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0-01-06 | 來源: 新華網客戶端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職場故事 | 字體: 小 中 大
“上班心情像上墳”
前段時間,某互聯網公司員工發表在社交媒體上的一篇文章被迅速傳播,文中稱“自己在身患絕症的情況下經歷逼迫、算計、監視、陷害、威脅,甚至被保安趕出公司。”無獨有偶,在此之前,Facebook一名員工或因遭遇職場霸凌,在公司跳樓自殺引發熱議。
“懷揣熱愛事業、實現理想的心情踏入職場,卻被‘小圈子文化’、替別人‘打掃戰場’‘頂包’‘被甩鍋’所累。每天上班的心情就像去上墳,抑郁、充滿無力感。”南京一企業白領趙新(化名)說。
如今,能稱為霸凌的職場潛規則,已不是簡單地“被迫轉發朋友圈、為領導點贊、加班沒報酬”等,半月談記者梳理後認為,職場霸凌大致分為以下幾類:
不是你的“鍋”也得接。一基層幹部曾向記者哭訴,領導曾找到他表示,“掃黑除惡”工作中發現有村幹部存在賭博前科,並婉轉地提示他最好“積極承擔處分”。實際上他接手工作不久,問題來自前任。雖說領導承諾後期提拔他,但背著處分,恐怕被重用沒那麼容易。
“小圈子”排擠“不識時務者”。事業單位員工陳亮(化名)吐槽,起初並不想“站隊”,但發現遇到事情,身後支持者可謂空無一人。不進圈子非常難,進圈後也不輕松。常有領導將私活甩給員工。“做好了是應該的,做不好就是夾心餅幹,裡外不是人。”
職場“小白”成了“工作垃圾處理站”。“小陳,客戶對方案又提了新要求,今晚11點前就要,年輕人多辛苦點。”在南京一央企工作的陳月(化名)接受采訪時收到領導的微信。不知何時起,作為新人,端茶、送水、買咖啡已經成為入職前需要被叮囑的“金科玉律”。“年輕人多做些工作本沒什麼,但位於底層不該是‘打掃垃圾場’的理由!”
陪喝、陪唱、陪跳……張麗(化名)已經不記得這是她多少次回家後抱著馬桶吐酒了。工作後第一次參加飯局,因為此前從未喝過酒,在酒桌上就吐了,領導說“吐著吐著就習慣了”。不僅如此,領導還曾在飯局上要求她清唱一曲,覺得屈辱,她剛開口就流淚了,領導笑稱她是把自己唱感動了。“職場,不相信眼淚,更沒有溫柔。”
“成熟點,世上沒有不委屈的工作”
記者采訪發現,在眾多受訪對象看來,“小圈子”“接鍋頂崗”“年輕人兜底工作”等現象是職場“升級打怪”的必經之路,是適應社會的一節必修課,並非大不了的事情,遑論影響職場員工身心健康。
在金融領域工作的李倩茹表示,以上情況非常普遍,工作幾年已經見怪不怪。“成年人的職場都是看不見的刀槍棍棒,是隱藏的危險,背地裡進行。打小報告、小團體排擠、言語打壓貶低、職場鄙視鏈、壓榨盤剝這些都有,還披著‘為你好’的溫情外衣。改變不了就必須學會適應。”
“順從,爾後成為施暴者。”“多年媳婦熬成婆”式的回答背後,是細思極恐的現實圖景:對職場霸凌的習以為常、麻木不仁,在沉默中等待變為“不良狀態維護者”。
面對職場霸凌現象,每個人給出的答案看似不盡相同,無奈卻如出一轍:擔心被扣上“斤斤計較”“不服從領導”的帽子,害怕影響人際關系後被“穿小鞋”,唯恐在晉升路上被打壓、使絆子,導致自己的勤勤懇懇、兢兢業業打了水漂。只好用“吃虧是福”來安慰自己,用“誰不是這樣過來的”來療愈自己,用“忍一時風平浪靜”來平息自己。
武漢大學社會學系研究員呂德文認為,背鍋、小圈子、欺負新人等情況確實在一些單位中存在,其背後是某些組織制度不健全。年輕人被過度使喚,可能是老員工積極性難調動所致,他們升遷無望,又無法加薪,難免低落頹廢。而年輕人有幹出成績的欲望和熱情,正好為領導所用。“改變這一現象,還是要在制度建設上多下功夫。”
“學會說不,停止麻木”
誠然,有很多人在遭受職場霸凌後選擇默默承受,但也有人決定摘掉怯懦的帽子,嘗試著進行反抗。
在上海工作的林琳在經歷幾次“頂包”後決定嘗試反抗。由於合作項目需要,林琳要被派去條件極為艱苦的地區工作半年。該項目此前一直是林琳的同事跟進,林琳從未接觸,同事以身體不適拒絕前往。“我找到領導,闡述了該項目自己從未參與,身體也存在不適。領導卻說:同樣的理由,誰先提誰先用。”
“在職場,很多時候與能力無關,與關系有關。但是我仍想試試說不,哪怕失敗了,抗爭的過程也傳達了我不願意的態度。再碰到類似的事情,我仍會堅持拒絕,因為不想變得麻木。”林琳說。
多位企業負責人表示,隨著更多“90後”進入職場,有個性的從業者越來越多,動輒辭職或“反抗”的員工不在少數。為留住員工,企業也在積極改變,建構豐富多彩的企業文化,工作之余經常舉辦活動。領導也不再輕易訓斥,轉以勸導為主,曾經森嚴的等級關系和權利不對等正在改變。“也許未來可以期待更加健康、平等的職場關系。”
放眼國際,韓國已正式實施《職場霸凌禁止法》,規定用人單位或員工利用職權和資歷優勢,超出工作范圍,給其他員工造成精神、身體痛苦,或導致工作環境惡化的行為屬於霸凌行為。而且,除了在辦公室和工作地點外,在社交媒體、出差地點、聚餐場所及私下見面時出現類似行為,也將被認定為霸凌。法律的出台為受害者提供了防御武器,是為解決職場霸凌的一次有益嘗試。-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劉強東卸任CEO 在海外搖控著京東…
- 中國最牛廠妹:女工如今身價580億
- 官方數據發布 自由黨碳稅說法徹底"打臉"
- 溫哥華牙醫 采用先進技術最新設備
- 大溫長周末赴美的客流量大幅下降
-
- 帖子瘋傳:大溫不安全看好你的孩子
- 距離溫村僅40公裡 兩房屋不超50萬
- 台灣省回歸後,我看這7位明星必須進入保護名單,他們都非常值得
- 一棟房住25名外國工人 三人被判刑
- 54歲"雪姨"王琳榮獲英國黑池舞蹈節第3名
- 皮膚上的小痘痘老是這樣 可能是癌
-
- 有的部門已經癱瘓,解放軍中人心惶惶
- 慘! 溫哥華跌出全球最佳城市榜單
- 一文看懂肖戰《藏海傳》人物關系,面具人是誰?藏海仇家不止1個
- 男子偷渡境外網絡賭博:非法獲利171萬獲刑6年半
- 振龍電器 各類熱銷家電 種類齊全
- 向習要護照 賀建奎手持美國綠卡公開喊話
-
- 不堪低價沖擊!歐盟擬對中國跨境電商征稅
- 戰爭預演!20國布陣圍中共 美戰場醫療大升級
- 中國出口稀土需填寫最終用戶,進一步封堵漏洞
- 橫屏短劇《冰藍遇見暖黃》登陸芒果TV
- 德國外長:北京應承擔烏克蘭戰爭和平責任
- 有利買家 加拿大房價正進入調整期
-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