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18 | 來源: 高飛的電子替身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谷歌 | 字體: 小 中 大
這周,《Lex Fridman Podcast》放出了谷歌/ Alphabet的CEO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的深度訪談。Lex Fridman Podcast的節目時長都很誇張,一如既往,這場對話也超過了兩個小時。
首先,此次訪談的背景值得一講:一年前,輿論充斥著對谷歌在AI競賽中落後的批評,甚至有聲音要求皮查伊下台。而一年後,隨著Gemini系列模型的發布和一系列產品的AI化,谷歌似乎重新奪回了領先地位。它剛發布的gemini-2.5-pro-preview-06-05,支持自適應思考,在LMArena 上的 Elo 分數躍升了 24 分,排行榜上以 1470 分保持領先,在 WebDevArena 上的 Elo 分數則躍升了 35 分,以 1443 分保持領先。
在節目中,皮查伊與萊克斯·弗裡德曼(Lex Fridman)聊了從個人成長經歷到AI作為人類歷史終極發明的一系列議題。其中有的段落,還頗有些《魯豫有約》的風格,比如皮查伊回顧了在印度缺水缺電的童年如何塑造了他對科技的信念。當然,更核心的內容是皮查伊在合並DeepMind與Google Brain等關鍵決策中的領導力挑戰,並坦誠地討論了AGI(通用人工智能)的時間表、P(Doom)(AI末日概率)等前沿甚至帶有些許哲學意味的話題。
全文很長,先用三組問答,歸納一下核心信息:
問:在AI顛覆一切的時代,許多領導者因短期輿論壓力而搖擺。桑達爾·皮查伊在谷歌面臨“落後”批評時,其決策的核心原則是什麼?
答: 皮查伊的核心原則是“信號降噪”。他將外界的批評、股價波動和媒體熱議視為“噪音”,而將第一性原理、核心技術數據和不可逆轉的長期趨勢視為“信號”。在對話中,他透露正是在外界對Waymo自動駕駛項目最悲觀時,他基於內部技術遙遙領先的“信號”,決定“加倍投入” 。這一思維框架讓他能夠頂住巨大壓力,專注於長期價值,最終帶領谷歌在AI競賽中重回領先地位。
問:谷歌同時在推進穩健的搜索業務和激進的AI模式,這看似矛盾。皮查伊是如何管理這種內部“左右互搏”的?
答: 谷歌采用的是一種“主幹-分支”(Mainline-Branch)創新模式。核心搜索業務是“穩定主幹”,確保數十億用戶的體驗和公司收入 。同時,設立“AI模式”作為“前沿分支”,專門用於測試最大膽、最前沿的技術 。兩者並非互搏,而是共生:只有在前沿分支中被數據驗證成功的特性,才會被“回遷”到穩定主幹上,如現在的AI Overviews功能 。這套系統讓谷歌既能保持穩定,又能安全地進行自我顛覆。
問:對於像AI這樣可能帶來生存風險的技術,皮查伊為何仍表現出一種謹慎的樂觀?他認為人類最終的“安全網”是什麼?
答: 皮查伊的樂觀並非源於低估風險,而是源於對人性的集體理性抱有信心 。他提出了一個深刻的觀點:當一個威脅(如P(Doom))真的大到足以毀滅全人類時,它也會成為一個前所未有的、能統一全人類去解決它的強大動力,這形成了一種“風險自我調節機制” 。他認為,人類文明的歷程證明,我們總能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集體應對挑戰 。因此,人類的集體求生欲和智慧,是面對終極技術風險時最根本的“安全網”。
接下來,就請看全文了。
一、從缺水到熱水澡:科技如何點亮皮查伊的童年
桑達爾·皮查伊的個人經歷,是理解他為何對技術抱有如此堅定信念的鑰匙。在訪談中,他描繪了一幅成長畫卷,背景是上世紀80年代的印度金奈(Chennai)——一個充滿活力但物質相對匱乏的環境。-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MIT學霸掏空AI初創 谷歌24億收購黑幕曝光
- OpenAI搶輸了 Google狠砸24 億
- 宗慶後後宅風波不斷:三房管家拿錢走人,生下兒子竟由二房撫養?
- GPS出錯母子被困森林靠這成功獲救
- 央行:今明兩年續約房貸月供要大漲
-
- 突然大批溫村人稱臭死了 咋回事?
- 《朝雪錄》口碑大爆,躲過了女主李蘭迪,卻被23歲女二號給驚艷了
- 騙朱丹1600萬讓她傾家蕩產,朱丹讓她社死全網...
- 列治文百年古琴被撿走 警尋這司機
- 溫哥華資深貸款專家 解決貸款需求
- 警方附近搜查 大溫這學校暫時停課
-
- 俄外長在朝鮮見了金正恩,還回答記者11個問題
- 加國著名作家拋售豪宅搬到美國去
- 中國下半年需求恐"斷崖式下跌"(圖
- 央視曝光中國新型"炸彈":一發癱瘓一城電力
- "演習如演戲",台"漢光"軍演鬧出不少笑話
- 今天起,中國和馬來西亞互免簽證
-
- 眾怒!湖南村民騎車沒戴頭盔 被交警追到家打死
- 令社區陷恐慌的13名團伙成員落網
- 卡尼宣布支持鋼鐵行業的多項措施
- 在家辦公已變得越來越遙不可及
- 被醫生建議"死去"的患者:不給治療、不讓轉院...
- 蘭裡地產專家 多年蘭裡地產經驗
-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