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23 | 來源: 三聯生活實驗室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北京 | 字體: 小 中 大
在北京,面館一直都是中年男人們的“兄弟會”。一到飯點,這個城市的老男孩們,就像被某種神秘的磁場吸引,從四面八方迅速入列,整齊劃一地排列點單。
工作日,北京面館的本質是“碼頭”——穿始祖鳥、貴人鳥、台州鳥、太平鳥的中年大哥在此達成共識:酒局要陪笑,飯局要社交,只有面局,才是自己的舒適圈。
比起去別處,面館是能讓他們卸下偽裝的地方。那些上了年紀的職場老兵,平時在上司面前必須謹小慎微,在後輩面前裝作活力四射。嘴上說著“年齡只是數字”,其實比誰都愛惜羽毛,不願被當作油膩的老古董。但當他們進入面館時,就像是迪士尼樂園裡的人偶,下班摘掉了皮套,怎麼舒服怎麼來。
等到周末,這裡就成了少數中年男人的“mini包廂”,他們以加班為借口,借一碗面的時間避世。
在面館復雜的菜單裡,中年男人執著於只點老幾樣,“不是因為長情,只是因為習慣——他們不願意為任何冒險,即便只是一碗十幾塊的面。”
而且,無論他們在外面多麼不善言辭,到了面館,就跟鑽進了老家被窩一樣熟悉:特大毛細,雞蛋丸子豆皮腸,外加一碗切牛肉,倒上榨菜,再來一勺辣子澆給,就算是搭建起了自己的舒適圈了。
有人說,比中年男人還耐造的就是長滿中年homie的面館,“花裡胡哨的網紅店招牌都是季拋,中男嚴選的面館卻能幹成街道常青藤——門臉兒再破,你也幹不垮他。”
在北京,你問一個中年男人,下班後最快樂的事情,答案八成就是吃碗面。
1
在北京,年輕人在群租房裡掛牌home bar,中年男人在面館裡,建立精神homie bar,這裡沒有低消、矯情、詩和遠方,只有無限續面的實在。
如果你細心觀察,就會發現,一到飯點,北京大大小小的面館裡,就擠滿了中年homie。他們熟練地占據四人桌,點單暗號都是固定搭配:特大毛細、6根肉串、一盤拼菜、幾瓶啤酒。先吃面再擼串,是這群人默認的消費准則——先把肚子用面條填個七八分飽後,再用肉串溜溜縫,就不至於讓錢包破費了。
80後北漂星星說,面館是中年男人最幹淨的社交圈,“首先,沒人會在這裡請客辦事,我只跟自己的朋友,來提高下生活質量。”
對這群中年homie來說,這裡是最妥帖的心理按摩室——外面的世界總在暗示“你不行了”,而面館裡的兄弟還沒等你開口,就連說三個“行”。到底啥行?沒人追問,只管碰杯。對中年男人來說,北京未必養人,但面館絕對養心。
在北京,被中年homie盤包漿的面館,通常都是沿襲老一套的蒼蠅館子,“人到中年,走在路上,初戀認不出你松垮的臉,但是面館老板永遠記得你常吃的面。”在這裡,短視頻可以公放,聊天的分貝沒有上限,舉在胸口的煙,就像是冒著火的機槍,暴力隔開了與他人的社交距離……中年homie人手一把蒜,在下筷子之前,先剝蒜,就是他們的儀式感。
中年人吃面儀式感之一:盤蒜
“男人吃面就是習慣成自然。”星星說,"年輕時糾結吃什麼,現在吃什麼都行,那就吃面。"面成了中年男人食欲的終極解法,也是情緒的最終落腳點。
“中年男人是卷不動,躺不平,逃不掉,於是只能微逃離。小到一根煙,長到一碗面。”星星是福建人,跟年輕人周末進山消費不同,他的叛逆,是油門一踩,到城市邊緣吃一碗老家的撈化,“老板是寧德人,故事特別多,裡面經常會遇到福建老鄉,大家年紀差不多,有種找著組織的感覺。”
85後薛老板告訴我,面館之於北漂,大致要經歷三個階段:初來北京時,兜比臉幹淨,一碗面是活下去的底氣;混出點聲響後,就不怎麼下面館了;等到被生活小錘一下,也就是開始中年了,才發現,面館才是自己的精神老家。
“於是,又把面館吃成了支付寶月度消費top3,館子裡還是熟悉的味道,包漿的四人桌上,都是差不多的老homie。”
當中年男人成了調侃的靶子,當"中男走向慈祥,中女走向夢想"成為流行語,你不再爭辯什麼,只是默默掏出手機,給homie發了一條短信,老地方見。
2
當年輕人還在緊鑼密鼓地消費降級,中年男人早已開始消費凍結。他們就是這座城市的省錢雷達,總能精准狙擊到真正的消費窪地——而人均不過20塊的的面館,就成了這群中年北漂最愛“整點”的碼頭。
一個觀察是,男到中年,就會被動或者主動地擱淺到面館,“玄學一樣,出門跑個步,忽然就掉到了面館,只能安慰自己,今天是高碳日。”
在某大廠做審計的王哥說,遇事不決,就下面館。“工作煩惱、家庭矛盾……一碗面下肚,萬事都能通透,畢竟肚子飽了,再大的事兒也都輕了。”
他的秘密基地是一家位於北新橋的面館,“進來的都是老哥,倆人話密,桌上標配藍瓶綿柔,吃到酒精上臉,棒球帽就像水壺蓋一樣,半扣在腦袋上。四個人多數都是沉默,一人一碗面,兩盤拼菜,主打幹飯。一個人,外人看著挺落寞,自己心裡偷著滋兒,開瓶啤酒,舒坦。”
在王哥看來,下面館,是人到中年消費擊鼓傳花最優解法,在這裡消費,處處都是手拿把掐的體面,”你不必擔心請客破財,花多少錢你比老板還清楚,還有續面兜底,敞亮點,不過是加點肉和酒。”
而且,在北京,大部分面館都標配肉串,“真擼串指定破費,在面館,你就可以先吃碗面墊墊肚子,再來幾串肉升華一下。”
去年來北京開滴滴的張哥,說自己是來要賬的,順便開車,北漂的這一年多,一天兩頓吃面,“吃習慣了,主要是省事兒。年輕時啥好東西沒見過,你就說,那意面跟老陝的三合一油潑面有啥區別?”
3
在北京,男人一旦進入中年,就會分化出兩撥,一波混在北五環的奧森跑道上,彷佛只要跑得夠快,煩心事就追不上自己;一波坐在面館裡,吃得撐腸拄肚,滿頭大汗,好似要把生活裡的不痛快,全給它吸溜明白了……
他們的共同之處在於,找到了不回家的正當理由,貫徹落實了“逃避雖可恥但有用”的中年生存哲學。區別在於,跑步的那撥還在和生活較勁,吃面的這撥已經學會了與生活和解。
王哥說,在面館的中年男人,主打一個“老子不裝了”,“當他們端起那碗面時,不需要應酬寒暄。而是專注地埋頭苦幹,在碳水裡與世隔絕。”因為,“沒什麼是一碗面解決不了的,要是有,就再加一瓶大綠棒子。”
酒是負擔,卻是他們的情緒阻斷劑
面館也是中年爹最佳沉澱場所,周末的家庭消費狂歡後,中年男人總要溜進熟悉的面館,用一碗19塊的拉面,找回一點生活的平衡感,“你說吃面寒酸不,我倒沒覺得苦,就覺得吃面才舒服。”中年北漂江河如此形容這種感覺。
江河記得有一次陪家人在三裡屯逛街,偶遇到一家棗莊辣子雞拌面,“真是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沒想到三裡屯竟然還有俺老家的飯,一下子覺得這兒也沒那麼陌生了。”
ENDING:
真正資深的北漂中年都懂,最好的汗蒸不在洗浴中心,而在面館,“大汗淋漓吃碗面,比去洗浴中心還銷魂。”
在北京,沒有什麼比面館,更能治愈中年男人。對這群中年homie來說,在面館裡唯二的傷感時刻就是,小破館子忽然被互聯網捧紅了,一直吃的面量忽然幹不完了。
畢竟,沒有什麼比“一切照舊”更有安全感的了。-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拿了好處仍說"不" 巴西拒絕北京籌謀
- 震耳欲聾發言,蓬佩奧又讓北京不舒服了
- 一棟房住25名外國工人 三人被判刑
- BC警方進行一周反黑行動 33人被捕
- 加國這社區頗發:勒索不成慘遭槍殺
-
- 特魯多退休福利曝光:養老金近900萬,納稅人埋單
- 震驚全美 拜登病了 川普要查奧巴馬
- 蘭裡地產專家 多年蘭裡地產經驗
- 拖行被撞者一公裡多 兩人面臨驅逐
- 大山貓頻出沒大溫這公園 遇上咋辦
- 海平面上升 西岸富裕城市或被淹沒
-
- 突發!加國郵政周五開始撂擔子罷工
- 慘! 溫哥華跌出全球最佳城市榜單
- 溫哥華資深貸款專家 解決貸款需求
- 有利買家 加拿大房價正進入調整期
- 終於!大溫新超級港口建設開始招標
- 與川普通電話竟談及梅拉尼婭 普京"爆料"
-
- 報告呼吁對大溫治理進行重大改革
- 刷屏了!巨大的雙彩虹橫跨大溫哥華
- 大溫議員:BC應加強市政支出的監督
- 大溫公交客流量暴漲 竟超過了大多
- 向習要護照 賀建奎手持美國綠卡公開喊話
- 加國工簽被卡死: 須證明沒搶本地人工作
-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