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19 | 來源: 紐約時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特朗普 | 字體: 小 中 大
Allie Sullberg
這封電子郵件是美國駐哥本哈根大使館今年2月初發來的,裡面的信息直截了當。它通知丹麥一個系列講座的組織者——已安排我不久來講課——需要他們在一份聲明上簽名,美國才會發放最後一部分資金,聲明的核心內容是要求他們表示該系列講座遵守美國禁止多元、公平與共融項目(DEI)的行政命令。
這一變化令人瞠目;在喬·拜登擔任總統期間,關注DEI問題是獲得這筆資金的必要條件。丹麥無意間卷入了美國的文化戰。
南丹麥大學的組織者們還沒來得及回復,美國國務院就發來了一條更直截了當的信息:“為方便起見,美國政府終止了”這項資金。郵件結尾感謝丹麥方面“與國務院的合作關系,願上帝保佑美國”。
好一個合作關系!
這件事的利害關系相對較小。該系列講座雖然受尊重,但並不十分出名,取消資助省下來的錢只不過是微不足道的1萬美元。然而,一件小事有時能揭示很多東西——在這件事中,它揭示了特朗普政府的優先事項與執念。
第一,這兩份通知表明,美國國務院與駐哥本哈根大使館之間可能缺乏溝通。隨著這屆政府不斷掏空行政體系,我們可能會看到更多與這種明顯缺少協調類似的情況。《紐約時報》和錫耶納學院最近的一項民意調查注意到,三分之二的美國人認為,“混亂”一詞恰如其分地描述了特朗普總統的第二屆任期。
第二,資金停止近兩周後,南丹麥大學又收到了另一封電子郵件。(我看到了所有郵件的副本。)郵件稱,法院在最近一次聽證會上阻止了國務院扣發國會已經撥款的外援資金,責令其恢復資金的發放。法院還進一步命令國務院“以書面形式將法院命令通知”受助者。就服從法庭命令而言,特朗普政府止步於僅僅通知校方。組織者說,最後那部分資金尚未發放,這是特朗普政府藐視法庭的慣常做法。
最重要的是,這件事表明特朗普政府肆意——甚至可以說是處心積慮地——把控制的觸角延伸到最微小的活動上去,就這件事而言,不過是使館資助大學系列講座的1萬美元尾款。
南丹麥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最終出面提供了必要的資金,我將在周三的講座上做主講。即使校方沒有這筆資金,我也不會爽約。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我講的主題是我最近出的新書《通往自由之路:經濟學與美好社會》(The Road to Freedom: Economics and the Good Society)。書中闡述了我對自由真諦的看法、自由為什麼如此重要,以及實現自由必須付出的努力。我也討論了自由受壓制的方式。
自由的核心在於每個人都能充分發揮自身的潛力。通識教育對實現這點至關重要,因為它能幫助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才能,破除思想的桎梏,培養批判性思維。但這種教育恰是威權主義的眼中釘,後者企圖把特定的觀點強加給國民。
在丹麥系列講座這件事上,只是討論多元、公平與共融顯然就被特朗普政府視為威脅,他們聲稱這些理念本質上是針對多數群體的歧視。但特朗普《1984》式的思想警察並未止步於DEI。氣候變化和性別是正在被刪除的其他詞語。
自由的另一個核心要素是權力必須受到限制,這對自由的存續至關重要;不僅政府內部需要有制約與平衡,在社會范圍內亦如此。我早就警告過,當社會財富過度集中於極少數人時,就會為蠱惑民心的政客提供肥沃的土壤,而這類角色從不乏人選。
大學的責任之一是扞衛學術自由。對制衡體系來說,大學與新聞自由等其他民權保護措施一樣重要。
存在大學終身教職的主要理由之一是,它賦予像我這樣的教授們自由,當我們看到政府做某些蠢事,比如對我們的盟友征收高額關稅,或做一些可能對我們的自由造成長遠損害的事情時,比如特朗普政府在移民和國家安全等方面的所作所為,我們有發聲的自由。
隨著政府與大學在基礎研究領域的合作日益深化,立法者們已意識到,切斷聯邦資金會給大學帶來災難性後果,所以他們在立法中精心設置了一些條款,以確保如果資金被終止,需要走正當程序。我的猜想是,他們完全沒想到政府會試圖繞過這些條款。
丹麥系列講座的目的是加強“美國與丹麥王國共同擁有的核心民主價值觀”。特朗普政府的行為讓許多丹麥人懷疑,這一共識是否真的存在。
丹麥把終止系列講座的資金視為對自由的核心基礎的攻擊。
當然,這件事發生在特朗普對格陵蘭島采取強硬姿態的背景下,這座巨大島嶼歸丹麥管轄。他曾在今年3月4日宣布美國將以“某種方式”獲得格陵蘭島的控制權。無論是在與美國關系密切的北約盟友丹麥,還是在格陵蘭島,此番幾乎不加掩飾的威脅都沒有得到好的響應。
我讀研究生時有幸成為富布賴特獎學金的受益者,有機會去海外學習,因此我懂得國際知識共享的重要性,以及這種共享如何有助於提升美國的軟實力。
幾十年來,這種軟實力在擴大美國影響力上遠比我們的軍事實力重要,正如上周去世的政治學家約瑟夫·奈已經指出的那樣。
丹麥系列講座的這個插曲猶如一堂公民課,展現了美國當下的真實境況,這也許是這件事在丹麥媒體受到如此關注的原因。丹麥人已清楚地看到美國的民主制度在受到侵蝕。
南丹麥大學系列講座這種項目的一個長期目標是增進人們對美國以及美國正在發生的事情的了解。本次事件可能已經無意地在實現這個目標上取得了真正的成功。
約瑟夫·E·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是哥倫比亞大學教授,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羅斯福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著有《通往自由之路:經濟學與美好社會》(The Road to Freedom: Economics and the Good Society)。
翻譯:紐約時報中文網-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川普退出又如何?CNN曝烏克蘭根本沒得選
- 劉亦菲母親劉曉莉:66歲單身也幸福
- 《藏海傳》首播,2集全國收視第1,我想說:央視再次證明了眼光!
- 錢越存越薄 "存款特種兵"正漸退場
-
- S媽馬筱梅聊天記錄曝光!玥箖沒參加爸爸婚禮
- BC男子懵了 被人申請個人信用額度
- 溫哥華牙醫 采用先進技術最新設備
- 研究:睡眠超過9小時患這病風險高
- 賈斯汀·比伯破產了? 這位巨星究竟經歷了什麼?
- 這裡兩層海濱旗艦大型餐廳將開業
-
- 雨天還開飛車?溫村汽車翻了底朝天
- 拿自己人開刀!蔡奇:堅決整治黨內吃喝風
- 加國這社區頗發:勒索不成慘遭槍殺
- 何清漣:川普關稅戰確實贏了 最大贏點是…
- 大溫著名發廊 美發師都來自於日本
- 這省新推小費法 民眾期望全加實行
-
- 懵 溫村這裡居民想續租交百萬稅款
- 台灣省回歸後,我看這7位明星必須進入保護名單,他們都非常值得
- 加國移的民!78歲老頭涉嫌性侵幼女
- 葉童,有著張揚的生命力和灑脫的帥性,乘風破浪正當時 | 二湘空間
- 研究:每周3勺這米增加腦損癌風險
- 俄需要達成怎樣的特別軍事行動結果?普京回應
-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