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2-10-01 | 來源: 讀者 | 有3人參與評論 | 專欄: 李宇春 | 字體: 小 中 大
意外被困在高速公路的服務區一連數日,會有多崩潰?
海拔4000多米,白天曬,夜裡冷,周圍人說著你聽不懂的方言。沒法洗澡,只能在車上過夜。
除了機械地刷手機,好像什麼也做不了。
你會不會焦躁,憂慮,或恐慌?
那個叫黃雅莉的姑娘,就這樣被困在青海果洛的高速服務區6天。
可她反而很開心。
“簡直是過年。”
服務區沒有浴室,只能在洗手池洗頭,在廁所隔間洗澡。
她卻高高興興提著桶一趟趟跑去打水。
“就像小時候一樣好玩。”
高原日曬充足,這麼好的太陽,可不能浪費。
在服務區院牆一角拉上晾衣繩,晚上睡覺,裹著曬足一天的被子,深呼吸。
“那是太陽親吻我的味道。”
條件有限,也要好好吃飯。
支起小鍋,做一道簡單的菜。
興致來了,還能顛個勺。
夜幕之下,與朋友圍坐一起,看著電視,數著流星,許著願。
這無趣、焦慮的日子,竟也能過得驚喜連連。
幾天前,黃雅莉在網上分享出這趟特殊的“被困之旅”,意外火上熱搜。
很多人念起她的名字,思緒被拉回到17年前的那個夏天。
那個夏天,沒有智能手機,沒有那麼多網紅爆款。
卻有一群“想唱就唱,唱得響亮”的女孩。
我們發著短信,一票一票把她們送上更高的舞台。
黃雅莉獲2005年超級女聲全國第六(最右)
可那個夏天結束後,黃雅莉漸漸“消失”了。
她的歌,已很少聽見;她的身影,更很少看見。
直到17年後,她以一種不同於歌手的身份再次出現在我們面前。
才發現,這個“過了氣”、被遺忘的女孩,其實早已過上了“向往的生活”。
2005年,超級女聲的舞台上。
黃雅莉一首《殺破狼》,豪情又悵惘。
16歲的她在聚光燈下出道。
第二年就有知名音樂人為她專門創作《蝴蝶泉邊》。
她清麗的嗓音,唱著輕淌的泉,淡淡的雲,唱成了一代人的回憶。
但這一行,新人輩出。
除了那首《蝴蝶泉邊》,黃雅莉好像再無其他膾炙人口的歌曲。
有資方承諾為她辦演唱會,可她興沖沖准備好一切,對方突然撤資。
理由是不賺錢。
就像一個正在努力攀爬的人,被人不由分說撤去了梯子。
後來那些年,黃雅莉唱歌、發歌,甚至出書、演戲。
努力想把自己留在大家的視線裡,卻始終不溫不火,難起水花。
那個當初削尖了腦袋闖進娛樂圈的女孩,最後能握住的,只是一陣煙般的名氣。
甚至直到今日都有人問她:
“當年唱完《蝴蝶泉邊》,你去哪了?”
也是直到前年,一檔綜藝上,王鷗去拜訪黃雅莉。
節目鏡頭拍下她在北京的家。
我們才知道,這些年,黃雅莉在過著什麼“神仙日子”。
出道十幾年,黃雅莉依然買不起北京的房子。
她在京郊租了一棟帶院子的老房子。
但租的房子並不是她夢想中家的樣子。
她心裡的小窩,如她畫中一樣。
在藍天下、綠樹旁,溫馨,寧靜。
既然現實與夢想有差距,那就想辦法讓它變得更美好。
“房子是租來的,但生活不是。”
黃雅莉開始自己動手。
她將原本普通的二層別墅,塗成簡約的顏色,又勾上高級的線條。
東側的牆邊,原本長滿了雜草。
她鏟除、規整,辟成了一個蔬菜院子。
隨時隨地就能吃上最新鮮的瓜果蔬菜。
西側庭院裡,一棵大樹懷抱著屋子。
鮮花和植物,可以點綴一切。
壞掉的馬桶,也可以養育出新的生命。
最可愛的是屋子裡面。
她換掉繁瑣的裝飾,摘下冗舊的窗簾,重塑壁爐,為沙發穿上新“衣服”。
復古冰冷的客廳,頓時變得溫馨。
素色的餐具,毫無點綴的餐桌。
她拿起筆填補著生活的色彩,桌布在她筆下,成了一條蔚藍的長河。
托起筷子的,是暢游在其中的小人。
她將生銹的窗戶防盜網,做成餐廳工業風吊頂。
把廢棄的樹枝,改造成院子裡獨特的燈飾。
房子裡的每一樣東西,都是她一針一線、一釘一鉚做出來的。
就連掛在客廳滿牆的畫,也全都出自她的手。
還有讓她無比快樂的廚房。
喊來三兩朋友,烹著人間煙火。
原來“消失”的這些年裡,黃雅莉在一點點搭建著自己的生活。
也有人問她:費這麼多勁布置租來的房子,萬一哪天房東不租了呢?
她說:
我不知道多少年以後我會有能力買一套這樣的房子,也不知道到那時是否還有精力去打造一個這樣理想的家。
這些都是未知數,可眼下的,卻是我最真實的生活。
她給她的小屋起了個名字:山田心。
山:有親人朋友,如泰山可依。
田:有四季三餐,便衣食無憂。
心:有熱愛生活的心,就稱心如意。
娛樂圈紛紛擾擾,追名逐利。
她努力在粗糙卻真實的生活裡,重建內心的秩序。
前去拜訪的王鷗感歎:“她是真正在生活,而我只是活著......”
黃雅莉曾把自己比喻成一只山雀。
不是麻雀,愛在城市中飛翔;不是金絲雀,精致得被關入籠中。
而是野蠻生長,普通卻倔強,只向往叢林和自由。
於是,她又為自己打造了一個“移動的家”,想飛得更遠。
那是一台5平方米的房車。
為了買下它,她幾乎掏光剩下的積蓄。
房車空間有限,為了帶上足夠的東西,去更遠的地方。
黃雅莉從頭到腳,自己測量、設計,重新布置空間。
光是圖紙,就改了好幾版。
她為廚房設計櫃子,盡可能地安排進足夠的空間。
冰箱,烤箱,水池,餐具,調料瓶......
滿滿當當,卻整整齊齊。
廚房另一邊,有餐桌,有工作台。
合上床板,二層便是她的臥室。
打開車門,車外是鳥鳴的自在,車內是溫暖的安心。
駕著這個5平方米的家,她走在滇藏線上。
去了歌裡的蝴蝶泉邊,去了喬小刀的“荒野之國”。
在林芝,5個小時的風雨、大霧後,她看到了南迦巴瓦峰的金頂。
有人在這工作7年,從沒見過這座山峰的全貌;有人等待許久,最終放棄。
也有人只是路過,就剛好遇見。
她說:“不羨慕剛好遇見的人,也不為錯過的人惋惜。我只感恩,我願意等待,它就與我呼應。”
在西藏,她把自己畫的“大地之樹”掛上路標。
那是附近的一處景觀,由土地的溝壑形成,航拍可見。
只不過,站在地上的人們根本看不見全貌。
為了讓更多人看到這棵“樹”,黃雅莉畫下它的形狀。
“希望人們往後再路過一片荒蕪時,也能感知到生命的無限可能。”
像一只始終飛翔的山雀,黃雅莉去了每一個想去的地方,做著每一件想做的事。
哪怕有時,只是喜歡某一片森林。
便停下來,吹一吹林間的風,聞一聞地上的花。
哪怕只是沿途撿起了被遺棄的空飲料瓶。
也能做成星星燈,點亮夜空。
用喜歡的東西填滿房子,用熱愛的事物填滿生活。
按理說,她的事業根本算不上很成功。
可為什麼她還能如此享受生活?
黃雅莉也問過自己這個問題。
她的答案是:
“生活的樣子,沒有統一且標准的答案。但生活的本質,在於盡可能追求內心的熱愛,並盡全力去實現。”
之所以寫下黃雅莉的故事,是因為最近我總在想一個問題。
1930年,經濟學家凱恩斯曾預言:
到2030年,人們會因為無所事事而煩惱。
他的理由是,到那時候,人類的生產力已經夠高。
可今天看來,這個預言顯得那麼不真實。
在離2030年無比接近的現在,“無所事事”這個詞對我們來說,只是個奢望。
凱恩斯說錯了嗎?
未必。
我們的生產力確實很高了,機器、車間、流水線,制造著我們衣食住行的必需。
就像我媽,一位農村婦女。
每次從老家來城裡看我,在琳琅滿目的商場服裝店裡,總會感慨地問我:
“你說,哪怕全世界的服裝廠都關停,人類是不是也起碼十年有衣服穿,不會凍死,為什麼要生產這麼多衣服呢?”
話糙理不糙。
正如前兩天熱搜上那個消息:
“全球四天工作制”試驗,大部分試點公司都能成功。
那為什麼很多人依舊像陀螺一樣,越來越忙?
因為忙著搶奪資源,滿足欲望。
滿足諸如“這個手機出新款了不買就老土了”的欲望;諸如“車子象征身份,手表彰顯品味”的欲望;諸如“放假別人出國游,我宅在家很掉價”的欲望。
不滿,不平,於是拼命占有。
結果發現,還是擠不過二八定律、馬太效應。
最後,活得越來越擰巴。
黃雅莉的生活,讓我看到了活著的另一種方式。
我時常會想起很久之前看到的一個畫面。
那是一個春天的上午。
在城市一個很繁忙的路口,地上是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人行道,喧鬧無比。
空中是交錯的高架橋,高高低低把天空切得七零八落,不同的道路伸向城市不同的角落。
每輛車,都疲於奔命。
每個人,都焦急地等待紅燈倒計時。
我也打了輛車,駛過高架,開往遠處的目的地。
但當我看向窗外,路口中心、高架下方,有一塊小小的綠化草地。
來源:全景視覺
有一個男孩,躺在草地上,雙手交錯抱在腦後,一只腳搭在另一條腿上。
一輛共享單車,停在他的身旁。
他在曬太陽。
在所有人都不知為何奔波的時候,他在享受春日上午的太陽。
我隨著他的目光,看向天空。
突然發現,我好像已經很久,沒有好好享受過這樣一個好天氣了。
我們太熱衷於追求有意義、實用的人生。
可誰又能斷言,背上名牌包、住進大房子就一定是有意義的,而為一個好天氣駐足、為一點小小的樂趣用心,就是無意義的?
也許多年以後,關於那個春天的上午,那個男孩,擁有的會是一整段愜意的回憶。
而我想起的,只有復制黏貼般的空白。
可遲早有一天,人要靠回憶活著,畢竟衰老是件很漫長的事。
是時候嘗試用一種新的方式生活了。
既然上下班都是種掙扎,那就嘗試聞一聞街邊面包房的香氣,留意路邊樹木發芽的姿態。
即便生活裡都是瑣碎,那就在漂亮的衣裳、認真的吃喝裡,尋找微小的美好。
縱然日子是片荒漠,但我們總要為自己尋找綠洲。
世俗的成功,也許是擁有財富、權勢、名氣。
但活著的意義,一定是把世間的美好內化成人生的經歷。
懂得享受,也懂得自由。-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春晚第二次彩排,沈騰、馬麗、李宇春等現身
- 張頌文證據再升級,竟然還牽扯李宇春和林志玲
- 《聲生不息》李宇春教陳小春唱高音,古巨基情商高,容祖兒扛笑點
- 巨人網絡史玉柱,一個被兄弟們坑慘的老男人!
- 加國滑坡致巨大天坑 房子瞬間沒了
- 醫生警告:北美多地爆危險新冠毒株
-
- 炸彈威脅 293人航班機場緊急疏散
- 好消息北岸巴士線延伸至Metrotown
- 拜登確診這癌晚期 為啥沒有早發現
- 李乃文太痛了!更換頭像後,再發長文悼念朱媛媛:下輩子再做朋友
- 以原價回購 大溫發展商為樓花拼了
- 力邦藝術港 展覽活動拍攝場地租賃
-
- 大溫油價展望 夏季駕車終於輕松了
- 20年來加國暑期就業從未如此糟糕
- 真要"棄"台?盧比歐:台自衛能力成嚇阻關鍵
- 大溫議員:BC應加強市政支出的監督
- 印度控中國向巴提供衛星支援 曝北京反應
- 俄烏戰爭帶給朝鮮"沸騰"的經濟(圖
-
- 溫哥華牙醫診所 經驗豐富服務全面
- 與李晨分手6年!范冰冰520罕發聲:還過嗎?
- 梅德韋傑夫警告:這是烏克蘭最後的機會
- "我的房子,寧可空著也不租給老人"...
- 與川普通電話竟談及梅拉尼婭 普京"爆料"
- 有的部門已經癱瘓,解放軍中人心惶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