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5-26 | News by: 香港01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关税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对于欧盟,川普(Donald Trump)这几天又给我们上演了一场让人难以理解的“交易的艺术”。
为期不足3日的关税威胁
5月23日,正当欧盟正对与美国的贸易谈判愈来愈感到乐观之际,川普在宣布威胁要对海外生产的iPhone徵收25%关税之后不足半小时,他又在Truth Social上宣布要向欧盟徵收50%的关税,6月1日生效,远高于他4月2日“解放日”所宣布的对欧20%“对等关税”,其生效日期也远早于原本将在7月9日到期的对等关税豁免。
日前才跟美国交换过贸易谈判文件的欧盟贸易专员塞夫乔维奇(Maro? ?ef?ovi?)马上致电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Jamieson Greer)和商务部长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后者曾形容与欧盟达成协议“不可能”“非常困难”--但未有换来川普收回成命。
欧盟作为一个整体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这项一周内就要生效、比对华关税还要高的关税威胁马上引来美股下挫。
5月25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与川普通了电话。川普称冯德莱恩要求他把关税生效期押后至7月9日。他马上就答应了,声言“这样做是我的荣幸”。
和川普通话后,冯德莱恩称欧盟将会迅速并果断地推进对美谈判。(X截图)
两天前,川普还在重覆“欧盟成立的目标就是要占美国便宜”的说法,批评欧盟的“贸易壁垒、增值税、可笑的企业罚款、非金钱贸易壁垒、货币操纵、对美国公司的不公平不合理诉讼”等等。如今,一通电话,全球媒体讨论了两天的美国关税战又大致回到了23日前的基本盘。
这到底是川普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吸睛技俩”,还是真的是有政策目标的“交易艺术”?大概没有人能说得清楚。
然而,川普退缩得那么“敏捷”,背后是有一定理性基础的。
90天关税豁免谈判期已过一半……
川普对于全球(除中国外)的90天对等关税豁免,如今已经过了一半时间,然而,川普政府“90天达成90个协议”的豪言壮语却离现实非常远。
实际上跟美国达成了贸易协议的国家就只有英国--其中,英国数码服务税、食品标准、医疗市场等关键争议完全没有触及,而美国也保留了针对英国的10%基本关税,只在一定配额的汽车、钢铝等商品作了豁免。将这份英美“经济繁荣协议”(EPD)形容为传统意义上的贸易协议可算是言过其实。
当然,川普当局也同中国达成了一个启动贸易谈判的协议,互相豁免了此前报复升级互加的关税,保留各自的10%,而美国也保留了川普以芬太尼(Fentanyl)为由新增的20%对华关税。这种“协议”实际上只是暂时避免中美贸易脱鈎、缓和紧张局面的做法。
而双方自5月12日达成协议之后似乎也没有进一步的贸易谈判实质进展。中美关系也因为美方其后警告使用华为昇腾芯片违反美国出口管制法规而再陷紧张。
在《交易的艺术》(The Art of the Deal)作者似乎未能赶在关税豁免限期前达成重要交易之际,如今主导贸易谈判的美国财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已经开始提出“第三条退路”,暗示可能会放弃在7月9日限期前达成协议的要求,只要求各国“真心诚意地”(in good faith)跟美国展开谈判,从而就能避免美方恢复超高对等关税。
他说:“......如果你们不真心诚意地谈判,关税将会恢复到4月2日的水平......我的另一个看法是,我们将会达成许多区域性协议——例如,这是中美洲的税率,这是非洲这一地区的税率——但我们目前专注的,还是那18个重要的贸易伙伴关系。”
川普之所以迟迟未能与英国(按:美国官方数据指出英国有对美贸易逆差)以外其他国家达成贸易协议,背后所反映出来的,一方面是任何贸易谈判本身的困难,另一方面则是这些不同国家或地区都有自身的坚持,特别是在看到川普对中国的退却之后开始认识到对美强硬的重要性。
根据阿波罗(Apollo)全球管理首席经济学家Torsten Sl?k的数字,美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协议平均花费18个月才能谈成,而且要45个月来实施。
他指出,贸易谈判需要逐项审查每个国家进口的所有产品,然后为每一个产品类别(如T恤、铅笔、汽车、药品、割草机、服务等)协商关税;此外,谈判还涉及非关税壁垒、税收差异、原产地规则、知识产权、劳工标准、环境标准、反倾销、争端解决、数位贸易与电子商务、政府采购,有时还包括安全与国防等议题的讨论。
简单而言,90天内跟一个国家谈成传统意义上的贸易协议已经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更遑论要在90天内同所有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谈成协议。
美国与其他国家谈判贸易协议(绿线,月数字)和落实贸易协议(蓝线)所需时间。(Apollo网站截图)
各国只求给川普一个下台阶
因此,各个贸易伙伴其实也只是希望给川普一个可以声称胜利的理由,又或者(难听一点)一个下台阶来收回他的关税。
例如印度据报将会对60%的美国商品给予零关税待遇、对90%印度从美国进口的商品给予优惠待遇,换取美国不完全恢复对于印度的26%对等关税,而只对部份商品保留10%基本关税,作为美印贸易协议的第一阶段结果。CNBC就得到消息称两国可能最快在本周就能达成这样的协议--这种做法基本上就同英美贸易协议差不多,并没有真正消除川普的新增关税,只要初步缓和贸易冲突。
不过,除了在双边贸易议题给川普下台阶之外,不同国家也各出奇谋。例如越南就迅速批准川普家族在河内附近兴建哥尔夫球场,并启动胡志明市的川普大楼项目磋商;日本则似乎是要透过软银孙正义和川普的亲密关系而提议建立美日联合主权基金去投资美国科技和基建。
可是,不同国家也有自己不可放弃的谈判底线。大多数国家都不像英国那样容易屈服。
各国底线演变成围攻美国?
对于欧盟而言,禁止美国氯洗鸡、激素牛的食品标准,以及增值税等问题,是不可越过的底线。欧盟也不能接受美国维持10%的基本关税、25%的汽车关税和钢铝关税--毕竟,在川普再次上台之前,美国对欧盟的平均关税税率只得不足1.5%。如果欧盟接受美国去除20%对等关税、保留10%基本关税作为交易条件,这其实就相当于英国那样的屈服。
对于印度而言,川普的全球关税战是危也是机,其底线就是要印度获得比其他国家更佳的贸易待遇,从而试图获得关税上的比较优势来吸引其制造业投资设厂。其中一大目标就是要让印度变成iPhone等电子产品的主要生产地。
可是,川普却是摆明车马反对印度的产业目标。他在23日就表明:“我早就已经告知苹果(Apple)的库克(Tim Cook),我期望未来在美国销售的iPhone必须在美国制造,而不是在印度或其他任何地方。如果不是这样,苹果必须向美国支付至少25%的关税。”川普其后也澄清,他不只针对苹果,还有三星和其他任何公司的产品。
在这些的前设条件之下,印度就算能和川普政府达成第一阶段协议,长远而言也不会持续同美国妥协。
对于对美出口占GDP近三成的越南,其底线是美国不能要求越南在中美之间二择其一。越南当然希望从中国接过对美出口的制造业生意,但其制造业的供应链和投资却与中国密不可分。如果美国坚持越南要离开中国供应链才能获得对美出口的低关税待遇,这将会是个不可能的任务。
就连本来被视为最容易谈成协议、防务依靠美国的日本,如今也不如英国那样轻易就范,坚决要求美国对日本去除针对全世界的汽车/汽车零部件25%关税,而且可能也不会接受川普政府将其24%对等关税减至10%基本关税就了事--日本对美平均关税税率只有3%,而美国原本对日平均关税税率则约为1.5%。
图中黄圈的是日本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对美出口占日本相关商品总出口的比例。(Northern Trust网站截图)
同时,由于日本本年7月将举行参议院选举,首相石破茂和自民党也不敢在农产品进口等议题上作出太大的让步--即使输入美国米其实有助解决如今日本米价高涨的问题。
眼前日本也强硬起来,川普最近放过日本制铁投资/收购美国钢铁的决定,似乎就是希望能透过此等让步来软化日方在贸易谈判上的立场。
在各国都有其难以越过的贸易谈判底线之际,川普的90天针对全球的贸易谈判闪电战就意外地形成了全球“围攻”的局面。不同的国家其实也是在为自己争取利益、争取相对优势,但在川普向全世界以关税威胁开打贸易战的格局之下,各国的对美谈判却不谋而合地形成了围攻之局。
本来川普的盘算大概是透过一对一谈判以美国强势压迫而逐个击破,但从其90天谈判过了一半也未有重大成果的境况来看,此等盘算已然落空。川普对欧盟一周内实施50%关税的威胁转瞬即逝,也许就反映出了他自己对于美国在全球贸易战中处于下风的真实认知。-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DeepSeek的能力,到底从哪里来?(图
- 加国两儿童家中失踪超4周最新消息
- 从拒绝旅游到奔赴美国,我妈变了,我也变了
-
- 神仙绝美配色 大温鲁冰花田太惊艳
- 温哥华汇款/外币兑换 汇率最优安全
- 不止金秀贤,骗了我们很多年的还有ta们!
- 订婚10年多 他中大奖要还房贷结婚
- 出啥事?大温警方封锁一中学一小学
- 新变种开始全球传播 新冠病例上升
-
- 国产复仇狠人,杀出一张新面孔!(图
- NDP悲剧了 不会获得正式政党地位
- 中企窃取技术难防 韩检:5年外泄损失近167亿美元
- 哈佛前校长公开炮轰:川普这是送中国大礼
- 职业助浴师:上门洗澡 月入五万 不丢人
- 班夫公园被印度人占领!露易丝湖冰面被踏碎
-
- 这种情况你的信用将清零 陷入困境
- 中共认为冲绳属于中国 琉球王室后裔出面狠打脸!
- 加拿大前总理特鲁多之子出道:想和Drake合作
- 温哥华牙医诊所 经验丰富服务全面
- 苹果AI崩塌!从愿景到高管失误困局
- 政局松动信号 任志强狱中获高规格探视
-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