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26 | 來源: 風傳媒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佛洛依德發生什麼事?
那天,一名商店店員報警指控佛洛伊德使用一張20美元的假鈔,隨後佛洛伊德遭到數名警察壓制,其中一位名為蕭文(Derek Chauvin)的白人警察,單膝跪壓在佛洛伊德的頸部和背部超過9分鍾;當時佛洛伊德已被銬住、倒臥在地,並不斷地哀求:“我不能呼吸!他們會殺了我!他們真的會殺了我!”
警察執法的整個經過被目擊民眾錄下,並很快地在網絡上瘋傳。大批民眾因此湧上街頭,抗議美國警察暴力,社會普遍期待能借此帶動全國警政改革和喚起社會對種族正義的關注。
《路透》指出,當時的抗議運動震驚全球,企業紛紛承諾要出資對抗系統性歧視,社會也開始更公開地討論結構性種族問題。
反種族歧視吹起逆風
然而5年後的今天,華盛頓特區16街(16th Street)上曾經充滿象征意義的“BLM廣場”(Black Lives Matter Plaza)已被鏟除,原本抗議警察暴力的巨大黃色標語也被瀝青掩蓋;許多企業與政府縮減、甚至取消了當初承諾的行動,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更是將“多元、公平與包容”(DEI)政策視為打擊目標,並開始動用聯邦資金迫使地方政府、學校與大學配合取消相關計劃。
2020年6月5日,白宮外頭的道路被塗上醒目的黃色大字“黑人的命也是命”(美聯社)
此外,美國司法部也宣布將撤銷對多個州警局的訴訟與調查,等於結束自佛洛伊德事件以來,針對警察暴力的系統性調查。司法部聲稱,這些針對制度性種族歧視的調查方式本身存在缺陷。
根據非營利組織“警察暴力地圖”(Mapping Police Violence)的數據,2024年美國警方共殺害至少1260人,創下過去10年的最高紀錄,同時美國黑人遭警察殺害的機率是白人的2.8倍。當年參與繪制華府街頭“Black Lives Matter”字樣的藝術家瓊斯(Keyonna Jones)告訴《德國之聲》,在她居住的社區中,已經有6位親密好友死於警方暴力執法或槍擊。
全球目前到底有多少人死於因“種族主義驅動”的警察暴力仍難以統計,人權團體指出,許多國家的相關死亡案例都未被報道。2024年,國際特赦組織指出,巴西警方經常殺害對他們毫無威脅的人,且受害者多為年輕黑人男性,而這些案件幾乎不會被調查或起訴。
2020年5月31日。在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市(Minneapolis),在“黑人的命也是命”的抗議活動中,警察命令人們離開車輛。(AP)
進步思潮也有鍾擺效應
“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運動源於2013年白人茲莫曼(George Zimmerman)在槍殺17歲非裔青少年馬丁(Trayvon Martin)被無罪釋放,以及2014年密蘇裡州的非裔青少年布朗(Michael Brown )和紐約的非裔男子賈納(Eric Garner)死於警察手中之後;遠早於佛洛伊德事件。
但佛洛伊德之死將該運動推上高峰,根據《紐約時報》,2020年6月6日,僅一天之內,全美近550個社區就有50萬人走上街頭;2020年5月25日後的數周內,有1500萬至2600萬人參與了示威活動或表達支持,其中包括共和黨的中堅份子,如該黨2012年的總統候選人羅姆尼(Mitt Romney)和川普第一任期的駐聯合國大使 海利(Nikki Haley)。
2020年,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調查顯示,52%的美國人相信黑人的處境會更好,但根據今年5月的最新民調,只有27%的人認為過去5年來對種族不平等的關注有帶來正向改變,而72%的人認為沒有任何實質進展;更有67%的非裔美國人懷疑美國是否永遠無法實現種族平等。皮尤的高級研究主任霍洛維茲(Juliana Horowitz)表示:“這5年間,人們對於是否能真正促進種族平等,越來越懷疑。”
美國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大學教授布朗( Nadia Brown)告訴《路透》,美國歷史上一再出現這種“進步後反撲”的循環,像是奴隸制度廢除後,“3K黨”與終止重建運動隨之而來;民權運動高峰過後,前總統尼克松(Richard Nixon)和他所謂的“沉默多數”便上台掌權。但即便放在這樣的歷史脈絡下看,BLM的反彈速度與規模都顯得尤其快速且猛烈。布朗說:“這次進展後的退潮來得非常快,短短5年就把原本的覺醒幾乎抹去,當初的樂觀如今已不復存在。”
2020年6月6日。示威者在華盛頓白宮附近抗議佛洛伊德(George Floyd)的死亡。(AP)
白人受害論述成主流
5年前,共和黨和民主黨支持者一同走上街頭反對警察暴力,聲援“黑人的命也是命”。如今,川普這位長期操控“白人受害”論述的總統,已重新主導美國種族政治的話語權。《紐約時報》指出,對保守派而言,這個轉變是必要的,在他們眼中,川普政府是在糾正街頭暴力和過度約束警察的錯誤政策,而《美聯社》則表示,一些右翼人士從沒理解、也不接受2020年那場社會覺醒,現在他們更進一步指責其為“覺醒文化失控”,甚至呼吁川普特赦蕭文,因為在他們眼中,那場審判並不正義。
川普雖在就職演說中說要打造“不看膚色、講求實力”的社會,但他始終認為白人遭受歧視,黑人反而被優待。他推動廢除政府中的“多元、公平且包容”(DEI)政策,也打壓大學與企業的平權措施,並聲稱全球規模最大的博物館系統史密森尼學會(Smithsonian Institution)有“錯誤的意識形態”。
《紐約時報》指出,其實早在1989年,川普就曾說過:“如果我是個受過良好教育的黑人,我會很高興,因為我真的認為他們現在享有特權。”90年代,川普也曾表達對白人即將失去多數地位的焦慮;上周,他在白宮與南非總統拉瑪佛沙(Cyril Ramaphosa)會面時,批評對方沒有保護國內的白人,甚至錯誤地聲稱“南非的白人正在被處決”、“白人種族滅絕正在發生”,並反復提及“那些死地的白人”。
在佛洛伊德之死後聲名鵲起的學者與倡議者,如今也承受猛烈批評,例如曾在2020年獲得5500萬美元贊助,而成立波士頓大學研究中心的“反種族主義”學者肯迪(Ibram X. Kendi),他告訴《紐約時報》:“我盡量不把這些批評放在心上。我知道這不是針對我個人,而是針對像我一樣在做這類工作的人的集體抹黑。”他承認平權運動有所放緩,但認為這是正常的:“關於種族進步是線性發展的說法變得很流行,但這只是政治話術,不是歷史現實。”
2020年9月5日。一名示威者遭警察壓制。警方試圖控制俄勒岡州波特蘭的街道,自佛洛伊德(George Floyd)被殺以來,抗議活動已經連續100個晚上。(AP)
事實上在2020年底,“支持警察”(Back the Blue)等反制示威就已經悄然升溫。上周三(21日),川普政府更宣布要取消針對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市(Minneapolis)和肯塔基州路易威爾(Louisville)兩地的警政改革;這兩地正是佛洛伊德和非裔女子泰勒(Breonna Taylor)遭警察殺害的城市。
根據《美聯社》,在佛洛伊德故鄉德州休斯敦的追思會上,曾為佛洛伊德主持葬禮的民權領袖夏普頓牧師(Rev. Al Sharpton)強力譴責川普政府的行為,直言這“就像司法部和總統往佛洛伊德的墓碑上吐口水”:“他們明知道佛洛伊德家人會在今天再次憶起心碎的往事,卻選在這一天宣布消息,展現出極度的漠視與冷血。”
BLM運動也讓一些參與者付出代價,佛洛伊德的叔叔瓊斯(Selwyn Jones)告訴《紐約時報》,他是南達科他州一個小鎮上少數的黑人之一,在積極發聲後,反而與相識20年朋友疏遠了:“那些我以為是朋友的人,已經5年沒和我說話了。”
“黑人一直都在學會如何生存”
歷史學家指出,盡管平權運動會遭到反撲,但改革不會完全消失,就像重建時期的黑人公民權雖被南方暴力打壓,但奴隸制並未因此回歸。紐約大學(New York Uninersity)的哈恩教授(Dr. Steven Hahn)表示,黑人行動主義就是美國行動主義,即使一些曾與黑人抗議者並肩作戰的白人盟友已經轉身離去,但:“沒有黑人及其自身的斗爭,這個國家就不會有民主,或者至少不會有強健的民主。”不過哈恩教授也警告:“如果沉默的人越來越多,我們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回到最糟的起點。”
2020年6月13日。示威者在紐約西點軍校為佛洛伊德(George Floyd)的聲援抗議中跪下。(AP)
《紐約時報》指出,雖然警察改革遭遇阻力,但佛洛伊德案後的部分改變仍留下成果,例如警察配戴隨身攝影機、禁止突襲搜查、改善警察暴力的數據搜集等;《德國之聲》還指出,目前全美至少有16州禁止警方使用膝蓋壓制頸部的手段。BLM洛杉磯分會代表阿布杜拉(Melina Abdullah)告訴《路透》,雖然這場運動目前陷入瓶頸,但他們已經將重點轉向地方政策,例如推動精神健康急救、跨性別黑人權益等議題,希望在地方層級創造具體影響。
川普雖然打壓DEI政策,但民眾的反彈也開始出現,例如《紐約時報》指出,大型零售商Target最近因縮減多元政策,引發消費者不滿,導致客流量與銷售下滑,業績比去年同期跌了3.8%。
另一方面,受BLM運動影響的旗幟設計師,認為抗爭需要象征性的旗幟,於是創辦了“Flags for Good”,專門設計支持進步運動的旗幟;如今他的事業越做越大,而BLM相關產品在川普回鍋的帶動下,銷量大增。
涵蓋百餘組織的全國聯盟“M4BL”也強調,他們的使命不會因為運動漸緩就改變,並告訴《路透》:“黑人一直都在最前線努力揭露壓迫的制度,這不是從2020年才開始,也不會在5年過後而停止。”當年參與BLM廣場塗鴉的藝術家瓊斯也向《德國之聲》表示:“川普對我來說沒什麼大不了的。黑人世世代代都在學習如何生存,尤其像我這種出生在資源匱乏、經常被遺忘的華府東南區的人來說,如何生存從來就不是新鮮事。所以即使換了一個政府,對我來說也沒什麼太大影響。”-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川普發搞笑照「高爾夫是危險的運動」
- 習仲勳去世23周年當天,現三大異常
- 屋主崩潰:修次管道變成5萬的大賬單
- 退款率超300% 又一類TOP商家崩潰了
- 溫哥華牙醫診所 提供全面牙科服務
-
- 咋了?以色列提高對加國的旅游警告
- 加國慘 財政狀況惡化超其它G7國家
- 一號高速迎頭相撞 一人喪生兩受傷
- 對川普 查爾斯國王訪加提都懶得提
- 加國房價最新展望 掙多少才能買房
- 鄧文迪女兒曬華裔新男友 長相超帥 都從耶魯畢業
-
- 加拿大郵政禁止加班 服務可能延遲
- 默克爾:嚴格邊境管控是災難,歐洲會被摧毀
- 比亞迪瘋狂降價逾3成 中國電動車股價一瀉千裡
- 蘋果AI崩塌!從願景到高管失誤困局
- 中企竊取技術難防 韓檢:5年外泄損失近167億美元
- 編四川放火案是因800元工資導致,三人被處罰
-
- 揭秘新方案 新梅西隧道將如此建造
- 加拿大前總理特魯多之子出道:想和Drake合作
- 職業助浴師:上門洗澡 月入五萬 不丟人
- 哈佛前校長公開炮轟:川普這是送中國大禮
- 大溫著名發廊 美發師都來自於日本
- 很多人當場哭泣 白宮開始第一輪大清洗
-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