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1-11-15 | 來源: 外灘TheBund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梅艷芳 | 字體: 小 中 大
但我仍願意給《梅艷芳》及格分
最近院線中的話題之作,無疑是《梅艷芳》。
自上周末上映後,《梅艷芳》的口碑一度非常微妙,許多人在電影院裡看得淚眼婆娑,但同時又會對於演員扮相忍不住吐槽,“一點也不像啊”。
作為香港劃時代的巨星,梅艷芳有那麼多故事,該拍哪些、怎麼拍、怎麼演?道道是難題。
《梅艷芳》的缺陷就在於,沒能把她的故事拍得太真,輕描淡寫有之,刻意美化少許。
王丹妮演繹的梅姐是否形似神似,倒是其次。如果是熟悉梅艷芳台下故事的那些老歌迷,在看到影片中不鹹不淡的情感描寫時,反而會比看到王丹妮更出戲。
盡管如此,這仍然是一部體現出了梅艷芳個人特質的傳記片。而且在細節方面相當用心,可以看得出是一部誠意之作。
以下內容涉及劇透
01
過於“戲說”的情感故事
拍名人傳記,尤其是音樂明星的故事,最難的地方首先是“挑選”。
以梅艷芳為例,她的無數生平故事和眾人皆知的經歷,就像一個巨大的素材池。傳記編劇的任務,就是從這個池子中十裡挑一,選出故事性強的或值得演繹的,像珍珠項鏈一般串在一起,最後呈現她的完整一生。
這次《梅艷芳》中挑選的故事,從4歲半為了生計荔園登台,到陪姐姐參賽出道一鳴驚人,鍛煉升級站到香港之巔,遭遇KTV掌摑事件人生轉折,最後患癌堅持在舞台謝幕,整條故事主線中規中矩。
但這些只能算是梅姐人生經歷的“基本盤”,影迷和歌迷要看的,遠遠不止如此。
外灘君自己看的這個場次,從影片後半段開始陸續哭倒一片人,散場時大多數人都抽著鼻子紅著眼睛。但我後排三位廣東阿姐,卻是一路有說有笑走出去的,言語間聽出幾分不盡興。
梅艷芳的故事其實有很強的區域色彩,相比大多數對於她的記憶停留在熒屏和新聞裡的內地民眾,越是靠近粵語區的那一代人,自然是更熟悉阿梅的台下點滴,包括屢見香港小報頭條的八卦軼事。
電影《梅艷芳》的許多外界詬病也是由此而來,它太過於戲說了,戲說的不是梅艷芳自身,而是戲說了她經歷的那些事和身邊人。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片中占了相當大篇幅的日本男友“後藤”,現實中原型名叫近藤真彥。在編劇的敘事中,癡情的“後藤”因為日本唱片公司老板棒打鴛鴦,不得不和阿梅分手。但現實中的近藤卻是出了名的花花公子,在那段感情中實錘腳踩兩條船。
阿Ben的部分則更顯突兀,剪輯痕跡很重。現實中阿Ben的原型林國斌,內地觀眾更熟悉的角色是周星馳電影中的“斷水流大師兄”,他和梅艷芳的8年公開戀情在兩人生命中都是濃墨重彩的一筆。在《梅艷芳》電影中,卻成了帶著戀人去泰國逃難的幾分鍾蜻蜓點水。
另外,也是預料之中的,我們沒有在電影中看到任何關於趙文卓的著墨。
02
主演不像,但不重要
可以想見的是,即便是梅艷芳這等地位,傳記電影也無法在片中加入太多與其他在世人物太過緊密的內容。尤其是身前相關的明星,無論是好友、戀人、對手,都要考慮現實利害關系,頗多掣肘。
梅艷芳帶出了那麼多的弟子,成名成腕的大有人在,最後只有楊千媺舄撂K獠康纈俺雒媼νΑ2喚鱸諂鋅痛捌備喬鬃源磐醯つ菟拇β費藎遠魘Φ納釙榭杉話摺
這也導致了一個結果,就是即便這部《梅艷芳》在許多細節處很花心思(比如開場時的“鄭少秋”),但仍然很難重現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歌壇輝煌的時代感。
而這樣的以小見大,往往是一部成功音樂人物傳記的標配。近年來我們看到的這些優秀作品如《波西米亞狂想曲》《沖出康普頓》等,都給出過各自的處理方式,真正從那個時代走來的樂迷非常受用。
《梅艷芳》裡,唯一用人物真名亮相的台前角色,只有張國榮。不可避免的,後生仔劉俊謙的哥哥扮相也成了被吐槽最多的一點。除了眉眼處的幾分相似,他的長相氣質都差張國榮太多。
當影片中梅艷芳與張國榮相互搭肩打氣,在灣邊憑欄高喊的時候,看臉部特寫我仿佛看見了王子文和張一山。
再來說說王丹妮。講實話,她的外表的確不像梅艷芳,長得太好看,身材極高挑。導演梁樂民當然知道她不像,“我們要找的不是像梅姐的人,而是要找一個能演出梅姐的人。”
看得出來,王丹妮非常努力地在表情、體態上練了很久,盡力做到讓觀眾一眼看出她是梅艷芳。同時,影片的妝發服飾也相當用心,重現了多套梅艷芳經典造型,連攝影角度也在極力尋找她最似阿梅的那一面。
青年時代的梅艷芳,王丹妮尚能應對。但當到了經歷人生轉折後,這位新人模特就真的很難演出梅艷芳的滄桑感和江湖俠氣,反而會有些用力過猛。
03
重現“香港女兒”精神
盡管有著諸多硬傷,讓這部電影某種程度上成了一部“同人作品”,但我還是願意給《梅艷芳》打及格分。
在這部電影裡,最戳淚點的時刻往往是當梅艷芳的真實影像穿插出現的時候,為對抗SARS振臂高呼、各地奔走做慈善、面對媒體鏡頭快人快語,當然還有片尾身著婚紗,在《夕陽之歌》一曲唱罷時的揮手轉身。
“Bye bye!”
不以結果論,我還是會再次強調,這是一部非常用心的電影。至少,它用這種方式,成功展現了梅艷芳本人的特質,瀟灑、堅強、不屈、善良,以及那些外人未曾看到的脆弱和孤獨,這些反差,會讓觀者感到尤其傷感。
這是梅艷芳“花開不多時,堪折直需折”的慨歎,也是電影成功傳達出的梅艷芳在那個時代作為女性的宿命感。
我們印象裡的梅艷芳是香港藝壇大姐,擁躉無數。但這部影片會讓你想起,原來梅艷芳在去世時也才剛過40歲,當初看著她風華絕代的孩子們,許多人也到了這個歲數,或許也經歷過了人生的苦難,更能對她的故事感同身受。
如果用直白的文字來記敘,梅艷芳這一生的落幕當然是悲劇。但她自己並不這樣認為,而是把生命最後的日子過得極為波瀾壯闊,光芒萬丈。這部傳記片夠到了這一點,已經達標了。
更重要的是,在如今這個時代,“香港女兒”梅艷芳以及那一代港星所秉持的信念,“攜手踏平崎嶇”的《獅子山下》精神,顯得尤為可貴。
“香港是我的家,我哪兒都不會去。只要香港還需要我幫手,我義不容辭。”
影片中王丹妮說出這些台詞時,你會忘記她只是個新人演員,在她的眼睛裡能看到和梅姐一樣的熾熱和堅定,這點讓人印象深刻。
影片落幕,伴隨著同樣的旋律,人們哼唱的不再是《千千闕歌》的“來日縱使千千晚星,亮過今晚月亮”,而是《夕陽之歌》“想到歸去但已晚”。
人們紅著眼眶,懷念著那朵風中搖曳的“女人花”,感慨一個時代原來在2003年就已落幕。
18年後的這一聲歎息,不知梅姐聽到會作何感想。-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梅艷芳與姐姐性格差異大仍能惺惺相惜互相幫助
- 王晶曝梅艷芳早年被"掌摑"真相 結局震娛樂圈
- 鄭裕玲與梅艷芳在萬梓良的婚禮上出盡風頭
- 環游全國 從存款40萬幹到負債70萬
- 這公共市場將迎來眾多新餐館入駐
- 東方衛視黃金檔電視劇上新《宿敵》今晚19:30開播丨向所有無名英雄致敬!
-
- 5 秒反轉、10 秒沖突:6億人沉迷,解鎖600億短劇情緒經濟
- "卷"不動了 中產選擇移居馬來西亞
- 溫哥華牙醫診所 經驗豐富服務全面
- 加國男子被跳橋人砸死 市府成被告
- 美的加拿大西部旗艦展廳正式開業——歡迎體驗顛覆想象的未來科技!
- 數百輛經典老爺車周六將在這展出
-
- 印度國防智庫:中國直接參與了印巴沖突
- 朝鮮派兵援俄惹禍:烏克蘭或向國際法院起訴金正恩?
- 卡尼"跪"了:對美關稅近"清零" 全網怒轟
- 碳稅取消 加國4月通脹率或至1.6%
- 懵 溫村這裡居民想續租交百萬稅款
- 葉童,有著張揚的生命力和灑脫的帥性,乘風破浪正當時 | 二湘空間
-
- 為酒店逃稅100萬 大溫華裔被判刑
- 蘭裡地產專家 多年蘭裡地產經驗
- 中國解禁中東力挺,波音股價飆升50%成大贏家
- 比他哥更慘!辛瓦爾弟弟被鑽地彈送入地獄
- 震驚加國 這黨領導人去年花883萬
- 中國兩兄弟搭橡皮艇偷渡台灣成功
-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