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8 | 來源: BBC中文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越南 | 字體: 小 中 大
雖然沒有點名中國,但考慮到中國是這兩個國家的第一大貿易伙伴,而且常年被美國指責為中國商品的中轉站,貿易協定勢必會影響兩國與中國的貿易往來。
隨著其他東南亞國家與美國加緊談判,三個問題浮出水面:對於這些國家,這樣的貿易協議對本國經濟有何沖擊?其他國家若也受“轉運”條款約束,如何處理與中國供應鏈關系?在更長期,中美競爭的加持下,東南亞國家如何處理“選邊站隊”的壓力?
7月2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美國和越南達成了貿易協定,所有越南對美出口商品將被征收20%的關稅,而美國商品出口越南則為零關稅。
7月15日,還是在社交媒體上,特朗普宣布,美國已和印尼達成貿易協定,美國將向印尼所有輸美商品征收19%的關稅,但美國商品將在印尼享受零關稅待遇。
硬抗:特朗普沖擊波
“大多數人都認為達成協議總比沒有協議好,”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ISEAS – Yusof Ishak Institute)越南研究項目教授阮克江(Nguyen Khac Giang)向BBC中文表示,至於對越南經濟的影響,由於目前缺乏協定具體細節,大多數人都選擇暫時謹慎下判斷。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越南裔學者林武(Vu Lam)也認為,越南國內一致認為這個“框架協議”避開了46%的關稅的最壞情況,保住了關鍵的美國市場准入。
近年來,越南經濟持續保持高增長態勢,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亮點。去年越南GDP增速達到7.1%,再次位列東南亞國家之首,其經濟總量提升至4763億美元,人均GDP升至4700美元。
但越南經濟外向型強,商品出口總規模大約和該國GDP相當,貿易總額甚至達到經濟規模的1.7倍,因此在全球貿易環境惡化的當下,面臨較高風險。
林武估算,20%的關稅可能會導致GDP增速下降1.3–1.5個百分點,這取決於執行力度及涉及行業范圍。
“在馬來西亞,大多數人認為美越協議(對越南)不公平”馬來西亞北方大學教授林福炎表示,產業理論來看,作為發展中國家,越南的一些新興產業需要保護以免受到國際競爭的沖擊——0%進口關稅將阻礙其成為發達國家的願景。同時,越南的其他主要貿易伙伴也會要求獲得零關稅。
“另一方面,也有人認為美越協議對越南有利,因為越南作為東盟第一個與美國達成協議的國家,目前享有比其他東盟國家更低的美國進口關稅,獲得了‘先發優勢’。”
“從河內的角度看,這些讓步可被視為對與華盛頓建立更深層次戰略聯系的長期投資,無疑會促進外商投資增長,”林武說。 不過林武指出,這種邏輯存在風險,像韓國、日本等國,在特朗普首個任期內也曾做出類似的貿易讓步,但後來依然遭遇新一輪的關稅及壓力。越南有可能面臨同樣的困境。
關於這場攤派,還有一個細節令越南輿論“震驚”——POLITICO等媒體披露,實際談判期間,越南代表團爭取的目標關稅水平約為11%左右,並未同意20%的高稅率。特朗普在最終階段突然宣布將關稅提升至20%,幾乎是原定數字的兩倍。
此舉讓越南談判團隊和政府“感到驚訝、失望和憤怒”,美方內部官員與談判參與者也有意外甚至不滿情緒。雙方迄今尚未就此關稅協議公布正式文件或細則,越南政府迄今未正式接受協議的關鍵內容。
對此,林武說,特朗普的政策一直難以預測且帶有懲罰性。越南作出了重大讓步,只獲得有限的回報,這可能引發批評,尤其是假如未來緊張局勢再度升級。若美方提出更多要求,或對“轉運”處罰范圍擴大,國內不滿情緒可能上升。
中國:房間裡的大象
在美國與東南亞的貿易協議中,沒有提中國,卻處處都有中國。
特朗普貿易顧問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在美越談判前就明確指出“中國利用越南作為中轉站來規避關稅”。越南海關數據似乎為這一指控提供了佐證:今年前三個月,河內自北京進口約300億美元商品,同時向華盛頓出口314億美元。-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上任不到150天,越南"70後"部長被處分
- 加國史上最猛裁員潮 工業重地淪陷
- 溫哥華周末煙花秀 這些主街要封閉
- 溫村劫機事件內幕 美軍機試圖攔截
-
- 溫哥華會計事務所 收費低 服務好
- 前員工指控張核子卸磨殺驢 借核酸業務斂財
- 得知這些後,發現李欣蒔被開除一點都不冤
- BC省住房廳長換重任 新的廳長是她
- 溫哥華機場劫機事件嫌疑人竟是他
- 一號高速新手司機醉駕超速 代價大
-
- 力邦藝術港 展覽活動拍攝場地租賃
- "江浙滬"變"滬蘇浙" 包郵區為啥改名了?
- 他從億萬富翁變身為中國最懼怕的批評者
- 央視曝光中國新型"炸彈":一發癱瘓一城電力
- 俄外長在朝鮮見了金正恩,還回答記者11個問題
- 眾怒!湖南村民騎車沒戴頭盔 被交警追到家打死
-
- 短視頻不僅影響心理健康,還改變大腦功能
- CREA預測:銷量上升房市逐步復蘇中
- 溫哥華房屋掛牌量創下17年來新高
- 絕非偶發!日本7-11發文使用"中國台灣"
- 在家辦公已變得越來越遙不可及
- 令社區陷恐慌的13名團伙成員落網
-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