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5 | 來源: 大紀元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漲幅“斷崖式”下滑 從10%到2%的十年變遷
根據中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印發的《關於2025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此次養老金總體上調2%。這項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政策,與廣大退休人員的生活質量息息相關。
該政策一出台,引發了廣泛的關注與討論。關於2%的漲幅設定,網上有很多的討論,不少人認為,漲幅比過去低得多。不少網友吐槽,漲的那點退休金不夠去醫院花的錢。
微博會員“財宇宇”表示,退休人員的養老金之所以上調,是因為商品越來越貴,比如買菜、看病,養老金不上調,老人的錢就不夠花,生活水平會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自2005年以來,中國養老金已實現“21連漲”。然而,漲幅卻呈現“斷崖式”下滑,曲線與GDP、工資增速放緩高度匹配。
以下為往年漲幅:
2016年:漲幅 6.5%
2017年:漲幅 5.5%
2018年:漲幅 5%
2019年:漲幅 5%
2020年:漲幅 5%
2021年:漲幅 4.5%
2022年:漲幅 4%
2023年:漲幅 3.8%
2024年:漲幅 3%
2025年:漲幅 2%
錢從哪裡來?繳錢的年輕一代叫苦不迭
養老金錢從哪來?博主“風流雜談”說,養老金來源於“統籌基金”這個大池子。目前面臨的現實是,出水端擴大:領取養老金的人數日益增多,壽命延長;注水端壓力:年輕一代的數量優勢不再,社會撫養比面臨挑戰。
養老金上漲2%,意味著出水口閥門再次擰大。唯一的辦法就是讓年輕人“加大馬力”繳費,即提高繳費基數和比例。這讓本已背負房貸、養娃、996壓力的年輕人感到沉重。他們不禁發出靈魂拷問:“我今天繳的錢養了現在的老人,那等我老了誰來養我?這個池子裡的水還夠嗎?”這種怨言,本質上是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深切擔憂和對當下壓力的宣泄。
而且奇怪的是,許多在職年輕人的月工資,與家中(大中城市裡)老人的月退休金出現了“倒掛”現象,即年輕人的工資收入反而低於已退休長輩的養老金。年輕一代叫苦不迭,與父母收入“倒掛”,“無奈”於為何我養的不是我父母。
此外,“小鎮做題家”群體(指那些出身於小城鎮或農村,通過刻苦讀書和考試進入名牌大學,並最終在大城市找到工作的年輕人)的處境更為不堪。
他們在大城市打拼,雖然繳了很多養老金,但他們覺得自己繳的錢,卻跟老家(縣城或鄉下)領著很少退休金的父母沒有直接關系,也幫不上父母的忙。
微博會員“我本該比任何人都溫柔”直言:“我爹媽哪敢逼我結婚啊,他倆現在還沒老呢就怕我未來不給養老了。兒女不管他倆的話,養老金就100塊錢夠幹啥的?在這種馬上要餓死的情況下,傳宗接代親戚面子都是小事。”這段話表明年輕人對未來養老壓力的巨大擔憂,甚至超越了傳統的家庭觀念。-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溫哥華女子被誤判死亡 養老金被停
- 中共專家又出損招:不生孩子就少發養老金
- 加國房屋開工率微漲 但溫村太猛了
- 尹大衛今天改組BC內閣 新成員名單
- 溫哥華貸款經紀 解決各類疑難貸款
-
- 大溫地區市長和市議員的實際薪酬
- 男子公園頭撞樹枝 把溫村政府告了
- 畢業生"瘋搶"保潔飯碗?批量做藍領…
- 有這種特征的人 癡呆風險是同齡人的12倍
- 驚悚片中出現的西溫豪宅降價出售
- 加國史上最猛裁員潮 工業重地淪陷
-
- 曝美國用輝達芯片跟中國換稀土 專家警告:危險
- 央視曝光中國新型"炸彈":一發癱瘓一城電力
- 令社區陷恐慌的13名團伙成員落網
- 國安局長現身華府 台灣外交微妙突圍?
- 蘭裡地產專家 多年蘭裡地產經驗
- 董璇再婚嫁小9歲喜劇人 影響了閨蜜佟麗婭
-
- 絕非偶發!日本7-11發文使用"中國台灣"
- 短視頻不僅影響心理健康,還改變大腦功能
- "江浙滬"變"滬蘇浙" 包郵區為啥改名了?
- 眾怒!湖南村民騎車沒戴頭盔 被交警追到家打死
- CREA預測:銷量上升房市逐步復蘇中
- 他從億萬富翁變身為中國最懼怕的批評者
-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