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22 | 來源: 南風窗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印度 | 字體: 小 中 大
據印度《經濟時報》13日報道,印度政府12日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議,擬對部分美國商品加征報復性關稅,以此回應美國以“保障措施”為由對印度鋼鋁產品征收的25%關稅。
全世界都有點懵,許多觀察者認為這是看到中國決不妥協美國也無可奈何,有意抄作業。
但中國是中國,印度是印度,川普很快就舉起了大棒,一棍子掄了過去。
15日卡塔爾多哈會議,庫克不在場。川普與商界人士會談,忽然“借題發揮”,反對蘋果投資220億美元在印度擴產。本來,蘋果想把美國銷售的iPhone手機組裝業務在2026年年底前一股腦放在印度。
川普翻臉“不領情”。他說,“朋友,我待你不薄,你准備在美國投資5000億美元。但現在我聽說你要在印度各地建廠,我不希望你在印度建廠。”如果蘋果不從印度撤出,每部iPhone面臨180美元關稅,淨利潤直接消失三分之一。
2024年,蘋果一共賣出2.32億部iPhone手機,其中美國市場銷量占28%,約為6500萬部。一年內,蘋果在印度組裝約4000萬台手機。也就是說,蘋果想在兩年之內增加印度產能——多生產2500萬台手機,才能滿足美國市場需求。
結果,蘋果赴印投資擴產在即,川普又不幹了。在中國生產手機不行,在印度生產手機也不行,蘋果左右為難。搞不好,這場博弈最後又成了美國、印度、蘋果“三輸”局面。
01
“印度人能照顧好自己”
川普說“待庫克不薄”,多少帶點威懾。
庫克欠川普一個人情。4月2日“關稅戰”揭幕,美國對中國進口關稅隨即升至145%。據摩根士丹利數據,蘋果87%的手機、80%的iPad和60%的Mac都在中國生產,此三大類產品收入占蘋果總收入的75%。按關稅政策,蘋果公司已經“無利可圖”。
庫克有所准備。他在川普就職典禮上“布局”捐贈100萬美元。有媒體透露,“對等關稅”發布後,庫克給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打了一次長時間電話。
9天後,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路由器等電子產品和零部件受到關稅“豁免”。最大贏家就是蘋果公司。
庫克可能以為,“5000億在美投資”已經還了人情,但川普不想“就這麼過了”。他在多哈指出“我知道你投資5000億美元”,言外之意是這點“人情”還不夠,時移事易,那是“過去的事”了。
庫克5月2日表示,公司預計將在第三財季(2025年3月30日至6月28日)因美國關稅政策損失約9億美元/新華社記者李京攝
今年2月,蘋果公司宣布5000億美元在美投資計劃,主要聚焦人工智能、先進制造和本土供應鏈建設,包括在德克薩斯州新建其人工智能系統“蘋果智能”(Apple Intelligence)的服務器。
這5000億美元確實有點“小意思”,因為iPhone才是蘋果營收規模最大的產品,但蘋果在美國壓根沒有智能手機生產線,頂多能生產Mac Pro電腦。就算歷經數年產地多元化布局,目前依然有9成的iPhone旗艦機型在中國組裝。
美國政府是日也想、夜也想,就想看到數百萬本土工人在美國“打螺絲”組裝iPhone的壯觀場景。然而庫克畫風一變,這個場景要在印度實現。
川普直言不諱:“我們對你在印度建廠不感興趣,印度人能照顧好自己……我們要你在美國建廠。”
“能照顧好自己”的印度人一臉困惑,說好的工廠說沒就沒了。
印度忽然被川普“敲打”,是兩國外交裂痕的體現。印巴沖突後,川普有意借“調停”撈取政治資本,印度總理莫迪不想被“截胡”,強硬回擊“停火與美國無關”。同時,借鑒中美關稅談判的“案例”,印度也“硬氣”起來,對美國相關產品加征關稅。這樣一來,原本享受關稅豁免的印度制造iPhone失去了政治保護傘。川普及團隊認為,繼續扶持印度將損害“美國優先”戰略。
因此,川普不僅反對蘋果在印度擴產,更批評印度是全球關稅最高的國家之一。為了施壓,川普單方面宣布“印度同意不對美國商品征收任何關稅”,嚇得印度緊急“否認三連”——“我不是,我沒有,別瞎說”。
02
回不去的美國
蘋果沒有變成“美國制造”,自然有它的苦衷。
過去十幾年,iPhone幾乎全部在中國生產、組裝。中國在蘋果供應鏈中占據了最重要的位置。富士康鄭州工廠一度承包了全球90%的iPhone產能。
據統計,蘋果187家主要供應商,157家在中國大陸配有生產設施。早在2017年,庫克就承認,中國早就不是低勞動力成本國家,中國制造的核心競爭力是大量優秀技術工程人員。接受采訪時,庫克說,“在美國要召集模具工程師開會,我都不確定來的人能不能坐滿一個房間。在中國,合格的工程師能坐滿好幾個橄欖球場。”
而且,中國制造業另一大優勢是自動化程度高。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安裝量占全球的51%,美國只占7%。
然而,川普從第一任期開始便發動貿易戰,不斷提高對華關稅,給兩國貿易設置障礙,蘋果每年為此多花好幾十億美元。
從此,庫克謀劃把雞蛋放在好幾個籃子裡,“籃子”包括越南、印度。
印度的人力成本只有中國的三分之一,土地價格更低,政府也提供補貼。假如把20%的產能轉移到印度,蘋果每年能節省約50億美元。而且,印度本土市場很大,未來智能手機需求也將持續增長,蘋果“就近生產”還能更快占領市場。
但是,印度制造很難成為中國制造的“平替”。
蘋果在印度布局七八年,印度組裝的iPhone在蘋果手機總產量中的占比仍然不到20%。事實上,就算在印度組裝iPhone,由於其本土零部件配套率不足30%,富士康不得不每天從中國空運價值470萬美元的攝像頭模組和芯片,物流成本暴增。
加上印度的關稅確實也高——對智能手機收取26%的進口稅。2024年印度組裝的iPhone中,85%出口到歐美,僅有15%留在本土消化。蘋果辛辛苦苦一整年,賺的錢貢獻給“關稅”大半,也是不太劃算的買賣。
印度都不行,更別提“回到美國”了。
目前美國本土沒有一條完整的iPhone生產線,最基礎的螺絲都需要從亞洲進口。台積電亞利桑那州工廠能供應芯片,但美國工人時薪是中國的3.2倍,且組裝效率僅有鄭州富士康的40%。
蘋果印度工廠良品率僅有85%,遠低於中國工廠的98%,搬遷回美國將面臨人力短缺。Counterpoint數據顯示,若強行轉移產能,蘋果可能損失9.2%的全球市場份額,相當於每年少賣2000萬部iPhone。
03
共贏or三輸?
“印度制造”的前途有些黯淡。
印度商工部長皮尤什·戈亞爾於5月17至20日率團訪美,推動貿易談判進程。在他訪美之前,川普在多哈會議來了個“下馬威”。
川普當時說,“往印度賣東西可太難了,不過他們向我們提出了一項協議,基本上就是願意對我們完全不征收關稅。”他沒有透露更多細節,也沒表示美國是否將降低對印度關稅或對印零關稅。
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小心翼翼地否認,同時盡量避免直接反駁川普的說法。他說,“貿易談判一直在進行中”,談判“非常復雜”,且“在塵埃落定之前,一切都不會有定論”。
據悉,2024年印美雙邊貿易總額約為1290億美元,其中印對美貿易順差達457億美元,川普此前持續施壓印度政府,要求解決雙方貿易失衡問題。
一旦關稅不能談攏,雄心勃勃的“印度制造”立刻面臨出口難題。在總理莫迪的規劃中,印度將在2030年成為全球手機第二大生產國,而這一規劃主要仰賴蘋果的“產能轉移”。
印度的“造芯”計劃已經遭到重創。短短兩年間,多個芯片項目折戟。2023年礦業巨頭韋丹塔拉和富士康投資建廠,項目啟動後卡在審批環節。2025年阿達尼集團和以色列高塔半導體的百億美元項目突然停止;Zoho晶圓廠宣告流產。
印度制造偃旗息鼓,越南已趁機向蘋果拋出橄欖枝,承諾對美出口電子設備維持8%關稅豁免,並補貼建廠費用。同時,中國供應鏈也在技術端反制——鎖住供應鏈關鍵設備出口。
回過頭看蘋果,庫克對川普的回應也是“柔中帶剛”。“我們會在美國投資人工智能服務器工廠,但手機還得靠印度。”這相當於告訴總統,本土的投資和就業,我會給面子,但蘋果的核心業務不能動。
川普要的是“政治表演”,只要態度好,情況不至於太可怕,而且逼死全球市值第一的蘋果也不是那麼回事。也許,美國會考慮對印度產品征收“特別關稅”,但只要蘋果多雇傭美國人,就可以享受免稅的“小灶”。-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印度飛機突遇冰雹嚴重受損 乘客驚恐不已
- 印度還在宣傳"大勝",外交官卻被打成"賣國賊"
- 大溫最富有的城市 錢花光要加地稅了
- 為與美國對抗,中國打造了怎樣的戰略堡壘?
- 大溫周末大型活動將有大批路封路
-
- 通脹數據出爐 加央行6月降息懸了
- 大溫百萬豪宅違規加建 買家要退訂?
- 蘭裡地產專家 多年蘭裡地產經驗
- 喜訊!LifeLabs與工會員工達成協議
- 不顧旅游業警告 BC省繼續打擊短租
- 智商爆棚!大溫"宅男"華裔小哥火了
-
- NASA:太陽耀斑爆發可能致全球停電
- 溫哥華牙醫診所 提供全面牙科服務
- 德國外長:北京應承擔烏克蘭戰爭和平責任
- 罕見使用"清除"一詞,美對中發出強硬信號
- 懵!BC法庭: 每只狗有一次咬人權利
- 反轉了!卡尼稱秋季提交聯邦預算
-
- 態度"急轉彎"?賴清德將兩岸統一比作"公司並購"
- 路透社:菲律賓總統馬科斯稱願與杜特爾特家族和解
- "就地死亡"!央視主播將"兩岸"喊"兩國"
- 向習要護照 賀建奎手持美國綠卡公開喊話
- 反常新聞:李強替代黨魁,習多次缺席重要大會
- 有的部門已經癱瘓,解放軍中人心惶惶
-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