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2-03-22 | 來源: 外灘TheBund | 有1人參與評論 | 專欄: 李娜 | 字體: 小 中 大
李娜想了想,笑著說
“就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呀”
上個月底,李娜度過了自己40歲的生日。
時隔多年,這次外灘君在上海見到她本人,依然扎起的利落馬尾,熟悉的健康膚色,身形和精神狀態都保持得和當運動員時並無二致,歲月似乎也沒在她臉上留下痕跡。
與人交談時,她的語氣平靜,嗓音不響,卻帶著一股氣定神閒的勁兒,和曾經網球場上脾氣火爆、大殺四方的狀態截然不同。
這樣的溫柔來自於身份的轉變——她現在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女兒7歲,兒子6歲,都是最淘氣又需要關懷的年紀。
李娜也會適當地出現在公眾視野中,和丈夫姜山一同亮相綜藝,出席品牌或慈善活動。
今年婦女節前夕,李娜來上海的目的就是參加一場和王珊珊、吳海燕、劉湘等其他領域運動員的“天生准備好”圓桌對談,同時為自己投入頗多心血的“撒開腳丫”公益活動站台,幫助更多女孩愛上運動。
01
一家四口的運動生活
李娜說,“孩子的媽媽”是現在自己最重要的身份。有了孩子之後,從沒進過廚房的李娜開始學著做飯。
“有一天我就躺在床上開始想,我自己最喜歡吃的菜,好像都是媽媽做的。等他們長大了,如果問他們最喜歡吃什麼菜,他們說不出來,因為媽媽從來沒給他們做過飯,不是因為忙而是因為懶,這對於小朋友來說是挺可悲的。”
碰到不會做的菜,她會先打電話給自己媽媽,從買肉開始一步步學。以前她總會覺得媽媽嘮叨,但現在她明白了。
“媽媽這個角色是世界上最難的。不管你是職業女性、演員明星還是運動員,其實都是很個體的,但當了媽媽以後,所有的計劃和作息時間都要以孩子為主,得把他們先照顧好了,我才有精力考慮自己的事。”
李娜覺得自己很幸運,在她看來,這一對小天使是自己領悟生活的新開始,他們在相互學習,一起成長。
她發現,有很多事情原來站在小朋友的角度來思考是完全不同的。
就像在超市裡大人推著購物車,都是從一米七的高度看著貨架,她偶然蹲下和孩子對話時,發現她們目之所及的世界完全不同。
李娜如今還是保持著每天慢跑10公裡的運動節奏,如果碰上疫情或天氣原因,也會在家騎自行車、跳操,做做俯臥撐、仰臥起坐,這些日常行為,其實孩子們都看在眼裡。
她和姜山會有意識地讓孩子加入運動中來,一家四口做俯臥撐的畫面非常有愛,孩子躺在媽媽身下,每做一下俯臥撐就親一下小臉蛋。輪到爸爸時,孩子就會騎在他背上負重。
這樣的耳濡目染之下,兩個孩子也都對運動有了很大興趣,跟著爸媽一起去游泳,今年借著冬奧的熱潮開始滑雪。
李娜在武漢長大,踩上雪板今年是頭一回,孩子看見雪比她更興奮,摔了也不覺得疼,就是好玩。
02
身為榜樣讓女孩子愛上運動
“如果孩子以後也決定走體育的道路,你會支持嗎?”
李娜想了想說,其實他們選擇任何一條道路,她都會大力支持,自己從小就是這樣一路走過來的,知道幹體育有多苦多累。
“只有自己決定過、苦過,當向往的生活真正來臨之後,他才會珍惜。如果什麼事情都幫他們去做選擇,他們可能不太會珍惜。”
從6歲起第一次拿起球拍,到32歲退役,李娜的童年和青春都留在了網球場上。
12歲那年,她跟父母認真談過一次,“這(網球)不是我的選擇,我不太喜歡”。但父母讓她堅持,她也就堅持了下來,一直到功成名就。
這個年紀更多的女生沒能堅持下來——根據調查數據,在全球范圍內,9至14歲的女孩放棄體育運動的概率是男孩的兩倍。
在最近的運動員圓桌對談中,幾位運動員姑娘也不約而同談到這一點,女生在十幾歲發育過程中,運動時會對周圍人的眼光非常敏感,有時候還會被操場上調皮的男生指指點點。
更大的問題在於,這個社會對於女生愛運動這件事的看法,是否存在著偏見。
“那個年齡段是叛逆期,如果運動時候感受不到身邊人的鼓勵,反而聽到什麼你一個女孩子幹嘛要那麼好動之類的,就很容易放棄了。”李娜這樣說道。
“別的女生都去逛街、購物,你一個人去運動,會覺得自己不合群,慢慢被孤立。”
比如“亞洲人不太適合打網球,很難取得好成績”,這樣的話李娜聽過太多次,至今耿耿於懷。
“有人說這是體質問題——請問是什麼體質問題?我在德國做膝蓋手術的時候,隔壁床70歲的德國老太太,和我的康復訓練計劃是一樣的。那時候我很吃驚,因為我會聯想到當年我姥姥或奶奶在幹嘛。”
她說,這樣的運動觀念,就是一代一代下來的,這並不是天生的體質,而是後天培養的。
03
與自己較勁的職業生涯
如今的李娜,家庭占了7成精力,還留了3成放在了工作上。
退役前她就做好了計劃,想開網球學校,這是她自己回饋網球的責任與方式——不一定要培養冠軍,而是為了更多當不了冠軍的孩子,為他們對網球的熱愛找一條出路。
“理想很豐滿,但現實還是有點骨感。因為體育是一個長線的教育,不是短期就能看到成效的,所以找一個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很重要,現在還在努力中。”
在球場上,李娜曾經代表著亞洲女球員最極致的力量打法,進攻端剛猛果敢,似乎永遠都不會跟外界妥協。
“我覺得運動員是一個很神奇的職業,站在球場上我們就是戰士,必須拼盡全力。”李娜說。
“有時候上場前你知道自己狀態不好,也必須要裝得像打了雞血一樣,其實內心是很抵觸的。但裁判沒有說比賽結束,你就沒有輸,就是在這樣不斷挑戰、突破的過程中來提高自己。”
這樣的較勁,從她16歲成為職業選手時就開始了,當時有媒體問她最大的夢想是什麼,她說希望能打到職業前十,“我知道這個目標很難,但我會努力。”
04
懷念那個不妥協的自己
現在,李娜還挺懷念以前這種較勁的那種感覺,也會懷念那種獨自上場的壓力感,“是那種壓力感推著我往前走的,現在生活當中不可能了。”
她變得更柔軟,會在生活中妥協,今天辦不成就算了,明天再說。
“被觀眾認可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如果太多人在看著,我不太確定運動員們能不能在場上保持專注,因為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
她明白,人們看待“運動明星”的方式早已和十年前不一樣了。以前的運動員只在於場上,大家並不了解他們的真實生活,但現在粉絲想看到他們更多場外的樣子。
“特別是這幾年,環境變化太快了,我也在慢慢適應年輕人的想法。(年輕運動員)不可能再按照原來我們那時候的生活方式來生活的,完全不一樣,這也是我正在學習的東西。”
對於後輩運動員,李娜說,享受外界的目光沒什麼問題,但還是盡量能在專業上有所區隔。
“因為你的社會影響力,是建立在自己專業領域的基礎上的,在自己的專業站穩了,才有能力去創造改變。”-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李娜出家27年 母親陪她住寺廟 如今她們怎樣
- 該不該批評鄭欽文?看看李娜的"贏球秘訣"
- 李娜:網球帶給了我一切,可是我好像還是不太愛它
- 停電威脅中 戛納電影節順利落幕
- 加國稅局17億元支票未兌現 或是你
- 今早3.8級地震 黃石超級火山要噴?
-
- 著名越南餐廳創始人多倫多機場猝死
- 不少人被8小時睡眠論忽悠了 其實…
- 力邦藝術港 展覽活動拍攝場地租賃
- 用青春換來2000萬的Coco 已經走上了另一條大道
- 陳羽凡白百何離婚後,50歲發福認不出,兒子像媽
- 美國妹子iPhone丟了 定位竟飄到...
-
- 誰替拜登發號施令?川普誓言嚴懲幕後操控者
- 四川宜賓一紡織公司發生火災,警方介入調查
- 出事11年後黃海波轉教表演 2部戲至今未播
- 《藏海傳》:藏海這個人,能力很一般,但運氣真不錯
- 這部"三無"國產動畫讓王俊凱周深首次獻聲
- 鄭曉龍《藏海傳》:但凡肖戰演技精湛一點,才能壓住這群王炸配角
-
- 有的部門已經癱瘓,解放軍中人心惶惶
- 溫哥華貸款經紀 解決各類疑難貸款
- 多倫多地鐵殺人案 中國男子被判終身監禁
- BC省拖車內發現去年失蹤男子屍體
- 男子偷渡境外網絡賭博:非法獲利171萬獲刑6年半
- 淡出烏俄和談?川普:不是我的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