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19 | 來源: 唐文采飛揚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5月16日,稻城亞丁高原上一名女游客因為高原反應倒下,經過周圍群眾的自發搶救,最終也沒能將她救回。
幾日過去,家屬依然沒能走出失去親人的痛苦,他們回想起死者的淒慘死狀就痛苦萬分,透露出的搶救細節更是令人揪心。
然而禍不單行,除了稻城亞丁高原這名女子出了事,前段時間的四姑娘山也有一名男游客因為高反去世。
網友不禁伊疑問,為什麼總有人因為高反出事,難道旅游的人都不把前人的提醒放在心上嗎?為什麼就是不聽勸呢?
高原之上,兩場猝不及防的悲劇
那位在稻城亞丁遇難的35歲女性,她的突然離去,讓所有人扼腕歎息。
她和同事們一起來,陽光正烈的中午,在通往牛奶海的路上,前一刻還在同行,後一刻就突然昏迷。
目擊者回憶,她穿著紫色的衣服,倒在路邊。
大家急忙施救,景區醫護人員也第一時間趕到,吸氧、心肺復蘇,所有能用的方法都輪番上陣,可惜生命像被按下了暫停鍵,再也無法重啟。
5月16日,稻城亞丁高原上一名女游客因為高原反應倒下
四姑娘山也有一名男游客因為高反去世。
5月16日,稻城亞丁高原上一名女游客因為高原反應倒下
兩個多小時的全力以赴,只換來一句回天乏術。
有游客下山時看到她被人用擔架抬下,那種景象,讓人心裡堵得慌。
得知消息的家人和朋友悲痛萬分。
這個優秀的職場女性,家中還有一個剛剛牙牙學語的兩歲孩子,誰能想到,一次普通的團建,竟然成了母子、親友間的訣別?
這飛來橫禍,像是撕裂了平靜生活的幕布,露出最殘酷的真相。
家屬在悲痛中,還不忘向那些施以援手的好心人表達感謝,這份人間溫情,讓人鼻酸。
與此同時,四姑娘山那名39歲男子的情況同樣令人唏噓。
他跟朋友上山後,沒有聽勸,第一天就洗了澡,很快出現高反症狀,頭痛、呼吸困難,醫生都讓他們趕緊下撤了,結果硬是拖了三天,直到人走不動了才送醫,最終也沒能救回來。
這些絕不是孤例,多年前,稻城亞丁也曾發生過類似的高反致死事件,仿佛高原上的危險信號,一直在閃爍。
極致美景,為何成了生命的絕境?
為什麼偏偏是稻城亞丁、四姑娘山這樣的地方,悲劇容易上演?
稻城亞丁的美,那是公認的“天堂”,有“三座護法神山”的庇佑,吸引著無數人前來朝聖。
但極致的美景,往往矗立在挑戰人極限的地方。
稻城亞丁景區的工作人員說,他們設計了不同難度的游覽路線,而出事的這位女游客,走的就是難度最高的“金剛挑戰線”。
聽聽這名字,“金剛挑戰”,可見其難度。
這條線路往返徒步至少五六個小時,其中有長達兩公裡的連續爬升,最高海拔能沖到令人望而卻步的4700米。
4700米,是什麼概念?
那裡的氧氣含量,比我們平常生活的地方要稀薄得多,空氣像是被抽空了一半。
在這樣的高度長時間徒步,就像在缺氧狀態下,一口氣爬四百多層樓高,對體力和耐力,都是非同尋常的考驗。
即便是身體健康、平時運動的人,到了這裡,也可能變得步履蹣跚,喘不過氣來。
高反是致命的“窒息”陷阱
很多人以為,高原反應就是頭痛、胸悶,扛一扛就過去了。
甚至有人覺得,我平時身體素質好,爬山跑步都沒問題,去高原肯定也沒事。
這種“想當然”,恰恰是高原反應面前最致命的誤判。
醫學上,高原反應有個正式的名字,叫“急性高原病”。它是怎麼回事?
簡單來說,就是我們長期生活在氧氣充足的低海拔地區,身體已經習慣了這裡的“富氧”環境。
一旦我們快速進入高海拔,空氣中的氧氣突然變少,身體來不及適應,就會啟動一系列應激反應,試圖自我調整。
常見的初期症狀,確實就是頭痛、頭暈、惡心、全身沒勁、心跳加速,感覺整個人發飄。
這些反應,通常在你到達海拔2500米以上的地方後,幾小時到一天內就會出現。
如果只是輕微不適,好好休息一兩天,讓身體慢慢適應,多數人能緩過來。
但危險在於,如果你忽視這些早期的“求救信號”,繼續硬撐著劇烈活動,高反可能瞬間惡化,從“小感冒”變成要命的急症,比如高原肺水腫或高原腦水腫。
前者是肺裡進了水,呼吸衰竭,後者是腦子腫起來,壓迫生命中樞。
這兩種,發展都非常快,死亡率極高,是真正意義上的“窒息”陷阱。
殘酷的事實是,高原反應的發生,跟你在低海拔地區的體能水平並沒有絕對關聯。
馬拉松選手、健身達人,在高海拔地區也可能趴窩。
真正讓情況變得極其危險的,反而是那些本身就有心血管疾病、肺病、高血壓等基礎疾病的人。
對他們來說,高原上的缺氧環境,就像是給本來就緊繃的身體,又加上了一把“加速器”,一不小心,就會沖向懸崖。
那些耳旁的忠告,為何總是被風吹散?
回頭看看那些悲劇,很多時候都能找到被忽視的警示。
前面提到的四姑娘山那位男性,醫生都勸下撤了,他還拖了三天,這不就是典型的硬扛和誤判嗎?
還有剛到高原就洗澡,這也是無數經驗和教訓總結出來的“禁忌”。
高原的空氣本來就冷,洗澡特別是洗頭,會導致頭部毛細血管擴張,血流分配改變,在缺氧環境下更容易引發高反。
很多驢友都知道,高原前兩天絕對不能洗頭洗澡,可偏偏還是有人不當回事。
一位在稻城亞丁工作的本地大姐,每天看著來來往往的游客,無奈地說,她總能看到很多人衣著單薄,腦袋也不好好保暖。
她好心提醒,聽進去的寥寥無幾。
她說,海拔高了,頭部保暖特別重要,不然高反很容易找上門。
驢友們的經驗也告訴我們,高原環境復雜多變,有時候你在一個地方沒事,換個地方可能就有了反應,甚至同一個地方,一次沒事,下一次就高反,體質差異大,誰也說不准。
這都指向一點,大自然是有脾氣的,對它,我們必須保持敬畏。
那些看似耳熟能詳的忠告,背後都是經驗和生命的積累,但為什麼總是被輕易忽視呢?
高原探險前必須知道的幾件事
也許正是因為美景的誘惑太強,我們常常低估了它潛在的風險。
面對高原,我們應該知道,這不是征服,而是帶著謙卑去體驗,去感受。
如果你計劃去高原旅行,有幾件事,請務必刻在心上,這不是什麼旅游攻略的小貼士,這是保護生命的底線。
去之前,一定要做個全面的體檢。
如果本身有嚴重的心肺疾病、高血壓控制不住,或者醫生不建議去高海拔,那就聽醫生的,別拿命開玩笑。
風景隨時都在,身體搞垮了就什麼都沒了。
出發前,該准備的氧氣瓶、常用的應對高反的藥,一定要備足。
不要指望景區裡到處都有,或者關鍵時刻能買到,有備無患,才能心不慌。
到了高原怎麼辦?
最最重要的一點,抵達當天,甚至頭兩天,什麼都別做!
放下行李,好好休息,靜臥最好,讓身體慢慢適應新的氣壓和氧氣含量。
這個過程非常關鍵,是給身體一個緩沖期,千萬別一下車就活蹦亂跳,那是在跟高反招手。
還有一點,前文也提到了,是很多人的禁區,但也非常重要,剛到高原的頭兩天,無論你多想洗幹淨,千萬別洗澡、洗頭。
這是無數人親身體驗後得出的慘痛教訓,它可以瞬間引爆你的高反症狀,讓你後悔莫及。
如果旅途中出現頭痛、惡心、喘不上氣這些不舒服的症狀,請立刻、馬上停止活動,就地吸氧。
如果症狀沒有緩解,或者持續加重,沒有任何猶豫的余地,立即向景區工作人員求助,盡快就醫或者下撤到低海拔地區。
結語
別逞強,別硬扛,生命只有一次,你的身體發出的任何不適信號,都值得你百分之兩百的重視。
大自然以其鬼斧神工的美麗吸引著我們,但它也有著絕對的力量和不容挑戰的法則。
那些壯麗的風景,永遠都在那裡,靜靜地等待有准備、有敬畏之心的人。
而生命,脆弱且寶貴,容不得半點僥幸和“我以為”。-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環游全國 從存款40萬幹到負債70萬
- 溫哥華牙醫診所 提供全面牙科服務
- 恐攻以國引戰真意曝光!發現哈瑪斯高層會議紀錄
- 突傳噩耗!男星妻子未等到肝源離世
- 連央視都看好的《藏海傳》,卻被觀眾"棄劇",主角演技差遭批判
- 新冠陽性率升高,專家研判:預計5月下旬達峰
-
- 加國華人移民,10個有8個在後悔,剩下2個硬撐?
- 周末大溫超市優惠搶先看 掃貨指南
- 加國"百萬房主"尷尬 窮到只剩下房
- 卡尼兌現承諾 第一步要為中產減稅
- 大山貓頻出沒大溫這公園 遇上咋辦
- 溫哥華前市長強勢回歸 擔任這部長
-
- 習實錘喪軍權!?吳謙退場 三新軍校"去習"
- 溫哥華資深地產經紀 工作誠信認真
- 美越貿易談判之際 越南豪送川普集團15億美元
- 台長"心碎" 美國之音大規模裁員
- 懵 溫村這裡居民想續租交百萬稅款
- 卡尼"跪"了:對美關稅近"清零" 全網怒轟
-
- 撞死1家4口 奔馳華女被控轉移財產
- 大地震要醒?BC南邊24小時接連三震
- 何清漣:川普關稅戰確實贏了 最大贏點是…
- 拿自己人開刀!蔡奇:堅決整治黨內吃喝風
- 比他哥更慘!辛瓦爾弟弟被鑽地彈送入地獄
- 中國兩兄弟搭橡皮艇偷渡台灣成功
-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