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女子回国,刚下飞机就不幸身亡,只因忽略...
7月3日,一名30岁女子从新西兰飞抵广州,落地不到10分钟在机场晕倒。该女子送医时已心室颤动,随后心跳停止,抢救无效身亡。医生推测其死于肺部栓塞。
这样的情况并不罕见,肺栓塞并不像人们想的那样遥不可及。长时间久坐不动,特别长途航班,是导致肺栓塞的常见诱因,一旦发生,后果可能非常严重。

01
30岁女子乘坐飞机11小时后离世
7月3日,一名30岁女子从新西兰某城市搭乘航班飞往广州,飞机落地不到10分钟便在机场突然晕倒。现场医疗人员立即展开急救,并将她紧急送往附近医院,遗憾的是仍未能挽回她的生命。
据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云医院ICU主任彭医生介绍,这名女子经历了约11小时的长途飞行,送医时已出现心室颤动,随后心跳骤停。


医生初步判断,该女子的突然死亡可能由肺栓塞引起。李女士在长达11小时的经济舱飞行中一直保持蜷缩姿势。而落地时突然起身,滞留在腿部的血栓快速进入肺动脉,导致呼吸骤停,还出现了咳血症状。
医学上将这类因血流受阻、血液滞留引发的血栓性疾病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主要表现为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及肺栓塞(PE),严重时可能导致猝死。
长时间乘坐飞机、长途汽车或火车等出行方式,若长时间保持坐姿、活动受限,特别是在经济舱等空间狭窄的环境下,更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畅,诱发血栓。因此,这种现象在医学上也被称为“经济舱综合征”。
若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后再剧烈活动,比如突然站起或大幅摆动手臂,则可能会使不稳定的血栓脱落,造成栓塞。

图源:n***t.com
新形成的血栓非常容易从血管壁脱落,并通过下肢静脉回流到心脏,进而进入肺部。
如果细小的肺血管被栓塞,患者可能会感到呼吸困难和胸痛;而如果肺动脉被堵塞,可能会突发致命的肺栓塞,且症状常常毫无预兆。
迅速改变体位容易还容易引起血压波动,也可能导致暂时性体位性低血压,从而引发头晕、头痛或心悸,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晕厥或脑中风。
有研究表明,血栓现已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属疾病,年轻人也需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连续飞行5、6小时以上,血栓的形成风险则更会显着增加。
李女士的情况并非孤例。去年10月14日,一名来自福建的40岁男子在乘坐飞机仅2小时后,因为长时间未起身活动,下机时急忙站起取行李,结果导致腿部血栓脱落,最终引发肺栓塞不幸去世。
其他类似事件还包括东莞3人坐30小时大巴猝死、260斤程序员久坐肺栓塞险送命等等。
02
乘坐飞机如何避免出现栓塞情况?
医生提醒,肺栓塞并非遥远的威胁,长时间久坐或不活动都是危险因素。同时,肥胖者、孕妇、服用口服避孕药的人群以及肿瘤患者等血液易凝固的人群,也需格外警惕。
以下为肺栓塞高风险人群:
久坐不动的人群:上班族、游戏迷、长途旅行者(飞行超过2小时就有风险);
体重超标者:体重增加,血管承受压力也跟着加大;
使用避孕药的女性:激素影响,让血液更易凝固;
吸烟饮酒者:血管受损,像筛子一样脆弱。
以下是长途飞行时必不可少的动作(建议每小时坚持3分钟):
脚趾抓握动作:像夹纸巾一样弯曲脚趾;
踝关节泵动:脚尖上下活动并画圈(效果比深蹲强10倍);
轻轻抬腿:用手按压膝盖抵抗抬腿,激活腿部血液循环。
医用二级弹力袜对预防静脉血栓有显着效果,能够有效促进血液回流,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而普通的紧身裤袜则缺乏足够的压力支持,无法达到同样的预防效果,因此不能替代医用弹力袜。

图源:n***t.com
最危险的是,大约80%的肺栓塞患者在猝死前没有明显的预兆,发作通常十分突然,难以及时察觉和应对。
然而,人体有时也会发出一些警示信号。如果长时间没动身体出现这些症状,请立即就医:
单侧腿部肿胀如馒头,尤其是左腿更需警惕;
呼吸困难,感觉像被掐住脖子,平躺时加重,坐起稍有缓解;
胸痛并伴有咯血,粉红色泡沫痰是危险信号;
??重要提醒:切勿自行按摩肿胀的腿部,以免血栓脱落引发危机!
医生还建议科学补水、合理饮食很关键。夏季出汗多,容易导致血液浓稠,应采用少量多次的方式补充温水(建议每小时约200毫升),避免一次性大量喝水,加重心脏负担。
此外,应避免高糖饮料、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以免引起脱水或心跳加快。
网友表示:
# 暑假的时候我就是飞了12个小时没动,下飞机左腿肿到爆,但以为是水肿还去按摩了,两周以后才去看医生发现是深静脉血栓。真的太危险了!
# 千万不要因为害怕去厕所就不喝水,在飞机尤其是长途,一定记得补充水分。
# 一般只要是坐4小时以上的飞机,我都选择坐最外面,就为了多喝水方便上厕所活动活动!
常常坐飞机、火车长途旅行的乘客
可以时不时活动一下身体
任何不适都不能掉以轻心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评论
发表评论
视频
相关功能
加西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