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6 | 來源: 大紀元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據此類“養老貸”介紹材料,貸款對象一般為銀行轄內年齡不超過65周歲的未領取基本養老保險的城鄉居民,貸款資金直接劃轉至借款人的社保賬戶完成養老保險補繳後,到就近社保站或人社局辦理活體認證,60周歲就可以開始領取待遇。個人貸款額度最高不超過9萬元。貸款期限最長不能超過15年,原則上借款人年齡與借款期限合計不超過75周歲,且不得進行貸款展期。利率大多在在3.1%至3.45%之間。貸款人用每月領取的養老金分期償還貸款本息。針對借款人身故後的貸款資金處理方式,一部分銀行引入保險,由銀行為借款人購買商業保險,借款人若身故,由保險公司賠付(結清)剩余貸款。
此類“養老貸”辦貸快、免擔保。舉例而言,以貸款90,000元為例,每月需還款625.86元。按照當前政策,60歲辦理退休後,每月可領取養老金808.48元(每月可領取金額=90,000/139+161)。在歸還每月625.86元的本息後,借款人每月還能剩余182.62元自由支配,相當於無需額外掏錢,就能提升養老金檔次。貸款結清後,每月可領取全額養老金808.48元。
僅此而言,此類“養老貸”是為解決“臨近退休但養老保險繳費不足”的痛點而推出的,似乎實現了社保部門、銀行和參保人的“三贏”:養老保險增加了繳費人數和金額,銀行增加信貸投放,貸款人則可緩解繳費壓力、提升養老保障水平。
然而,此類“養老貸”屬於金融產品,受到一些質疑。首先,合規性問題。根據現行《個人貸款管理辦法》,個人貸款只能用於個人消費、生產經營等用途,繳納養老保險費用是否屬於“個人消費”用途,在制度上並不明確。其次,存在多重風險,可能使“養老”變“養債”,例如,(1)該產品利率高於目前部分消費貸及房貸利率,而且固定利率,意味著未來LPR繼續下降時,借款人反而要承受更高的相對資金成本,而國家並無類似房貸的專項利率調節機制;(2)一旦出現意外情況,子女可能會面臨額外的經濟負擔;(3)目前所有政策(變動)風險均由借款人承擔;等等。
由此可見,此類“養老貸”之被一放一停,各有各的理由。它目前只是在小范圍嘗試,是否是值得推廣的金融創新產品,現在還不好定論。
不過,本文所關注的,則是“養老貸”一放一停之間,所揭露出的兩大危機。
其一,中小銀行路在何方?
在當局眼裡(2023年12月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國經濟最突出的三大風險,是房地產、地方債務、中小金融機構(主要是中小銀行)。2024年起,當局著重推進中小金融機構的“改革化險”。2024年,204家家中小銀行注銷(包括工商注銷、批復合並、批復解散等情形),主要為農村金融機構,數量遠超過去3年(2021年至2023年)的總和。2025年再加速。截至6月26日,2025年獲批注銷的中小銀行210家,已超2024年全年。
當局這麼做,也是基於中小銀行數量多、風險高。截至2024年12月末,全國共有4,295家銀行業金融機構法人,其中,農村商業銀行1,563家、農村合作銀行23家、農村信用社458家、農村資金互助社21家、村鎮銀行1,538家。當局把整治重點放在農商行和村鎮銀行。
但是,減少數量只是風險化解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解決中小銀行的兩大問題——風險敞口與資本缺口。也就是說,“兼並重組、減量提質”,難點在“提質”,中小銀行需要准確的定位、有效的盈利模式,能夠永續經營。就微觀而言,這幾年中小銀行面臨的最大困境,並不是放不出去貸款,而是找不到合適的借款人。“養老貸”之類產品的推出,表明中小銀行貸款創收的“焦慮”,試圖推出有一定特色的新金融產品。
不過,這需要更多政府層面的“頂層設計”和政策支持。例如,修改《個人貸款管理辦法》,明確將繳納養老保險費用作為個人消費貸款的合規用途之一;對“養老貸”這類產品建立“政府、銀行、保險”三方風險分擔機制(政府提供貼息或風險補償,銀行根據預期壽命動態定價,保險公司擴大承保范圍)等等。然而,迄今,當局在這方面無甚作為,沒有塑造一個支持中小銀行金融創新的環境。
圖為一名老年農民在前往田地耕作的途中。(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其二,農民如何老有所養?
中國的老齡化來勢凶猛,農村尤為嚴重。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2020年我國農村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規模達到1.21億,占農村總人口的23.81%,比城鎮高出7.99個百分點。據預測,到2028年,我國農村老年人口比重將突破30%,高於城市11個百分點。
目前農民養老的制度,是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官方數據,2020年末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54,244萬人,實際領取待遇人數16,068萬人。而到2024年,參保人數減少414萬人;2025年5月末,根據《2025年1—5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主要統計數據》(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53,253 萬人),又較2024年末減少577萬。與此同時,2020至2024,實際領取待遇人數增加了1,971萬。這一增一減,對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持續、健康運行,造成一定沖擊。
另一方面,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水平態度,無法保證參保人的基本生活。2024年末全國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53,830萬人,基金支出5,322億元,以此計算,參保人人均每月246元,這還不到2024年農村低保全國性的平均標准(每人每月594元)的一半。
也就是說,當局所設計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在總體上是無法解決農民養老問題的,是無法應對農民老齡化進程的。
結語
“養老貸”之被社會熱議,暴露出了中小銀行尤其是農村中小銀行的困境和農民養老的困境。這需要當局在基本制度設計上、資源投放上,予以通盤考慮,平等對待農民,來破解城鄉對立困局。
然而,中共話說得動聽(中國發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鄉發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農村發展不充分,堅持將城鄉融合發展作為破解社會主要矛盾的重要抓手),實際做法上卻背道而馳。看來,不解決中共,中國什麼問題也解決不了。-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朝鮮突叫停元山葛麻旅游區接待外國游客
- 寅吃卯糧--中國經濟增長的背後(圖
- 被約談背後:外賣之戰為何打得如此激烈?
- Lululemon擴張 簽太平洋中心租約
- 溫哥華牙醫診所 提供全面牙科服務
-
- 喜訊!加拿大牛奶金從周五開始增加
- 驚悚片中出現的西溫豪宅降價出售
- Costco實施這項新政 員工大吐苦水
- 川普登機摔倒 今天證實他真有事了
- CVB2025上半年電視劇收視報告發布,東方劇場前十占七
- 溫哥華機場劫機事件嫌疑人竟是他
-
- 大溫著名發廊 美發師都來自於日本
- 1萬份 父母祖父母團聚開始發邀請!
- 卡尼裁員將裁到外交部 外交官困惑
- 他從億萬富翁變身為中國最懼怕的批評者
- 各國逐漸看穿了川普政府的"套路"
- 曝美國用輝達芯片跟中國換稀土 專家警告:危險
-
- 經濟窒息 北京不得不公開承認…
- 短視頻不僅影響心理健康,還改變大腦功能
- 今天起,中國和馬來西亞互免簽證
- 卡尼很無奈 首次表示搞不定特朗普
- 1/3加國人有這問題 疫情使其加劇
- 國安局長現身華府 台灣外交微妙突圍?
-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