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0-08-01 | 來源: 自拍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成人教育 | 字體: 小 中 大
我叫周芳,今年41歲,一個整天圍著水轉的湘妹子。最近幾年,我有一半以上的天數都穿著潛水服,背著十幾公斤重的裝備在水下拍攝。因為熱愛攝影,我從一名潛水愛好者轉型成為紀錄片導演,七大洲去過六個,四大洋也全都潛過,前後拍了三部紀錄片。
2017年11月在墨西哥坎昆潛水,如今“潛女郎”成了我的身份標簽。人到中年,按說應該穩字當先,但我還是辭掉了百萬年薪的投行經理工作,想聽從心底的召喚,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35歲以前,我的人生一直行駛在“正確”的軌道上:考大學、出國讀研、進名企工作、回國結婚生子,雖然早早地實現了財務自由、家庭也很和睦,卻總覺得生活有些乏味,缺少創造力和新鮮感。從小到大,已經錯過了太多次做自己的機會。
小時候和媽媽在長沙公園的合影。我1979年出生,成長在一個相對傳統的家庭,父親是軍人,母親在監獄工作。由於家裡管得嚴,我從小比較聽話,在學校裡是典型的學霸,高中就讀於湖南有名的雅禮中學重點班。那時候我的理想是當一名戰地記者,哪裡戰火紛飛就往哪裡跑,去記錄普通人看不到的場面。家裡有部理光牌膠卷相機,我沒事就抱著擺弄。
1993年和同學在學校門口的合影,左數第二個是我。父母都知道我喜歡攝影,但他們希望我將來也能穿制服、端鐵飯碗。高考填志願,我最終還是聽從家裡人的建議,報考了並不感興趣的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法學專業。
警校管分配,我們學校的畢業生有機會到公安部、各個省的公安廳、安全廳任職,在那個年代是非常不錯的出路。缺點是一進學校就實行軍事化管理,校門都不能隨便出入。寶貴的周末時間,我常常用來外出采風,背著相機爬香山,爬八大處,到處拍風景。
1999年,我和大學同學在校園裡拍的集體照,當年的警服是軍綠色。
隨著年齡增長,我越來越不喜歡循規蹈矩的生活,臨畢業前,我作出一個大膽的決定——不進體制單位,換個專業繼續讀研。印象中,班裡好像只有兩人沒服從就業分配,其中一個就是我。
畢業後應聘工作,我成功進入一家美國石油公司的駐華機構,邊上班邊考托福,准備申請美國高校的工商管理碩士。選這個專業也並不是因為喜歡,只是覺得學法律的轉到理工科不大可能,管理學科更容易申請。當時的想法比較功利,出國就是為了鍍一層金,將來回國好就業。
2001年,我收到了美國俄克拉荷馬市大學的錄取通知。到了國外,我依然保持學霸的勁頭,成為少數拿到榮譽學位的外國人。論學習能力,我不比任何人差,唯一覺得跟美國學生有差距的就是獨立性不夠,在國內習慣了有事家人朋友幫忙,出國後一切都要靠自己,留學期間最大的收獲就是鍛煉了獨立意識和韌性。
我的碩士畢業證書。
畢業後,我留在美國的一家投行工作,每年的工資、提成、分紅加起來能達到人民幣100萬。這筆錢不是少數,原本我打算好好幹幾年再回國發展,卻沒想到被家人的一通電話打亂計劃。2007年,我得知父親被查出肝癌,當即買機票回國,考慮到自己是獨生子女,只得忍痛放棄了美國的工作。
送走父親之後,我來到北京的一家投行任職,與此同時繼續提升學歷。2012年,我取得了東北財經大學的經濟學博士學位,作為合伙人級別的職業經理,我的年薪和在美國時差不多,依然能達到百萬以上,沒有房貸、車貸這些壓力。但工作幾年之後,我感覺生活越來越乏味,每天在工作和家庭之間兩點一線,出差還免不了應酬,再怎麼努力也無非多一些收入,內心深處的滿足感很難獲得。
為了保持活力,每年寶貴的幾個假期,我都用來旅拍,在新疆、西藏、四川、雲南自駕,去尼泊爾、不丹徒步。有了三個孩子的我,並不想因為母親的身份被家庭所束縛,依然堅持跑戶外、玩攝影。
去馬來西亞山打根海龜島旅拍,我身後是一架小型螺旋槳飛機。
一次和朋友聊天時,對方給我分享了她在海底潛水時拍的一套寫真,我看完很驚訝,以前從不知道海底可以拍出那麼好看的照片。沒多久,我報名參加了海南的一個潛水培訓班,前三天在泳池裡學理論和基礎動作,三天後直接到開放海域練習,一周時間就把初級潛水證書拿到手。
很多人到水下會害怕,容易產生幽閉恐懼症,我反倒很喜歡那種安靜的感覺,在水下可以完全放松,只能聽到自己呼吸的聲音。每一口氣是綿長的還是急促的,都能清晰地感知到,可以以此判斷自己的心情是焦慮、失落還是平靜、興奮,這是一個很好的自省過程。
第一次潛到海底,我心裡涼了大半截,原本以為水下非常通透,下去之後才發現能見度不好,只有稀稀拉拉的一兩顆珊瑚,也沒什麼魚,烏漆漆一片,拿個相機都不知道拍什麼,最後只能失望而歸。
那年冬季,我跟家人去澳大利亞大堡礁度假,坐船出海的時候船員介紹說可以提供潛水裝備,有潛水證的游客只用付50澳幣,沒潛水證的要教練帶著,得付100多。我當時其實不太想潛水,心想既然考了潛水證,不如下去看一看,反正比沒證的省錢。結果下水之後,完全顛覆了我對海底世界的認知。
2013年,我在澳大利亞大堡礁水下拍的游客照,幾條小魚游到了鏡頭前。
那片海域能見度非常好,海底有很多彩色珊瑚,各種各樣的魚在身邊游來游去,人到了水下就像是進入一個大水族箱,可以靜下心來欣賞大自然的傑作。這時候我才意識到,原來海底不都是上次看到的那樣。度完假回來,我花四萬多買了套相機防水設備,利用假期去世界各個潛水聖地打卡。幾年下來,七大洲四大洋只剩南極洲沒去過。
我出海必帶的海事衛星電話,普通手機經常沒信號。
記得有次去古巴潛水,手機沒信號,我媽有8天時間沒聯系上我,接通電話後劈頭蓋臉一頓教訓,“你能不能讓我多活幾天?”從那以後,我就花4000多元買了一個海事衛星電話,走哪都帶著,沒事就給家裡報平安。家人們主要是為了確保我安全,其它不幹涉,覺得有個愛好挺好。
海底最有意思的就是各種動物,拍著拍著,我對鯊魚入了迷。第一次遇見鯊魚是在塞班島,面前出現一條1米5長的礁鯊,我剛開始還有點害怕,後來發現它並沒有表現出攻擊性。之後我又陸續見過牛頭鯊、護士鯊、角鯊、鯨鯊,加起來大概40多種,我將這些照片收納成專題,有意去拍攝更多鯊魚。
2017年,我專程前往墨西哥瓜達盧佩拍攝大白鯊。按照當地法規,人必須躲在鐵籠子裡才能下水拍攝。
以前我覺得鯊魚很恐怖,認為它是一種頭腦簡單的生物,只知道捕食、繁殖,後來卻發現鯊魚遠比我想象的聰明,甚至像人一樣有情感。我認識一位潛水向導,他每年都會帶著食物去固定水域跟虎鯊相處,虎鯊被吸引過來後,會像撒嬌一樣往向導身上蹭,有時候還來回翻轉身體,像是在跟人玩耍,換我過去,它卻怎麼都不靠近。這改變了我對鯊魚的看法,就像當初誤以所有海域都是烏漆漆一片。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鯊魚,我帶著照片和視頻參加過幾次公益展映,後來又把鯊魚在內的潛水素材剪成了一部《潛行天下》記錄片。上線之後收到一些反響,有人說好,也有人說不好,認為不夠專業。反思過後,我覺得用利用業余時間確實很難做出專業的東西,有了辭職轉型的想法。2016年,我幹脆利落地辭了職,轉頭就報名參加了一個紀錄片戶外導演班,三個月課程結束後,開始全職從事水下攝影。
2017年2月,我在俄羅斯北極圈內冰潛。
在俄羅斯的時候,我遇到一位當地教練,他問我知道不知道雲南的撫仙湖,說他在那裡潛過水,看到水下的景色很美。我挺不好意思的,因為確實沒去過,以前只顧著打卡國外的知名潛點,反而把國內的好地方忽視了。
這件事點醒了我,覺得是不是應該拍一部中國自己的水下紀錄片,找幾個潛水圈的朋友一商量,大家都挺感興趣。我是投行出身,很清楚做事不能只靠情懷,理性地分析了做紀錄片的成本和回報,規劃好什麼時間完成,成本控制在多少以內,如何入股如何分賬,大家聽完都覺得可行,一個團隊就這樣成立。我們給自己定下目標——力爭成為中國水下攝影領域的標杆,就像大家提起美食紀錄片,首先想到的就是《舌尖上的中國》和導演陳曉卿。
2017年11月 ,我在雲南撫仙湖龍王洞旁采訪附近村民。
兩年七個月的時間,我和團隊其他5個人跑了24座城市。除了前期考察和後期剪輯,剩下的時間大都在水下拍攝,少的時候在水下待兩三個小時,多的時候一天要泡十個小時。
在海南拍攝珊瑚產卵時,我們連著蹲守7夜,因為珊瑚一年就產那麼一次卵,一次只持續20分鍾。我們每天從晚上八點守到零點,終於成功捕捉到那稍縱即逝的畫面。北方地區水溫低,在河北潘家口,我們潛入水溫只有7度的水域拍攝水下長城,由於失溫嚴重,只能分次下去,一次待四五十分鍾,回到水面調整回溫後再繼續拍攝,如此反復。
我在河北拍攝水下長城,很多牆磚依然保存完好。
由於水下壓力大,人潛到一定深度後血液中的氮氣含量會增多,拍完不能直接上潛,需要隔一段距離做一次停留減壓,等待血液恢復正常,否則容易引起血管栓塞。我有時候拍著拍著就忘了時間,導致剩余氣量不足,原本要在水下停留20分鍾,可能只停留10分鍾就上去了。所以自從拍紀錄片之後,每年我都要去高壓氧艙做保健治療,把體內可能堆積的氮氣排出來。
常年下水,導致我的手指蛻皮嚴重。
我們拍攝的地方幾乎都在野外,沒有條件洗熱水澡換衣服,潛水服經常一捂就是一天,氣瓶、鉛塊這些裝備也比較重,加起來有十幾公斤,很耗體力。沒多久,我身上開始出現風濕症狀,一到雨季或者濕氣比較大的環境肩膀就疼得厲害。
即便穿著幹式潛水服,在水下時間長了,寒氣也會侵入體內。
潛水屬於極限運動,除了可能引起的慢性病,各種潛在危險有很多。2018年,我在廣西拍攝水下洞穴的時候,就曾在水下18米深的地方遭遇過一次險情。當時我和一位女攝影師在水下發現了一只盲蝦,兩個人都忙著拍,慢慢離開了引導繩,跟著盲蝦進入一個側洞。原本視線不錯,但就在一兩個呼吸間,整個側洞裡的浮塵被我們呼出的氣泡擾亂,水體變得非常渾濁,能見度瞬間變為零。
我們倆都帶有頭燈,然而燈芯是120-150度大面積散射的,並不能判斷出光源來自哪裡。水實在太渾,氣量表就在腰間也看不清刻度,我每呼吸一口都謹小慎微,生怕消耗掉僅有的氣體,只能強迫自己放松,一緊張氣量會消耗得更快。
廣西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下溶洞的路線錯綜復雜。
下水之前,我對側洞的情況並不了解,洞穴裡的很多地方從古至今無人踏足過,沒有任何資料可供參考。側洞有可能是個死胡同,也可能有其它分叉口,甚至延伸幾百米長,找不對路,人就會困在裡面直到耗盡氧氣。萬幸的是,我摸了十幾米後發現前面是條死路,立即往反方向撤,撤離過程中碰到了同樣失去方向的隊友。前後耽誤了有10分鍾,摸到主洞豎直的洞壁才算松了一口氣,確定我們已經走出測洞。
這件事給了我一個很大的警醒,雖然沒留下陰影,該下洞穴照樣下,但在之後的拍攝中更懂得取舍,再好的題材,只要有可能造成危險,我都會放棄拍攝。每次拍攝前,都會給所有成員買保險。
2018年11月,廣西都安縣蓮花洞,由於光線不足,我在頭部和攝像機上加裝了照明設備。
最近一年來,好多親戚朋友勸我,說我年紀慢慢大了,體能不比年輕的時候,盡量還是少潛水。我理解他們的擔心,但自我感覺身體狀態還好,在國外潛水的時候碰見過七十多歲的老人,人家體力雖然沒以前強,換個輕一點的氣瓶也照樣下水。既然決定做水下攝影這件事,我就會堅持下去,怎麼著也要潛到60歲。
每次出門拍攝,我都得“負重前行”,潛水和攝影裝備一件不能少。
三十多歲的時候才搞清楚自己真正喜歡什麼,聽上去好像有點晚,但人生還長,我願意把將來的時間都用來做好這件事。人活一場,有時候就是自己跟自己較勁。上學的時候,我爭做最好的學生;在投行工作,我努力成為最有能力的職業經理人,現在換了賽道也一樣。當一個人擁有了真正的愛好,就會覺得人生太短,而時間寶貴,不如拋開世俗偏見,最大限度地取悅自己。
-THE END--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野蠻生長的60歲姐姐 年下戀無養老規劃
- 一個家庭最大悲哀:父母向孩子借運
- 中國家庭主婦46歲學畫畫 潑辣生猛
- 獨占500萬彩獎 加國男子告前女友
- 盡管成本高 溫哥華批准永久性標志
- 碳稅取消 加國4月通脹率或至1.6%
-
- 肖戰新劇被人民網點評,言辭犀利,說進觀眾心坎,讓多少爛劇臉紅
- 福溪螃蟹節再辦 這螃蟹西海岸獨有
- 智商爆棚!大溫"宅男"華裔小哥火了
- 自由黨又丟一席 多數政府還有戲嗎
- 特朗普威脅對歐盟征50%關稅股市跌
- 振龍電器 各類熱銷家電 種類齊全
-
- WHA世衛通過全球防疫大流行公約 美國表明不奉陪
- 梅德韋傑夫警告:這是烏克蘭最後的機會
- 朝鮮派兵援俄惹禍:烏克蘭或向國際法院起訴金正恩?
- 大溫附近男子被狗咬傷後被棄路邊
- 重磅:川普宣布$1750億"黃金穹頂" 中俄痛批
- 反常新聞:李強替代黨魁,習多次缺席重要大會
-
- 男子偷渡境外網絡賭博:非法獲利171萬獲刑6年半
- NASA:太陽耀斑爆發可能致全球停電
- 有利買家 加拿大房價正進入調整期
- 維持美國通訊領導地位 川普擬開放拍賣頻譜
- 溫哥華資深地產經紀 工作誠信認真
- 中國出口稀土需填寫最終用戶,進一步封堵漏洞
-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