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2-01-05 | 來源: 錢江晚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畢業致謝》部分截圖。
在考研之際,趙序茅博士論文中的《畢業致謝:我從來不曾優秀過》(以下簡稱《畢業致謝》)火了。
文章裡寫道,他出生於農村,幼時成績不佳,屢遭冷眼;博士期間曾退學,蝸居於4平方米的小屋中再次考博,最終成功拿到學位。
《畢業致謝》走紅之後,趙序茅卻很淡然,用他的話說:“宣傳的東西無論再好都是虛的,如同過眼雲煙,踏踏實實做點成績才是真的。”
這篇《畢業致謝》完成於2019年。如今,趙序茅在蘭州大學任職,主要從事保護生物學相關領域的研究工作,是該校碩士研究生導師兼任蘭大科普部部長。同時,趙序茅還是著作25本的科普作家,多次獲得“中國好書獎”,“梁希科普一等獎”等重量級獎項,還被評為“全國科普先進工作者”。
這無疑是個勵志的逆襲故事,但趙序茅並沒有因逆襲而驕傲。近日,趙序茅接受了錢江晚報·小時新聞的專訪,他這樣告訴記者:“我的性格敏感、自卑,又缺少安全感。”
趙序茅在野外考察。
趙序茅在野外考察。
逆襲背後,趙序茅也在思考,關於自己,關於理想的世界,他希望能為他人和社會多做一些積極的事情。
趙序茅用生態環境做比喻:“一片森林,應該每個物種都能呼吸,萬類霜天競自由。”
以下是趙序茅的自述:
》》》父親與創傷
這只長尾地鶇並不是很怕人,我們可以悄悄地接近它,范圍在10米之內。它開始看著我。雖然鳥類的視覺敏銳,可是也會出現雙目之間存在無法重合的盲區這一問題。
因此,它要是正眼看我,那是忽視;它要是轉過來斜眼看我,那是重視。
——《動物眼中的人類》
我們家在農村,從爺爺那一輩開始,就和讀書沒什麼關聯。我在《致謝》中也寫了,“小時候,媽媽帶我去商店買鉛筆,商店老板拿出了一支瑕疵品。媽媽要求調換,老板說:‘給你一支金筆也無用。’那時我很小,不理解此話何意,只看到媽媽低頭不語。”
我的母親性子比較軟弱,文化程度也不高。我的父親很聰明,曾經得到推薦,有機會就讀高中,但是因為歷史原因而不了了之。後來,他成為了一名泥瓦匠,靠一輛“二八大杠”自行車運送重物,有時從工地帶回鋼筋、地板磚之類的下腳料,但我們家一度只住著土房子。
用我們那兒的土話說,我的父親是“下菜爛”,大意是過度節儉。在我的記憶裡,父親沒有買過衣服,也沒有給全家人買過衣服。在上大學之前,我沒有穿過一件新衣服。每次參加酒席,父親都會打包剩菜。那時,在農村裡,這種行為被叫做“孬”,很沒面子。但因為這樣,我們家才難得能吃上幾頓肉。
趙序茅在野外考察。
父親喜歡喝酒,他每天下班後就坐在桌子的東邊,吃著自家種的花生,喝著鎮上打的散酒,喝著喝著便開始語無倫次起來。在外頭喝酒,父親這種酒品曾惹得鄰居笑話;在家裡喝酒,父親就仿佛樹起了權威,他總能邊喝邊數落我:“都是上學,人家誰誰得了獎狀,你是幹什麼吃的?”
小學三年級時,我考試成績是第七名,拿到了獎狀。父親也是端著酒杯說:“你還有臉說,人家誰誰考了第一名。”
小學升初中,我報名參加了城裡一所學校的入學考試。那時,錄取結果都是看張貼的榜單。放榜那天,父親又是小醉,沖我說:“不孬,正榜!”結果他是反話正說,下一句就撂了臉色:“找了八遍都沒找到你!”那以後,父親總是在酒後叫我“正榜生”,全是嘲諷。
這就是我父親的教育方式。除了我的母親,家裡其他人都數落我。小時,我有口吃的毛病,家人總是學著我說話,也是嘲笑的意思。在他們看來,我不是需要被幫助的人,而是丟了他們的臉面。
趙序茅在野外考察。
老家的風氣,大約是希望孩子聽話、服從,按部就班地生活。從初中開始,我心裡就有一股勁,想離開家,離開這裡。
山東的教育競爭異常激烈。我家在的那條小胡同,有五六個孩子和我同齡。他們是我父親口中“別人家的孩子”,以前成績都比我好。但他們幾乎都沒有考上大學,後來外出打工了。我是2007年參加高考,575分,也只能勉強上大學,最後我就讀了臨沂大學。
父親對我的傷害是刻骨銘心的,即便上了大學,他依然會要挾我,希望我完全聽從他,否則他就不給我交學費。雖然,我知道他只不過是嚇嚇我,可是我心裡依舊不舒服。所以,我只收過一次他給的生活費,我不想讓他控制我。
最多的時候,我同時在做三份兼職。拉面館裡做服務員,兩塊錢一個小時;去農村做市場調查,我一天能走兩個村。那時候,手機沒有導航,夜裡沒有明亮的路燈和平坦的馬路,有一次我沿著村間的土路走,一抬頭,看到一片墳地。
讀大學時的趙序茅。
很長一段時間,我讀書並沒有什麼遠大的目標,只是一股勁,一種創傷,一種證明自己的執著。
我很羨慕那些“根正苗紅”的人,他們一直都是優秀、拔尖的,身上有種坦然,就像主角光環一樣。我不是這樣的人,我的起點並不高,學生時代也不算招人喜歡。那時,我的身上總是舊衣服,和女孩子說起話就磕磕絆絆,也沒有什麼才藝。
回想起來,我初中的校友,只有不到20%能上高中;而到了高中,又是更小比例的人才能升入大學。我很孤獨,每過一關,幾乎都沒有同伴。
現在,有的人對我的態度是比較復雜的,一方面覺得我厲害,另一方面也會覺得,“他X的,這小子也能爬出頭”。
》》》孤獨的守望
到了白湖,我才發現裡面的水鳥大都不認識,更別說白頭硬尾鴨了。此時,昔日那個老師眼裡有思想、有見解的學生不見了,誇誇其談而沒有行動能力成了我新的標簽。老師一生嚴謹,最討厭這種人。
白湖成了我心中傷痛,不是沒有輸過,也不是沒有被否定過。可是這次不同,否定我的是我最尊敬的老師。我要給自己一個交代。
——《畢業致謝——孤獨的守望》
這段文字是我研究生畢業時寫的。我進行動物研究,就是從就讀研究生開始的。
當時我報名了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那裡地處西部,競爭比較小。即便如此,我所在的臨沂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當時也已經有連續兩年無人考上了。
我篩選報考院校時還考慮到了兩點:免學費,提供補助。
我舍不得花錢參加輔導班,自學了高等數學和線性代數,筆試分數還不錯。面試時,我第一次坐了長途綠皮火車,50多個小時的站票,很困,不知是靠著誰睡著了,全身發麻。到了現場,也許是壓力太大了,初中之後幾乎沒有再出現過的口吃突然發作,第一句“老師好”,“老”字我說了十幾秒。
我在大學修讀地理相關專業,面試後則被調劑到環境工程,跟隨研究動物生態的馬鳴老師。那時馬鳴老師已經五十多歲,但他還是會親自進行野外考察。在西部地區考察,有時要面對高原反應,有時則長期的等候和尋找。
我挺佩服馬鳴老師。我的學習態度和老師關系很大。有的老師講課,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聽他們講課,我覺得還不如自學。但碰到有真本事、會講課的老師,我也會認真投入。
馬鳴(左一)、趙序茅和金雕。
趙序茅在新疆觀察金雕。
研究生二年級時,我跟隨馬鳴老師去了新疆烏魯木齊周圍的白湖濕地,進行物種調查,重點尋找瀕危動物白頭硬尾鴨。那時國內還沒有相關的研究。
第一天,我一無所獲,我甚至不認識白湖裡的許多水鳥。第二天,在望遠鏡的來回掃視下,我找到了一只白頭硬尾鴨。接下來的幾個月,我都在觀察白頭硬尾鴨。
在湖邊,一天要觀察12個小時。早晨和傍晚是它們最活躍的時間,我出發時是凌晨五點多,距離新疆的日出時間有近兩個小時。
我把這段經歷成為“孤獨的守望”。白頭硬尾鴨的觀察最終成為了我的畢業論文,完成得還不錯。
動物研究,總是很孤獨而消耗的。2015年我成功考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遇到了李明老師,開始研究中國的靈長類動物。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我也曾經前往四川白水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調查川金絲猴、藏酋猴的種群和分布,需要找到猴子。
那是一片長滿樹林的山地,冬天,總是大霧彌漫、雪花漫天。有時只能遙遙聽到幾聲猴子的叫聲,偶爾能看到足跡,但不見猴子。踏雪上山,到了海拔2400米的林地,卻只看到了覓食後的糞便。
那次,在山地裡冒雪走了幾日,才終於碰到了猴群。這期間,已有人感冒或是腿部不適,短暫休息了。
趙序茅和金絲猴。
我倒不覺得這算是辛苦。我是一個喜歡給自己較真的人,事情,要麼不做,要做便把它做好。
博三的時候,我已經滿足了畢業要求,但我認為手頭上的研究還沒有做完,我想給它畫上句號。再者,李明老師待我如兄如父,我也要給他一個交代!於是,我主動要求延期一年畢業,把課題做得更完善些。
這不是一個聰明的決定,我也不是一個聰明人。在我心裡,聰明人會注重自己的利益。“我從來不曾優秀過”,這句話裡的優秀也是這個意思。
我想,我的智商不高,情商也不高,只是逆商高。
》》》動物與人類
在野外追尋著川金絲猴的叫聲,我找到了一個川金絲猴群,有50~100只,不過它們看到我這只“兩腳獸”出現後,立即轉移了陣地,在它們眼中人類是噩夢般的存在;
在這裡,我第一次正面近距離遭遇羚牛。它打量我一番,對我這只“兩腳獸”沒有敵意,隨後悄然離去;
在這裡,我第一次遇見“陸地上的吸血鬼”,它看了看我就轉身離去,我很想知道它眼中的人類是什麼樣的。
——《動物眼中的人類》
自然帶給了我很多東西。其實說野外考察累,也主要是生理上的累,但人的可塑性很強,總是能適應環境。我想不管是誰到了野外,都會喜歡。接觸自然,人會變得愉悅。
趙序茅(左二)在野外考察。
做動物生態研究的過程中,還發生了兩件偶然的事。
一次,我的研究生導師馬鳴老師接到了期刊的科普文章約稿,我的老師讓我試著寫一寫。那次,我把觀察金雕的過程寫了出來,後來發表在科普雜志《大自然》上。
我是個藏不住話的人。以前,我斷斷續續寫過日記。開始科普後,我試著在科學交流網站科學網上開設了博客,現在也寫了一百多篇文章,有許多是平常野外科考時寫的筆記,也有一些關於生活,關於師生。
文字是另一個更有條理的世界。我是一個敏感、自卑又沒有安全感的人。在生活裡,這樣的性格讓我感覺到痛苦,但把它們轉換成文字,反而是一種快樂。
另一次,公益組織荒野公學找到了我,希望我能給西部的孩子們做一次科普。就在白湖邊上,我給孩子們講起了白頭硬尾鴨,這個曾經讓我挫敗,而後觀察了幾個月的生物。究竟講了什麼,我不太記得了。我只記得孩子們的眼神,帶著求知欲,閃亮。
我說過,很長一段時間裡,我讀書是因為創傷。這件事改變了我。我第一次知道,我的工作是有用的,我的存在也是有價值的,孩子們的確需要我。
趙序茅給孩子們做科普講座。
這兩件事合在一起(电视剧),就讓我沿著科普的路走了下去。到現在,我已經出版了25本書,每年也會抽出時間,專門為孩子們做公益科普。
我也在探索,科普應該是什麼樣的?我不喜歡那些死板的教材或是講課,我想應該要有趣。另一方面,我想,科普書的靈魂應該是有哲學的思考,而不只是知識的堆疊。
我很喜歡《寂靜的春天》,它不只是科普,更是一種對環境的反思,改變了人們對環保的態度。但這需要很強的功底,我大概還要一二十年才可能達到吧。
我最新出版的科普書籍叫《動物眼中的人類》。這本書還沒有達到我理想的標准,主要也是平常野外考察的筆記。
我是挺好奇動物眼中的人類是什麼樣的。從小,我就知道人性的復雜。我想,像我這樣的人,有可能會走入極端,也可能終於回到陽光的一面。
趙序茅在野外考察。
這些年,我算是走到了陽光的一面,雖然還是孤獨。我對世界的態度變得柔和了。我試著去理解發生在我身上的事,以及理解我自己。
我的父親已經去世了,有時我還是會想起他的經歷,理解他當年的節儉,惋惜他的命運,但那些他帶給我的創傷又是刻骨銘心的。
有一段時間,我的情緒非常低落。回到老家,人們對我的態度變了,但我覺得那是因為我的社會地位變了,其實我沒有變。
現在,我成家了,孩子還沒有滿一歲。對於孩子的未來,我希望TA能多和大自然接觸,健康,少受一點苦,更自由。
我希望TA能看到社會的黑暗一面,也能看到光明。這個世界就和大自然一樣,有腐朽的落葉,也有生機。
在我心裡,一個健康的森林裡可以有老虎、小鹿,也會有野花、野草和昆蟲。每個物種都有自己的生態位,都有呼吸的權力。生命可以卑微,但是不能失去對未來的向往!心中無敵,方能無敵於天下!-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藏了40年的爸爸竟是陳道明 怪不得她這麼優秀
- 陳紅參加兒子美國大學畢業典禮!兒媳長相歐美范
- 陳奕迅因新冠並發症離世?陳奕迅回應了,爆料博主更多劣跡被扒!
- 女星虞書欣父親被指"侵吞國有資產15億""官商勾結",代理律所發文!新余鋼鐵集團回應
- 連央視都看好的《藏海傳》,卻被觀眾"棄劇",主角演技差遭批判
- 溫村南邊幾分鍾接連三震 恐爆強震
-
- 熱帖:中美博弈新階段,這個"熱帶中國"火了
- 唉!溫哥華又被貼上最不想要的標簽
- 中國大使期待會談 卡尼:與中國沒有相同價值觀
- 溫哥華資深貸款專家 解決貸款需求
- 2025年,前景最被看好的十大行業.....
- 最新警告:百米超級海嘯席卷西海岸
-
- 美公開現場照 何立峰小心翼翼"落後半個身位"
- 環游全國 從存款40萬幹到負債70萬
- 懵 溫村這裡居民想續租交百萬稅款
- 為酒店逃稅100萬 大溫華裔被判刑
- 習實錘喪軍權!?吳謙退場 三新軍校"去習"
- 中國工廠"電話被打爆" 美國客戶急瘋了
-
- 中國解禁中東力挺,波音股價飆升50%成大贏家
- 溫哥華資深地產經紀 工作誠信認真
- 赴美旅行新規:手機被查 這些人正被重點盯上
- 雨天還開飛車?溫村汽車翻了底朝天
- 研究:每周3勺這米增加腦損癌風險
- 卡尼"跪"了:對美關稅近"清零" 全網怒轟
-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