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17 | 來源: 南方周末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沃倫·巴菲特。 視覺中國/圖
2025年5月3日,94歲的“股神”沃倫·巴菲特在家鄉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小鎮,宣布計劃在2025年底退休,完成了他在伯克希爾·哈撒韋股東大會的謝幕演出。
作為一個財富符號,巴菲特同時代的人所剩無幾了。早生6年的查理·芒格已經仙逝,大他四歲的格林斯潘、大他兩歲的李嘉誠還活著,默多克、張忠謀比他小一歲,也都還沒退休。
比巴菲特更有名的同齡人是肖恩·康納利和尼爾·阿姆斯特朗。1962年,當第一任“007”誕生時,32歲的巴菲特賺到了人生第一個100萬美元,並在奧馬哈成立了巴菲特合伙人有限公司;1969年,在股災來臨之前,他提前一年清算了私募基金,饒有興致地觀看了人類第一次登月表演。
但在長期主義上,巴菲特更像比他大3個月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這位好萊塢老牛仔還在拍其導演生涯的第40部電影。多年日復一日固定上班,看大量公司財表,耐心熬過經濟周期,經歷盛世亂世以錢生錢,巴菲特把自己活成了吉祥物,在年度盛會接受粉絲膜拜,扮演智慧老人布道,為動蕩世界老生常談指點迷津……
連續60年,伯克希爾·哈撒韋股東大會成了全球投資界的年度春晚,“資本界的伍德斯托克”。巴菲特說今年是迄今規模最大、最好的一次,“在各方面都創下了紀錄”,從參加人數(1.97萬人),到旗下商品現場銷量(喜詩糖果銷售額31.7萬美元,Brooks跑鞋31萬美元,Jazwares玩具25萬美元等)。
2025年第一季度,伯克希爾市值超過1萬億美元,成為美股萬億俱樂部首家非科技公司。巴菲特執掌伯克希爾60年以來,親身親歷了二十余次經濟危機,創造了全球最偉大的價值投資傳奇,公司股價從19美元提升至約65萬美元,市值增長達到驚人的5.5萬倍,年化收益率為19.9%,遠超標普500指數的10.4%。
如果你在1965年給巴菲特投資100美元,到1994年就可以獲得10多萬美元,持有至今將達數百萬美元。
巴菲特既炫耀又不安,“很遺憾伯克希爾變得這麼龐大了。規模是業績的敵人,而且我不知道有什麼好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更可怕的是,巴菲特的現金儲備目前高達3477億美元,創歷年最高,實力超過多個國家GDP。但這不是好信號,此前數次熊市或經濟危機爆發之前,巴菲特都未卜先知減持多只股票,現金持有比例都很高。而且,他把這些現金的約90%配置了美國短期國債,公開批評貿易戰,擔心美國財政赤字,這是在等待抄底還是為某種危機做准備?
在這場資本主義精神的集體療愈大會上,巴菲特一如既往分享了對諸多問題的看法,投資判斷、給年輕人的忠告,又成勵志金句刷屏。巴菲特21歲做投資時,就喜歡給別人建議,但當時沒人聽,“後來我即使說明顯很傻的話,也會有人解讀出話外音”。
曾經的報童對報紙情有獨鍾
由於年事已高,需要坐輪椅,巴菲特這幾年少了一個多年來最喜歡的儀式感:在現場向觀眾扔報紙,大秀少年時做報童練就的功力,掀起陣陣歡呼。
最典型的一個場景:2012年3月,在奧馬哈媒體俱樂部,巴菲特化身“老報童”,身穿二戰時的街角報童服裝,掛著裝滿報紙的袋子,先把旗下報紙《奧馬哈太陽報》折起來,再拋給現場觀眾。他一邊“送報”,一邊用老歌旋律哼唱:“我只是個送報童,快樂得不得了,因為你買報紙的錢,通通進到我口袋”。
他對報業一直有特殊情結,人生第一桶金就來自送報紙。巴菲特從13歲開始每天早上在社區送500份報紙,每個月收入175美元,賺的比中學老師工資還多。到17歲高中畢業,他積攢了5000多美元,投身股市,最終成為全球最富有的人之一。
熱愛有時候可以變成事業。1969年1月,巴菲特掌管的資產剛突破1億美元,他花125萬美元買下了其第一家報紙《奧馬哈太陽報》,為進入媒體領域打開了一扇窗。他後來解釋,“人們總是希望得到信息和娛樂”,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是美國報刊的黃金時期,“沒有人認為買一份有信息壟斷的報紙是錯的”。
巴菲特關於美國報業的分析和投資,讓現今中國的媒體業同行很受刺激。他在股東大會上數次討論這個話題:“大多數媒體資產的經濟特征仍遠好於普通美國企業”“報紙對讀者和廣告商來說是必不可少的,一城一報,有定價權、穩定現金流”“一流的報紙盈利豐厚,三流的報紙照樣賺得盆滿缽滿,只要它在區域有壟斷地位”“我喜歡溢價有壟斷或市場主導的報紙,就像擁有一座不受約束的收費橋梁”“我認為沒有人比查理和我更仔細地觀察報紙業務,真的,50 年了,我們總是談論這個國家的每一份報紙,以及購買它的可能性。這是你能想象到的最簡單的經濟學問題”。
問題是,你應該為一家年收入1億美元的企業支付多少倍估值,而它的廣告收入和發行量在不斷下滑。巴菲特1991年的股東信就預測了傳統報業的衰退,從交付新聞的效率到廣告模式,“特許經營和聚寶盆經濟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投資《華盛頓郵報》躋身上流社會
但財務回報當然不是媒體業的僅有價值,巴菲特堅定認為,報紙對美國民主社會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很多地方報紙,有品牌信任度,對人們的社區感、認同感不可或缺。1972年,《華盛頓郵報》因水門事件獲普利策新聞大獎,地方小報《奧馬哈太陽報》獲普利策地方專題調查報道獎,巴菲特覺得那是他一生最重要的一天。
對了,他對該報道亦有貢獻。巴菲特在閱讀相關財務數據時,發現當地知名慈善機構“男孩城”募資及使用有貓膩,《奧馬哈太陽報》深入調查,巴菲特很享受與記者們一起到處探訪。1971年3月報道發表,此事立刻成為全國性的丑聞。
像研究零售、保險等行業一樣,巴菲特專注研究報紙的經濟特點及運營細節,可能是美國最了解報業實際狀況的人之一。他的個人願望清單裡不僅要成為成功的投資者,也想成為顯赫的出版商。從投資角度,媒體並不是大生意,巴菲特說回報率在8%左右,跟債券收益差不多,但他還是想參與那種有成就感的影響力項目。
1968年,巴菲特嘗試收購《名利場》,但未果。在《奧馬哈太陽報》之後,他還想收購全國性媒體,比如他每天看的《華爾街日報》。1971年,他買了《紐約客》的股票,並推薦《華盛頓郵報》擁有人凱瑟琳·格雷厄姆夫人收購《紐約客》。1973年,他耗資1062萬美元購入《華盛頓郵報》9.7%的股票,成為外部最大股東。
美國投資界及新聞界最經典的故事產生了。格雷厄姆夫人邀請巴菲特加入《華盛頓郵報》董事會,兩人成為好友,度過了水門事件後期與尼克松總統的沖突、印刷工人罷工等事件,《華盛頓郵報》一舉成為全國大報,巴菲特也由此躋身美國上流社會。
投資《華盛頓郵報》前三年,巴菲特浮虧30%,10年後升值十倍,20年後升值41倍,30年後升值160倍。2013年,《華盛頓郵報》被亞馬遜CEO貝佐斯收購,巴菲特退出,大賺10.9億美元。
以報道水門事件成名的記者鮑勃·沃德伍德當年好奇地問巴菲特:如何才能賺到錢?他回答,你可以花兩周時間,寫一篇報道——《華盛頓郵報》值多少錢?你大概能得出結果,價值4億元,而目前市價只有8000萬,40倍市盈率非常劃算。巴菲特後來說,如果給他1億美元,他無法重建一家《華盛頓郵報》。
2025年股東大會上,巴菲特由衷地說:“各位股東,今天站在這裡,我仍然感受到與60年前同樣的興奮,市場永遠在變化,但人性從未改變。”他特別推薦了一部紀錄片《成為凱瑟琳·格雷厄姆》,向已故的“美國報業第一夫人”致敬。
之前三個月,亞馬遜prime上映了這部紀錄片,講述格雷厄姆夫人在新聞界的卓越成就,女性領導力先驅鼓舞人心的榜樣,采訪了包括巴菲特在內的同事、朋友和家人。近年很少接受媒體采訪的巴菲特也在CBS露面,回憶與格雷厄姆夫人的多年友誼,他教她及她兒子商業知識和管理技巧,她如何頂住水門事件引發的政治壓力等,“如果我是個年輕女孩,我會想聽凱瑟琳的故事”。
從那個風雲激蕩年代走過來,巴菲特很感慨,“這部影片不光是關於凱瑟琳個人的故事,更展現了美國歷史上的一些非凡瞬間。”他懷念被低估但有護城河的“煙蒂”項目,當別人恐懼時他貪婪。1981年,巴菲特50歲,伯克希爾市值達5.6億美元,但關注度還不高,第一屆股東大會僅二十來人參加。他1985年參與大都會通訊收購美國廣播公司,1988年投資可口可樂等,才從華爾街邊緣成為令人敬畏的大佬。
早年投資報紙,巴菲特斬獲了可觀回報,媒體的報道也增添了他的名氣光環,而且他從中直接受益。資深編輯卡羅爾·盧米斯1954年在《財富》雜志工作,1966年寫了第一篇提到巴菲特的報道,她對新聞的理解深度影響了巴菲特。從1977年起,她受邀給巴菲特1971年開始寫的年度致股東信做編輯,合作至今。
巴菲特在2024年股東大會上特別感謝了卡羅爾,股東信的幕後英雄。她的貢獻不僅在文字編輯,更在於對商業世界的理解和對投資者心理的把握,使巴菲特原本枯燥幹貨的年度股東信內容豐富、邏輯清晰,充滿智慧和遠見,成為全球爭相研讀的“投資聖經”。卡羅爾後來寫了《跳著踢踏舞去上班》,是解讀巴菲特的必讀書。兩人2003年在《財富》合著了一篇封面文章,警告貿易逆差是大問題,將削弱美國根基。該文及“進口憑證”的建議,在這一輪貿易戰被翻出來重溫。
曾堅稱“不會賣掉任何一家報紙”的巴菲特食言了
投資也是一種修行,成住壞空,善因結善果。巴菲特多年投資或收購了上百家報紙,尊重報業的傳統和內容生產規律,並沒像其他野蠻投資人大肆改造或粗暴幹涉或植入政治立場,基本保持了良好的口碑和業績。而且在紙媒受到互聯網、社交媒體沖擊的時候,他還一度成了業內擔當,扞衛報紙的獨特價值。
“我一生都熱愛報紙,也一直會熱愛下去……如果當初我沒有選擇從事證券業,我大概會成為一名出色的記者……”
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美國報紙生存更艱難,虧損倒閉,估值縮水。巴菲特盯上了歷史悠久、社區意識強的地方報紙。2011年12月,他花2億美元買下家鄉的《奧馬哈世界先驅報》。2012年5月,1.42億美元購入美國通用傳媒63家報刊,包括弗吉尼亞州、北卡羅來納州等的日報和周刊。6月,收購得克薩斯一家社區報,210萬美元買入有48家地方報紙的新聞連鎖機構Lee Enterprises一小部分股份。
當年業界振奮,各方都說“紙媒已死”之時,巴菲特逆潮流而動,堅信“在城市和鄉鎮有強烈的社區歸屬感,沒有任何機構能比本地化的報紙更重要。沒人會在閱讀一個有關自己或者鄰居的故事時中途停下來”。
他在2013年度致股東信用很長篇幅分析美國報業形勢,解釋自己為何大舉收購報紙。“為社區提供全面、可靠信息,且有互聯網策略意識的報紙在未來很長一段間將繼續維持下來。”地方報似乎比全國大報好一些,收入下降速度更慢,讀者黏性、忠誠度更高。據美國編輯協會統計,與別國不同,大報只是美國報業的冰山一角,全美發行量在5萬份以下的地方報刊占八九成,總發行量和廣告收入是大報的3倍。
“讓我們感到喜悅的是,這些地方報在伯克希爾找到了永久的家園。”巴菲特提醒報社編輯們,“我們的任務是在地方重要消息報道方面奪回絕對優勢地位。”
巴菲特還告訴《新聞周刊》,也許他的繼承人對報紙沒有強烈的熱情,他大量收購,讓它們成為希爾伯特資產的一部分,“我正把他框起來”。
之後他持續加碼。2014年3月,14億美元接收格雷厄姆控股旗下邁阿密的電視台WPLG;在北卡羅萊納州收購了《新聞先驅報》等十家報紙。2015年底,收購弗吉尼亞州報紙The Free LanceStar等。
2016年5月,巴菲特對《美國新聞學評論》有點悲壯地說:“即使大家都不讀報了,我們也不會賣掉任何一家報紙,我要做美國堅守到最後的那個家伙。”
但他對報紙的未來不再樂觀了,他原以為自己的報業投資組合集中在地方日報和周刊,會有細分競爭優勢,但“錯過了對數字內容收費那班船”,網上免費豐富的內容使地方報也難逃窘境。只有訃告與高中體育新聞是當地報紙絕無僅有的獨家……
新媒體融合在全世界都是難題,巴菲特也沒有“破解密鑰”,如何“把數字模式與印刷模式結合起來,我們仍然沒有找到解決方案”。
2016年8月,巴菲特接受Politico的采訪,更加沮喪:“報紙在走下坡路。到目前絕大多數報紙向互聯網的數字轉型都不成功。收入也沒有緊跟轉型而來。”
他甚至很困惑,地方報紙繼續以可怕的速率在衰退。即使美國整體經濟狀況改善了,報紙的發行和廣告還是在下跌。在有麻煩的城市,報紙在走下坡路;在景氣的城市,報紙在走下坡路;大城市報紙在走下坡路;小城市報紙也在走下坡路。
“我仍然熱愛報紙,你可能正在和世界上最後一個熱愛報紙的人聊天。如果有一天你再來采訪我,你會看到那家伙還在用固定電話,還在讀印刷版報紙。”
巴菲特2017年對CNBC說,美國只有2.5家報紙有確定的未來,其印刷版有相兼容成功的數字商業模式。但即使這兩家(《華爾街日報》和《紐約時報》),日子過得也不容易。另外半家是被亞馬遜收購的《華盛頓郵報》。當年大西洋月刊評價,“一個新時期的到來,那些互聯網鍍金時代的主要受益人要再次對公眾信息的基礎設施進行投資。”
2019股東大會,巴菲特對報業表達了悲觀態度。廣告下滑,多數報紙無法被挽救,能留下來的更多是《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等頭部玩家。報業依次走過了壟斷、特許經營、充分競爭的生命周期,下一階段就要完蛋了……
聲稱要做“最後一位報業大佬”的巴菲特食言了。2020年1月,伯克希爾退出旗下BH媒體集團的大部分報紙業務,1.4億美元出售給Lee Enterprises。
他終於承認報業已經不再具備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雖然它們“對社會的意義是巨大的”。《商業周刊》報道稱,“巴菲特也救不了報紙”。
2025年底將卸任伯克希爾CEO的巴菲特,在盤點多年熱愛的報業投資時,也許心頭會湧上一首歌《The Glory of Love》。這首歌,他2010年訪問中國,在比亞迪的經銷商年會晚宴彈著尤克裡裡唱過,2012在《福布斯》慈善研討會與搖滾樂隊邦·喬維合唱過。這是一首上世紀30年代的懷舊金曲:“你必須付出點什麼,也接受些什麼,然後心碎一下也無妨,那就像是一個故事,那是愛的榮耀……”-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巴菲特最愚蠢投資 成就股神帝國
- 巴菲特在搞什麼鬼 大砍銀行股 建立秘密股票
- 巴菲特:日本五大商社股票未來50年都不賣!
- 自由黨又丟一席 多數政府還有戲嗎
- 溫哥華牙醫診所 經驗豐富服務全面
- 淑妃控告溥儀虐待 內容曝光 溥儀崩潰
-
- 加國郵局將取消每日送貨上門郵遞?
- 《親愛的仇敵》:全員演技過關,唯有一人是敗筆,長得老還最惡毒
- 慘!博勵治最早這時候才能重返議會
- 貝索斯的55歲准新娘閃耀巴黎 "太有辨識度了"
- 加國牙科保健向35歲以下開放申請
- 煙硝再起?中對美征74.9%反傾銷稅
-
- 美公開現場照 何立峰小心翼翼"落後半個身位"
- 曾經不堪設想的局面,如何變成美中貿易新常態
- 為酒店逃稅100萬 大溫華裔被判刑
- 中國宣布"不參賽"後 韓國棋院更改規則
- "美國客戶比我們還急"!中國廠家"電話被打爆"
- 新冠再來襲,專家提醒:當前正處於小波峰
-
- 美越貿易談判之際 越南豪送川普集團15億美元
- 溫哥華牙醫 采用先進技術最新設備
- 剩幾天就過期 女子領了500萬大獎
- 新住房部長:房價無需下降供應增加
- 前所未有!2萬+留學生在加拿大申請難民
- 太無助了 熱汽球著火男子不幸墜亡
-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