾的字裡行間當中,還原出了這位丈夫是個遇事溜肩膀、啥活不幹、並且對自己的妻子各種明褒實貶的“體制內軟弱知識分子”。
看那篇文章之後,我第一時間就感覺似曾相識,然後驚覺,魯迅在《傷逝》裡可能挖了一個很深的坑,深到我們大多數人,也許都沒注意到——因為《傷逝》這篇小說中的許多語氣、口吻,和《我妻之死》實在是太像了。-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加國"百萬房主"尷尬 窮到只剩下房
- BC熱門攀岩勝地出事 一女子墜落死
- 五熊一家頻頻上門 女房主不淡定了
- 這裡兩層海濱旗艦大型餐廳將開業
- 環游全國 從存款40萬幹到負債70萬
- 本周六素裡舉辦大游行將導致封路
-
- 《絕密較量》大結局,楊光、小田獲救,趙亞苧身份反轉,有第2季
- 錢越存越薄 "存款特種兵"正漸退場
- 溫哥華牙醫診所 提供全面牙科服務
- 植物園震撼金鏈花瀑布走廊已綻放
- 遺憾 這些經營10多年的老餐館關閉
- 溫哥華前市長強勢回歸 擔任這部長
-
- 研究:每周3勺這米增加腦損癌風險
- 交易詭才:在中東,看到了川普的偉大
- 溫哥華牙醫診所 提供全面牙科服務
- 新冠再來襲,專家提醒:當前正處於小波峰
- 大地震要醒?BC南邊24小時接連三震
- 震驚加國 這黨領導人去年花883萬
-
- 中國兩兄弟搭橡皮艇偷渡台灣成功
- 撞死1家4口 奔馳華女被控轉移財產
- 台長"心碎" 美國之音大規模裁員
- 太無助了 熱汽球著火男子不幸墜亡
- 剩幾天就過期 女子領了500萬大獎
- 當街槍殺兩人!加拿大全國通緝兩青少年
-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