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20 | 來源: 財聯社/第一財經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還在擔心“存五年不如存一年”的現象嗎?隨著新一輪存款降息的來臨,這一利率極致倒掛現象已經消失。今日上午,財聯社記者登陸招商銀行APP發現,此前曾經引發社會廣泛關注的定存產品五年期、一年期利率倒掛已經消失,目前招行“靈動存”1年期、5年期的年利率已經保持一致,均為1.30%。
5月7日的國新辦會議上,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將實施十大政策支持穩市場穩預期。關於降低利率,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明確表示,將通過利率自律機制引導商業銀行相應下調存款利率。
今日凌晨,工農中建交郵儲等六大國有行和招商銀行均予以響應,均在官網發布了人民幣(专题)掛牌利率下調的公告。其中核心內容為,活期利率下調5個基點,定存1年期、2年期等期限產品也作出一定幅度下調。
今日上午,招商銀行APP的最新界面顯示,其“靈動存”定存產品1年期利率為1.30%,2年期利率2年期利率1.40%,5年期利率為1.30%,也就是說,招行目前已經不存在“存5年不如存1年”的極致利率倒掛現象,而是維持“存5年等於存1年”的局面。
據財聯社3月初報道,彼時招商銀行APP顯示,其“靈動存”存一年的利率顯示為1.60%,但存五年顯示的利率為1.55%。該現象也是大型商業銀行中近年來首次出現利率極致倒掛的現象。而就在5月13日、5月14日時,財聯社記者多次登錄招商銀行APP檢索時,“存5年不如存1年”的現象依然沒有改變。
今日,就上述調整的具體時間、後續1年期、5年期定存產品利率走向等問題,財聯社記者聯系招商銀行相關人士進行采訪,但至發稿時止暫未獲得回應。
財聯社記者今日查詢工行、建行等多家大型商業銀行的官網、官方APP後發現,目前這些銀行並未出現“存5年不如存1年”的現象,其5年期定存利率普遍仍然高於1年期。
需要指出的是,近期中小銀行也曾首次出現利率極致倒掛的現象。5月12日下午,新疆庫爾勒富民村鎮銀行在官方微信公眾號發文稱,自當日起調整部分人民幣個人存款掛牌利率。該行最新信息顯示,其1年期存款利率(2%)已經高於5年期利率(1.95%)。但目前該行已經在微信公眾號刪除了上述文章。
對此,某券商宏觀分析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盡管招商銀行的“存5年入不如存1年”現象已經消失,不再出現利率極致倒掛的現象,但其1年期、5年期利率保持一致的現象,說明該行目前在負債結構上並不缺少長期存款,並且依然有引導客戶“存短期”的意圖。另外,長期來看,人民幣存款利率繼續下行依然會是大概率事件,“但調整的幅度沒有過去那麼大”。
已突破31萬億元大關!“存款搬家”加速→
隨著貸款利率下降,本周開始多家國有行下調存款利率。由於降息預期仍在持續,今年以來理財規模也不斷創下新高,5月已經突破了31萬億元大關。第一財經記者從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和普益處獲得的數據顯示,截至5月20日,理財總規模達到約31.3萬億元,相較年初大漲約1.6萬億元,2024年12月時為29.68萬億元。理財子公司人士對記者表示,規模增長最多的主要是短期限產品,“存款替代”的效應開始體現。亦有銀行個金業務人士對記者提及,早前暢銷的是現金管理類、純債類產品,今年以來隨著股市回暖,加入少量權益資產的“固收+”策略也開始受到歡迎,不乏理財子公司發行了港股策略的產品。5月,中國央行宣布了“降息10BP+降准50BP+結構性降息25BP”一攬子計劃,20日LPR(貸款報價利率)也如期下調10BP。各界預計下半年仍有望降息,並不看淡債市和股市的前景,理財規模或仍將緩步上升。
4月以來理財規模快速攀升
今年以來,單從點位來看,中國市場走出了“股債雙牛”的格局,港股的表現尤其亮眼,債市在資金面緊張局勢緩和後也繼續走牛。這一背景下,銀行理財規模持續上升。
理財產品的存款替代效應近兩個月開始增強。5月20日,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等在其官方應用程序或網站調整了人民幣存款利率表。其中,活期存款下調0.05個百分點至0.05%,各期限定期存款掛牌利率下調0.15至0.25個百分點。
4月是理財市場的關鍵分水嶺。進入4月後,隨著資金面更趨寬松,貿易摩擦帶來更多避險資金,債市整體表現偏強,而且更多中小銀行的存款利率迎來新一輪降息,理財市場也獲得了更多增量資金。由此,銀行理財規模也迅速回升,甚至規模再度觸及歷史高位。
華源固收首席廖志明在發給記者的報告中提及,2025年1月理財規模增量0.17萬億元,2月增量0.13萬億元,3月則下降1.11萬億元,4月大增2.2萬億元。今年前4個月大行理財公司理財規模增長一般,部分股份行增幅較高。截至4月末,理財規模前三的機構為:招銀理財、興銀理財和信銀理財。
此外,規模增速更快的產品仍是短期限產品。根據普益數據,截至5月中旬,理財總規模突破31萬億元。根據不同產品期限的情況來看,每日開放型產品規模約為11.3萬億元,1個月(含)以下的產品規模約為5.9萬億元,1個月~3個月的產品規模約為2.8萬億元,1年~3年(含)和3年以上的產品規模分別為3.3萬億元和4.2萬億元。其中,1個月(含)以下的產品規模增長最快,較年初上升超8000億元。
這一情況也不難反映出,現金管理類、日開型產品仍以其安全性和較強的流動性受到歡迎,相較於公募基金的貨幣基金利率仍普遍要高出30~50BP。
今年以來,理財公司短期限產品占比明顯提升,這一貨基或存款替代類產品也被視為擴大規模的利器。2025年2月,31家理財公司合計發行了1538只理財產品,與2025年1月的1543只基本持平。發行數量位居前三的理財公司分別為光大理財、華夏理財和興銀理財,前兩家理財公司發行產品數量均超過100只,其中光大理財產品發行數量達到151只。
不過,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准也有所下調。自央行5月7日宣布降准、降息後,興銀理財、招銀理財等機構紛紛發布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准下調公告,部分產品的調整幅度超過100個基點,下限低於2%。
市場利率或仍趨於下行
未來,利率下行的趨勢仍或延續,機構對於債市的前景預期仍偏樂觀,並預計理財規模有望穩步攀升。
渣打中國宏觀策略主管劉潔日前對記者表示,隨著人民幣匯率的壓力緩和,下半年不排除中國央行仍會降息1次。
貝萊德基金首席固定收益投資官劉鑫上周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再降息10~20BP的概率不小,而這也有利於債市。他預計,3個月以內短端債券利率將震蕩緩慢下行,若降息落地,短端利率有望下降10BP~20BP,為短債投資者提供一定獲利空間;但就長債而言,未來3個月,10年及以上長端利率將呈震蕩態勢,波動范圍在1.5%~1.8%(更窄區間則為1.6%~1.7%)。若年底降息,長端利率中樞可能降至1.6%以下。
截至5月20日收盤,1年期國債活躍券收益率報1.325%,10年期國債活躍券收益率報1.903%。目前來看,中美關稅局勢的緩和對債市造成的影響有限。
當前,機構普遍更看好短債。南銀理財研究部負責人王強松對記者稱,中美貿易戰緩和疊加逆周期政策發力背景下,長端利率難破前低,但流動性寬松背景下,債市調整幅度亦可控。操作應對方面,1.7%是目前10年期國債較強阻力位,當前長債有一定配置價值,可以在當前位置逢調買入;此外,上周3~5年利率品種調整幅度較大,考慮到資金面大概率維持均衡偏松,當前相關品種配置價值凸顯。
港股等權益策略熱度升溫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理財產品不再是純債策略打天下,“固收+”的出現頻率有所提升。
某股份行個金業務負責人對記者表示:“部分老年儲戶仍堅定選擇存款產品,而部分此前布局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的客戶則開始選擇‘固收+’,因為今年A股、港股表現穩健,市場利率下行,這部分客戶仍希望博取更高的收益率。”
不過,多家理財子公司人士對記者提及,目前權益資產在理財產品中的占比都不太會超過5%,控制產品的波動仍是首要任務。
此外,“固收+權益”理財產品的收益分化也較為明顯。例如,杭銀理財“幸福99鴻益(雙債增強)100天持有期”以4.84%的淨值增長率位列第一,與收益倒數第一的“固收+權益”公募理財淨值增長率相差約7個百分點。
除了A股,今年以來港股策略也被更多加入理財產品中。一季度以來,尤其是春節後DeepSeek與人形機器人概念火爆,一舉點燃市場科技股行情。恒生指數、恒生科技指數業績亮眼,一季度淨值漲幅分別超出15%和20%。
隨著5月後港股有所反彈,理財公司也趁勢發行相關策略產品。例如,民生理財於5月7日推出“榮竹混合滬港深精選一年持有期1號”,將產品定位為R3(中風險)的混合類公募產品,產品持有期為1年,業績比較基准為2.6%~3.8%(年化)。該產品將不超過40%的資產投向權益類資產,側重投資A股和香港(专题)市場。
事實上,一季度加倉港股的理財產品收益已受到提振。例如,青銀理財“璀璨人生成就系列共享2022年142期”以3.73%的一季度淨值增長率位列第二。該產品為二級(中低風險)“固收+”產品。其投資策略以債券和非標資產的票息收益打底,通過基金持倉增厚收益,包括港股ETF,目前已於2025年4月10日到期,到期年化收益率為3.02%。
未來,在利率持續下行的背景下,理財公司更多利用權益策略已將是大勢所趨,但預計權益資產的整體占比仍將維持在個位數。-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中國成最大受害者?川普關稅戰第二輪來了
- 殲-10據稱擊落印戰機,印巴沖突助推中國軍力信心
- 中國游客瘋狂打卡 理由比節目荒誕
- 溫哥華牙醫診所 經驗豐富服務全面
-
- 反轉了:加國總理卡尼稱會提交秋季聯邦預算
- 肖戰央視劇《藏海傳》首播收視第1,口碑出爐,觀眾評價出奇一致
- 卡尼兌現承諾 第一步要為中產減稅
- 有利買家 加拿大房價正進入調整期
- 這不收小費咖啡館開業兩天就賺1萬
- 公寓市場正在放緩 買家都去哪了?
-
- 離譜!新能源汽車維修成了高危職業
- 最新警告:百米超級海嘯席卷西海岸
- 反轉了!卡尼稱秋季提交聯邦預算
- 為酒店逃稅100萬 大溫華裔被判刑
- 有的部門已經癱瘓,解放軍中人心惶惶
- 中國兩兄弟搭橡皮艇偷渡台灣成功
-
- "休戰"90天 中國對美出口商樂觀不起來
- 溫哥華貸款經紀 解決各類疑難貸款
- 物價漲 加國人不買這10種日常用品
- 交易詭才:在中東,看到了川普的偉大
- 習實錘喪軍權!?吳謙退場 三新軍校"去習"
- 這省新推小費法 民眾期望全加實行
-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