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23 | 來源: 雷叔寫故事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孩子是下圍棋的,小小年紀就升到了業余6段,很有前途,可多次由於輸棋被父親毆打,不堪忍受,跳樓自殺,年僅9歲。
這位朱小朋友,據說是福建圍棋協會中年齡最小的選手,過去的戰績可圈可點。
出事前一個月,他剛剛晉升業余6段。
這是需要通過全國性高水平比賽取得優異名次才能獲得的,屬於業余段位中的頂級水准,未來完全可以考慮走職業路線。
而小朱現在才9歲,發展空間非常大,再努力一下或許就是未來的世界冠軍。
很多人稱他是天才少年,並不為過。
換成正常些的家長,養出這樣優秀的孩子,簡直要把人捧在手心了。偏偏他爸是個奇葩。
這位家長的教育觀非常落後,信奉的是“棍棒底下出人才”,動輒對孩子打罵羞辱。
小朱從小就生活得水深火熱。
爸媽很早就離婚了,(網傳也是因為他爸家暴導致),他爸一個人帶孩子,看小朱不像是看孩子,只像是打量一個賺錢工具。
兩歲的孩子,吃飯慢了都要被催促。
動不動就被警告“你要聽話你要乖”。
否則就得挨揍。
但怎樣才算乖,是由家長定義的。
反正在他爸眼裡,下棋不努力是不乖,沒有贏棋是不乖,拿了省賽第二還是不乖。
很多次,有人目睹他在現場扇孩子耳光,拿腳直接踢踹孩子,“輸一盤揍一次。”
有時哪怕贏了,但下得不夠好也會被打。
如果家長和裁判上前勸阻,還會被連坐。
以至於孩子總是遍體鱗傷,特別可憐。
半個月前,小朱在“明仕杯”上輸了一盤,雖然最後還是拿到了冠軍,但也沒逃過被打的命運。
他爸直接把人踢到爬不起來,疼得不敢吱聲,就怕喊疼會繼續被打。
這次出事前也一樣。因為最後一盤輸了沒能奪冠,家長當眾把孩子踹飛了。
我連個板凳都沒有踹飛過,無法想象家長到底心有多狠才能把小孩給踹飛。
總之在這奇葩眼裡,贏棋是理所當然,輸棋是罪無可赦,應該被掛上恥辱柱。
每每談及孩子,他的語氣看不出一絲憐愛,只覺得是在評論一個無關緊要的物品,一個給自己爭面子的工具,而不是活生生的人。
這樣的日子過久了,小朱終於無法忍受,用了最慘痛的方式來進行抗爭——自殺。
有些9歲的孩子,甚至還不能很好地懂得什麼是生死,而他已經走出了決絕的一步。
或許是除此之外,他再也想不出其它辦法,來擺脫這無望的、艱辛的、死局般的人生。
太陽下沒有新鮮事,這樣荒謬的家長也不止一個。有太多人一直以教育之名,行暴力之實。
就在小朱去世前一天,青島另一個9歲小孩被父親家暴致受傷,後搶救無效死亡。
警情通報中提到,父親是在“管教打罵”,目前已經被刑事拘留。
一個星期前的溫州,也有母親“管教”女兒後,導致9歲女兒受傷致死。
往前細究,更是數不勝數。
還有更多打傷打殘的,無法一一陳述。
這些孩子做錯什麼了嗎?
沒有。
無非是玩了會游戲、考試成績不夠理想、弄亂了房間這樣的小事。
這不就是孩子的天性嗎?
可落在某些家長眼中就變得“罪無可赦”了。
於是他們喊著“小樹不修不直溜,人不修理哏赳赳”的口號,或是言語辱罵施以精神攻擊,或是操起武器進行物理施暴。
徹頭徹尾的暴力行為被美化成“教育”,成為家長眼中的天經地義、理所應當。
“打你是為你好啊。”
“以後你會感謝我的。”
。。。
有些家長冠冕堂皇,覺得自己是在參考成功案例,譬如郎朗傅聰丁俊暉們。
但卻忽略了個體的差異,意識到不到一個成功的郎朗背後,有無數個倒下的小朱。
即便如此,家長們依舊不會反省自己,還覺得只是失手、意外,或者幹脆覺得孩子承受能力差,從沒想過施暴就是大錯特錯。
當然有人說,人和人是不一樣的,有些人就是不打不成器,挨打才能記住教訓。
不是這樣的。
本質是家長選擇了更輕松更偷懶的方式。
童漠男以前在脫口秀裡講自己小時候有嚴重的“注意力缺陷”,父母原本覺得找個好學校就能解決,結果三年轉了7次學,依舊於事無補。
換成那些無能的家長,肯定就會直接動手了,打得他鼻青眼腫,逼著他學,或者幹脆送到楊永信那種地方去接受所謂的治療。
但他父母沒有用暴力解決問題。
而是選擇“就給漠男一個快樂的童年吧”,然後在卷了又卷的北京挖地三尺,找出來一個三點就放學的“北下關小學”。
這裡的學生,除了不讀書,什麼都愛幹。
班裡的電視機,拆完了重新拼,多出來一堆零件,但還能照常運行。
修車廠的孩子,才讀六年級,就敢上手給老師換備胎,換完直接被老師尊稱為“師傅”。
這不也是教育的另一種呈現嗎?
只有無能的家長才會使用暴力。
孩子不寫作業,你可以用拳頭逼他寫。
也可以循序漸進,先找他不寫作業的原因,然後根據原因再去找對應的辦法:
作業太多寫不完,去和老師溝通減量;
題目太難不會寫,就陪著一起學;
沒有耐心坐不住,建議咨詢醫生。。。
後面這些做法肯定更難,但這才是教育真正的樣子啊,是要用更理性的方式去影響孩子,讓他變得更好,而不是用暴力把人打服。
退一萬步說,就算孩子真的幹了什麼壞事,那也不應該用暴力來解決問題。
因為暴力從來都是“私刑”。它沒有評判標准和邏輯可言,全憑個人主張。
不是你做錯了什麼,所以受到懲罰;
只是你做的不符合要求,所以受到懲罰。
要求到底合不合理,施刑的人說了算。
如果家長只會用暴力進行管教,只懂用強權要求孩子聽話,那這種人和楊永信之流有什麼區別?這樣的家庭又和豫章書院有什麼區別?
背後的關鍵在於,很多家長意識到不到孩子是獨立的人,把他們當成了自己的所有物,覺得“孩子是我生的我養的,我有權對他做任何事。”
這讓我想起一部電影《惡行》,講的就是一個母親對女兒極盡控制的故事。
在別人眼中,Gypsy是個可憐的孩子,身患白血病、哮喘,因腦損傷失智,無法站立,只能坐在輪椅上,而她的母親Dee Dee Blanchard,為了照顧她,歷經艱苦,還曾經無家可歸。
但某一天,Gypsy殺死了她的母親。
因為她其實是個健康人,但多年來一直被母親虐待、洗腦,誤認為自己不正常、不健康。
最終,為了擺脫母親無休止的控制,她選擇了用最徹底的方式進行反抗。
更讓人毛骨悚然的是,這部作品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
現實裡的Gypsy,從3歲起,就被母親強制服用各種藥物、用呼吸機睡覺,給她洗腦自己病得很重。後來還強制剃光她的頭發、讓她接受不需要的手術,甚至拔光她的牙齒。
因為母親對女兒有病態的控制欲。
她把女兒當做一個可以任意操縱的人偶娃娃,掌控她的一切,並通過這種人設博取社會同情。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女兒不知道母親這樣的行為是有問題的,還誤會這就是愛。
如今,很多家長看上去沒這麼喪心病狂,但所作所為也沒好到哪裡去。
這些人從來不考慮孩子真正的想法,而是一心按照自己的想法給他們安排人生。
小到要穿什麼衣服吃什麼飯菜,大到考什麼學校做什麼工作,都要在他們的掌控中。
孩子們稍有不滿,稍有反抗,就會被他們冠上不聽話、變了、不孝順的帽子,然後用語言、棍棒等各種暴力進行所謂的教育。
非把他們打磨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才罷休。
前不久,遼寧有個16歲的信奧銀牌選手跳樓自殺,家長給他寫的祭文裡就充斥著這種思想。
這孩子以前學習很好,結果後來出於各種原因不愛學了,到了家長口中就成了“孩子生來有戾氣”、“孩子太愛挑戰規則”,“孩子有太多想法”,總之就是“孩子不乖了”。
而孩子的自殺也被他包裝成了——“我們努力改造他就結果失敗了啊。”
可是年輕人不就應該有自己的想法和態度,不正是他們朝氣蓬勃的表現嗎?
非要改造他們的天性才是荒唐啊。
還有一種家長更可惡,好像生孩子的目的就是為了生出一棵搖錢樹。
之前有網紅小孩的家長大冬天逼迫孩子在室外拍恭賀新年的視頻,不顧孩子臉蛋凍得通紅。
孩子哭了他們還在旁邊看笑。
還有很多小童模明明不喜歡拍照,卻還要被家長逼迫著完成工作,就因為可以賺到錢。
小孩年紀小,走神是常事,結果就會被家長認為是不認真工作,總是手打腳踹。
其背後的共同點是,有些家長只想著控制孩子、利用孩子,而從不去了解孩子。
他們眼中的孩子就不是個獨自的人,而是自己對外展示的獎狀、用來賺錢的工具。
而孩子一旦萌生了自己的思想、獨立的人格,家長就會大驚失色,因為他們覺得孩子會脫離自己的控制,不再對自己言聽計從。
說白了,當父母的門檻還是太低了。
好像只要一男一女偶爾一次沖動,就能夠自然而然升級成為父母。
明明開車上路都要先考個駕照,當父母卻不用。世上沒有哪個機構會對“父母”進行教育、培訓和考試,評判他們是否有成為“父母”的資格。
很多人在根本搞不清楚養育一個孩子到底意味著什麼的時候,就倉促生下了孩子。
他們口口聲聲說著教育,說著為了孩子好,其實只是為了自己好而已。
歸根結底,生孩子這事本來就是開盲盒,你不能預判自己會生出一個完美的孩子。
就算夫妻兩個都聰慧過人,碩博連讀,也不能保證生出來的孩子就一定智力超群。
所以永遠不要對孩子有過多的預期,不要覺得他一定會成功,會有出息。
作為父母,應該允許一切可能發生,因為我們生活的世界就是無序的。犯錯無法避免,比起避免出錯,更應該教會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果連這點心理准備都做不到,那我的建議是,別生了,對自己對孩子都好。
最後送各位父母一首詩,來自於紀伯倫。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借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
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像他們一樣,
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因為生命不會後退,也不在過去停留。
你是弓,兒女是從你那裡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著未來之路上的箭靶,他用盡力氣將你拉開,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遠。
懷著快樂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彎曲吧,
因為他愛一路飛翔的箭,
也愛無比穩定的弓。-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網傳9歲圍棋少年疑遭父親家暴跳樓身亡 多方回應
- 女子婚內出軌被情人殺害,凶手灌屍體農藥偽造自殺
- 蘭裡地產專家 多年蘭裡地產經驗
- 不敢回國的美國留學生,這個暑假注定煎熬
- 大地震要醒?BC南邊24小時接連三震
-
- 台灣省回歸後,我看這7位明星必須進入保護名單,他們都非常值得
- 朱媛媛去世細節:結腸癌復發,劇烈咳嗽....
- 拖行被撞者一公裡多 兩人面臨驅逐
- 刷屏了!巨大的雙彩虹橫跨大溫哥華
- 素裡倆女孩今早結伴上學 下落不明
- 吳秀波絕對想不到,陪他333天的陳昱霖能如此狠心
-
- 美國前總統拜登患癌,中文互聯網一片幸災樂禍?
- 罷免總統:國民黨迎合北京的一場鬧劇
- 真要"棄"台?盧比歐:台自衛能力成嚇阻關鍵
- 俄烏戰爭帶給朝鮮"沸騰"的經濟(圖
- 力邦藝術港 展覽活動拍攝場地租賃
- 終於!大溫新超級港口建設開始招標
-
- 懵!BC法庭: 每只狗有一次咬人權利
- 特魯多退休福利曝光:養老金近900萬,納稅人埋單
- 罕見使用"清除"一詞,美對中發出強硬信號
- 德國外長:北京應承擔烏克蘭戰爭和平責任
- 大溫油價展望 夏季駕車終於輕松了
- NASA:太陽耀斑爆發可能致全球停電
-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