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2-01-04 | 來源: 嘈坊 | 有41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李思
文 | -17
編輯 | 嘈坊
1991年,三歲的李思,一臉懵懂地看著失聲痛哭的母親黃秋燕,對所發生的事情一無所知。
在痛哭之前,母親曾接了一個從香港打來的電話。
李思知道,電話那頭,是她的父親李連傑。
“對不起,我真的很愛她,為了她,我可以付出一切。”
“我和你在一起並不快樂,在一起就吵架,這對女兒(成長)不好,我們還是分開吧。”
母親掛掉電話後,就緊緊地把她和妹妹抱在了懷裡,眼淚像珠子,不斷地砸在地上,砸在她和妹妹的手上。
她不知道父親對母親說的這些話是什麼意思。
更不知道,她的人生從此天翻地覆。
01 家庭破碎,成為留守兒童
1988年,李思出生在美國洛杉磯。
父親是當時正當紅的功夫巨星李連傑,母親也是小有名氣的打星黃秋燕。在這樣的家庭出生,李思原本可以過上優渥的生活,然後和其他富家千金一樣,成為名媛。
在她剛滿一周歲,妹妹還在母親肚子裡的時候,這個家庭卻成為了形同虛設的存在。
1989年,李連傑為了尋求發展,在黃秋燕的鼓勵下,答應了香港導演的邀請,去拍攝了電影《龍在天涯》。
那時的黃秋燕不知道,她的這個鼓勵,間接促成了丈夫和另一個女人的相識。
李連傑認識了利智。
利智有著美艷的樣貌,姣好的身材。
於是,他瘋狂地愛上了這個美艷得不可方物的女人,早已把還懷著孕的妻子和剛滿周歲的女兒李思拋卻腦後了。
1990年,二女兒剛出生不久,黃秋燕知道了李連傑和利智的事情,痛苦、難過、失望、憤怒等種種復雜情感堆砌在她的心頭。
她不知道該如何宣泄這些情緒,任由這些情緒支配著自己,去和李連傑爭吵,企圖喚起他對這個家庭的責任心。
可是,一切於事無補。
1991年,李思牽著母親的手回到了北京。
然後,她和妹妹留在了奶奶家,看著傷心難過的母親和父親離開了。
她不知道,他們是去辦理離婚手續的。
只記得,從那時候起,她和妹妹就跟著奶奶生活了。
李連傑拿到了兩個女兒的撫養權,黃秋燕則得到了洛杉磯的房子,
婚後,黃秋燕就放棄了演藝事業,回歸了家庭。如今為了生計和還房貸,她不得不選擇出去打工。
只是,畢竟多年沒有工作,也沒有其他特長,她一時間無法找到合適的工作。
在黃秋燕返回洛杉磯後,李連傑還沒有離開北京。
雖然不知道具體發生了什麼事情,但是看見母親和奶奶臨別時抱頭痛哭,李思隱隱有一種感覺,父親一旦離開,她或許再難見到他了。
她和妹妹緊緊抱住了父親的雙腿,哭著喊著:“爸爸,別走,我們要和你在一起。”
姐妹兩個的哭喊,讓李連傑的心頓時揪緊,可這並沒有阻止他的離開,他實在是太忙了。
就這樣,李思和妹妹成為了留守兒童。02 希望變奢望
妹妹的年紀畢竟還小,在張鳳蘭的悉心照顧下,很快從離別的傷感中走了出來。
李思還沉浸在離別中,她思念著母親,希望再回到洛杉磯和母親一起生活,也希望可以時刻見到父親。
但是,因為償還不起房貸,房子被銀行收回,她的母親居無定所,幾乎要流浪街頭了。
好在一個華裔老太太心生憐憫,好心地收留了她,讓她免費住進了自家的地下室。
從那以後,她要麼是躲在不見天日的地下室,忍饑挨餓;要麼就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於上帝,不停地去教堂,祈禱自己的境遇早點變好。
母親正忙著自救。
父親也在忙碌著,為了他的真愛。
李連傑先是忙著拍電影,三年來瘋狂地穿梭於各大片場,所賺的七千多萬,盡數給了投資失敗的利智還債。
他說:“利智是我的全部。”
緊接著,他忙著攜利智到處去參加活動,在無數的鏡頭面前,展示著自己對她的深愛。
後來,他又忙著籌辦兩人的婚禮。
即便有時候回了北京,他也有其他比她更重要的事情,李思根本找不到機會和他說話。
隨著希望不斷的落空,李思逐漸長大,也開始明白一些事情。
那些年,媒體沒少報道李連傑和利智之間的愛情。
她知道了真相,身邊的人也知道了真相。
同學,或者是其他孩子,在知道她的父親是李連傑後,經常取笑她是被爸爸拋棄的孩子,而且馬上就要有後媽了。
她不相信,跑去問奶奶。張鳳蘭一時噎住,不知道該如何開口,最後只能沉默不語。
她給母親打電話,要她和父親一起回到自己的身邊。黃秋燕只能哽咽地安撫她,告訴她如果乖乖聽話,父親就會回家。
李思還跟奶奶要了父親的電話,牽著妹妹去給他打電話,想讓他回家,不要和別的女人在一起。
可是,第一次她記錯了號碼,第二次記住了號碼,電話那頭卻是無人接聽。
當時已是冬天,她牽著妹妹的手,呆呆地站在電話亭旁邊,頭發上、肩膀上都落滿了雪花。
也許這一晚,她的心就因為被雪花包裹而冷卻了。
03 對父親的恨意
1999年,李思久違地見到了父親。
他風塵仆仆地回到了家,臉上帶著笑意。
她知道,父親要和那個女友結婚了。
媒體早已經報道了這個消息,甚至香港媒體還嘲諷了一番:“情義千斤不敵胸脯四兩”。
父親對她說,想接她和妹妹到香港參加他的婚禮。
李思斷然拒絕了他的請求。
她已經知道母親這些年過的日子了,知道了他們離婚的真相,也知道曾經他和母親結婚,沒有婚禮,更沒有結婚照。
不可避免地,她的心裡生起了對父親的恨意,此後的信件也好,電話也好,她很少再理會。
她開始變得沉默寡言,變得孤僻,極少和其他人交流。
或許,李思是在用這種變化,無聲地反抗著此時的境遇。
然而,反抗毫無作用,另一個沉重的打擊,再次朝她席卷而來。
2000年7月,張鳳蘭因癌症去世。
突然失去最疼愛自己的奶奶,李思在葬禮上哭得無法自已。
她不知道,自己和妹妹的以後,該何去何從。
在她抱著妹妹哭的時候,父親過來安慰她們,讓她們跟著他去香港生活,還說利智阿姨會好好地照顧她們。
聽到他的話,李思沒忍住大叫起來:“我和妹妹,才不想和你一起生活!”
或許是察覺到李思心底的恨意,李連傑心中湧起對她們的愧疚。
孩子不願和他生活,他別無他法,只能盡力地彌補她們,把她們送去了貴族學校上學,讓她們接受良好的教育。
此後,他還盡量抽出時間回北京看望兩個孩子。這個時候,他和利智又有了兩個女兒,為了照顧懷孕的妻子和年幼的女兒,他幾乎是分身乏術。
李思依然對他愛答不理,甚至還把妹妹拉進了房間,任憑父親在門外百般示好,死活不肯開門。
她曾發出過這樣的疑問:自己為什麼偏偏是李連傑的女兒?
如果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或許她就不用受到別人的取笑,也不用整天看到關於他的新聞,亦或許,她還能有一個完整的家庭。
那個時候,她從不期待父親的回家,而是一心期盼著母親的境況能快點變好,把她和妹妹接回身邊。
黃秋燕的生活已經大有改善,在朋友的幫助下,她擁有了一家自己的理發店。但也正是因為理發店,讓她還無法全心去照顧女兒。
而且,兩個女兒的撫養權在李連傑手裡,她要想把孩子接回身邊,還需要他的同意。
2004年,時隔十三年,李連傑又從香港給她打了一個電話。
這一次,他希望她可以開導一下女兒,以此減少對他的怨恨。
黃秋燕說:“孩子們,我和你們的爸爸走到一起時自願的,分開也沒有誰強迫誰。”
“既然我們分開了,各自都過得舒坦、幸福,你們也沒有必要埋怨爸爸。”
也正是因為有她的開導,李思才逐漸放下了心中的恨意。
慢慢地,她開始能夠平和地和父親交流。
至於原諒與否,答案也只有她自己知道。04 父母離婚的陰影,揮之不去
在放下怨恨後,李思也終於如願以償,和妹妹回到了母親的身邊。
2006年,李思年滿十八歲,選擇去美國到黃秋燕的身邊。
雖然依然是寄宿在學校,只有周末才能和母親團聚,但李思對此已經感到很知足了。
就在一年前,她的母親再婚了,生活幸福。
她和母親新組建的家庭相處很融洽。繼父為人敦厚溫柔,不僅對母親十分體貼和照顧,更在李思和的生活中擔起了父親的責任。
當時,李連傑還以李思和妹妹的名義,給她送上了價值五萬元的新婚禮物。
母親重獲幸福,和父親的恩恩怨怨,也徹底成為了過眼雲煙。
她和妹妹,與父親的關系也有所緩和。
這年聖誕,她還給遠在大洋彼岸的李連傑寄去了賀卡,上面寫著:“我們送給爸爸一件外套,平安是領子,吉祥是袖子,幸福是扣子,快樂是裡子。”
那段失敗的婚姻,給母女三人帶來的陰影,似乎已經悄然雲開霧散了。
2010年,李思順利從大學畢業,就職於洛杉磯某個文化公司。
曾經坐在地上,抱著父親的腿大哭不讓走的小女孩,如今已經出落得亭亭玉立,身邊也不乏追求者。
只不過,她好像並無意開始一段愛情,甚至對那些追求者也避之不及。
此時她才二十二歲,談婚論嫁還為時過早,因此黃秋燕還沒有察覺到什麼異常。
隨著李思的年紀越來越大,黃秋燕開始著急了,時常催促她早點結婚。
她並沒有對母親隱瞞自己對愛情的不信任。
直到這個時候,黃秋燕才知道,李思對組建家庭心生畏懼。
那段失敗的婚姻所帶來的陰影,是不可能消散的。
從1991年至2006年,李思帶著妹妹,要麼是先後輾轉在奶奶、伯父和姑姑的家庭之間,要麼是獨自住在學校裡。
那些年,她又因生計勞苦奔波,一年只能有兩次見面的機會,而她們的父親李連傑,不僅要忙事業,也要忙著照顧新的家庭,和她們的見面也不多。
而且,又因為他的職業特殊性,關於他和母親黃秋燕的往事,他和新家庭,以及另外兩個女兒的報道,層出不窮。
於是,在動蕩的歲月,在她遭受無數旁人的憐憫和嘲笑的時候,父母無法及時給予她安慰和保護,也無法做出更多她能夠理解的解釋。
她只能肚子把苦和淚獨肚子裡下咽。
這無疑使得小小年紀的她,對家庭的安全感和信任感,逐漸坍塌,直至成為廢墟。
黃秋燕和李連傑,似乎都以為,只要她能夠消除心中的怨恨,一切就能回到正軌。
殊不知,家庭的安全感和愛情的信任感,一旦坍塌,再難重建。05 結語
如今,李思三十三歲了,並沒有在父母不斷的開導下,驅散心中的陰影。
她依然是獨自一人生活。
事實上,有不少單親家庭裡長大的孩子,都會做出和她一樣的選擇。
有人說,如果兩個人的婚姻生活中沒有了愛情,只剩下了爭吵和矛盾,那麼就應該分開,給孩子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
也有人說,為了孩子不受到家庭破碎的影響,不會因為單親家庭而遭到異樣的眼光或者是嘲笑,那麼也應該繼續維持婚姻。
與其只執著於家庭的完整與否,不如思考如何擔負起對孩子的責任。這個責任,不單是撫養,還有教育、陪伴、關心、溝通......
如果在離婚後,父母雙方都能夠一如既往地愛護孩子,擔負起責任,而不是選擇當甩手掌櫃,也許單親家庭不會再成為被人嘲笑的理由。
而因為單親家庭而有了心理陰影的人,選擇婚姻也好,選擇獨身也罷,只要能擁有一個幸福又多彩的人生,那便足夠了。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性感女星因戲苦戀李連傑多年 如今52歲貌美單身
- 網友偶遇62歲李連傑直呼不敢認!衰老成這樣
- 李連傑和利智合照曝光 老成了難以想象的模樣
- 李連傑曬女兒照片:女兒給他治眼疾,他整天為...
- 鄰居狗吠太吵 投訴2年無果 他放出2條…
- 維多利亞日長周末哪裡開門哪裡關
-
- 研究:每周3勺這米增加腦損癌風險
- 黑色素瘤在上升 沒擦足夠的防曬霜
- 老年人接種這種旅行疫苗突然叫停
- 中國人在沙漠種的10萬株玫瑰,開花了!網友....
- 福溪螃蟹節再辦 這螃蟹西海岸獨有
- 振龍電器 各類熱銷家電 種類齊全
-
- 溫哥華匯款/外幣兌換 匯率最優安全
- 態度"急轉彎"?賴清德將兩岸統一比作"公司並購"
- 雨天還開飛車?溫村汽車翻了底朝天
- 突發!加國郵政周五開始撂擔子罷工
- 習實錘喪軍權!?吳謙退場 三新軍校"去習"
- 最新警告:百米超級海嘯席卷西海岸
-
- 反常新聞:李強替代黨魁,習多次缺席重要大會
- 罷免總統:國民黨迎合北京的一場鬧劇
- 德國外長:北京應承擔烏克蘭戰爭和平責任
- 俄需要達成怎樣的特別軍事行動結果?普京回應
- 胡錦濤罕見露面 傳政治局召開"廢習會"
- 大溫油價展望 夏季駕車終於輕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