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0 | 来源: 黑企鹅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关于甘肃天水幼儿园那233个血铅超标的孩子,一份官方通报,将罪魁祸首指向了幼儿园的厨子和一罐“不可食用”的彩绘颜料。
案件破了,坏人抓了,通报写得逻辑闭环,证据确凿。
按理说,这事儿就该翻篇了,家长们拿到赔偿,孩子们接受治疗,全国人民的目光转向下一个热点。
但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这份本该“一锤定音”的通报,非但没有平息舆论,反而像往滚油里泼了一瓢冷水,瞬间炸开了锅。这几天,质疑声从四面八方涌来。
一份旨在为事件定论、以正视听的官方通报,为何最终却成了引爆新一轮信任危机的导火索?
我想,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刑事案件,而是一个经典的传播事故。
它暴露了一个我们不愿承认,却又日益严峻的现实:在某些时候,由于某些专业的原因,官方通报正在失去它最重要的资产——信任。
我们先不说天水这事儿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就单看那份通报的写法,它就犯了一个传播上的大忌:它试图用一个完美的句号,去终结一个巨大的问号。
公众最大的疑惑是什么?是铅污染。大家凭着生活常识和百度来的知识,都知道这玩意儿大概率和工业脱不了干系。
尤其是当网友们扒出,幼儿园周围就有冶炼作坊,而且当地还有污染“前科”时,所有人的心里都画上了一个巨大的问号。
结果通报来了,对这个最大的问号视而不见,反而递过来一个闻所未闻的答案:厨子用颜料做发糕。
这个结论太离奇、太反常识,以至于它看起来不太像一个“真相”。
当发布者对公众最关心的问题避而不谈,却给出一个技术上无懈可击、但情理上难以置信的解释时,公众的第一反应不是“原来如此”,而是“你想隐瞒什么?”
信任的裂痕,就从这里开始了。
而真正让这道裂痕变成万丈深渊的,是另一个关键角色的缺席——媒体。
昨天李海鹏有句话说得很扎心,搁在十几年前,这种事一出,当地的小宾馆里早就住满了全国各地的记者。他们会用脚去丈量事实,用录音笔去记录各方说法。
他们会去采访被抓的厨师家属,会去网购那款颜料做实验,会去周边工厂门口蹲点,会拿着样本送去第三方机构检测。
官方通报会是他们调查的起点,而不是终点。
那时候,我们对一个事件的认知,是由多方信息共同塑造的。官方有官方的说法,记者有记者的调查,专家有专家的分析,甚至还有“无良媒体”在旁边添乱。
整个舆论场是嘈杂的,混乱的,但正是这种嘈杂,构成了一种事实上的监督和平衡。
官方通报的可信度,恰恰需要这些“麻烦制造者”去反复敲打、验证,最终才能被公众所接受。
但今天,这个生态变了。
在一次又一次的公共事件里,我们看到了媒体的集体缺席。那些曾经的“麻烦制造者”们,要么正在直播带货,要么正在MCN机构里研究如何用三秒抓住用户的眼球。不是记者们没有理想了,而是支撑他们奔赴现场的整个传统媒体行业,正在泥潭里苦苦挣扎。
深度调查的成本和风险,远远高于发一个搞笑视频和标题党的投资回报率。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奇特的传播景观:信息发布的渠道高度统一,但信任却日益碎片化。-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38岁的"他",为什么能吸引这么多男的睡觉?
- 鹅蛋为什么很少有人吃 也很少有卖
- 加国西岸这大商场撑不下去 破产了
- 沪指重返3500点,继续上攻动能是否充沛?
- 加国大批客户手机要变砖? 还扣$75
-
- 温哥华房价vs美国城市房价 太戳心
- 小燕子重生后才貌双全,成全知画和永琪,老佛爷大喜,永琪崩溃了
- 温哥华资深地产经纪 工作诚信认真
- 大温一周都是阳光 升温但不算热浪
- 可怕!男子在天车沿线兜售上膛枪支
- 加国就业报告出乎意料 关税风险大
-
- 2-0冲冠,郑钦文"苦主"挑战世界第一
- 温哥华批准25个慢行区 小街限速30
- 温哥华公交上女子遭猥亵 男子被捕
- 温村华人密集区大动作 增1.9万人
- 擦掉记忆 这款药物会让人变"僵尸"
- 秦怡:再婚嫁金焰,一个屋檐下分居30年,婚姻催泪
-
- 一大早梅西隧道接连出事 被堵惨了
- 卡尼官宣砍开支 政府通知将大裁员
- 即使工会撑腰 加国铁饭碗照样裁人
- 轰动 大温全新天车要上路民众围观
- 温哥华牙医 采用先进技术最新设备
- 中国外卖大战:又一场"虚假繁荣"?
-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