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2-11-19 | 來源: 竹昂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成人教育 | 字體: 小 中 大
世俗就像一座圍城,城裡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
對於王青松與張梅來說,他們就是想要出去的人。
曾幾何時,兩人都是恢復高考之後的天子驕子、北大高材生,畢業後更是北大拿著高薪的教師。
但是在1998年和2000年,兩人卻前後作出了告別世俗、隱居山中的決定。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銷聲匿跡11年,夫妻倆人卻又在2011年向外界釋放出想要回歸世俗生活的信號,到底怎麼回事?寒門貴子
故事的男主角是王青松,1957年生於洛陽新安縣。
家在農民家庭,所以王青松從小就知道,要想過更好的生活,只能靠自己努力。
由於成績非常優秀,而且擁有著遠比別人更厲害的記憶能力,1974年王青松被破格調到了信陽地委做了一名機要員。
機要員的工作就是要熟記大量的人事信息,但是令所有人沒想到的是,王青松竟然可以一天把500多個電話號碼倒背如流。
這讓他在單位工作非常得心應手,頗得領導的信賴。
1979年,國家恢復高考,王青松成為了那一屆的高考生,並且以極其優異的成績,被北京大學國政系錄取。
北大的國政系,絕大多數畢業後都會考編邁入從政道路。
但是王青松並不想走這條路。
他天性好自由,也因為貧窮的家世對世俗奢華的生活充滿希冀。
所以在1983年本科畢業那一年,他又考取了北大法律系研究生。
當時國內商業氣息煥發勃勃生機,有非常多的企業需要專業人才提供法律援助,王青松認為,這會是自己很好的一條淘金道路。
但是,就在碩士畢業那一年,一場意外之喜突然打亂了他的計劃,使得他放棄了走律師賺錢這條路。
當時國內非常流行養生熱,有非常多趕時髦的有錢人推崇氣功、練武與膳食養生。
湊巧年輕時的王青松師從老家的一位氣功師傅,這讓他看到了賺錢的新門路。
為了使自己成為養生課的資深講師,1986年王青松留在了北大任教,並很快憑借自己的聲望與扎實的講課功底,辦起了養生課堂。
養生課堂不是公益的,以盈利為目的。
雖然學費高昂,但還是從全國各地吸引了非常多的學生趕來交錢聽課。
風口總會過去。
養生熱的風潮平息後,養生課帶來的盈利也越來越少,王青松只能再次回歸課堂,規規矩矩地當起一名大學教師。
兩年開辦養生課堂的經歷,除了挖到第一桶金之外,王青松可謂收益良多。
不僅讓自己對哲學煥發出濃厚興趣,更認識了後來自己的靈魂伴侶張梅。
養生課停辦之後,王青松就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學習哲學上,並嘗試考取湯一介的哲學博士研究生。
盡管王青松考試的成績非常優秀,但是湯一介教授卻認為:
王青松此前因為開辦養生課爭議太多,並且對世俗名利的追求過多,很難在哲學領域有高的成就,所以直接拒絕了王青松成為自己的博士研究生。
與此同時,妻子張梅的工作同樣難見起色,夫妻倆嘗試對更高層次精神生活的追求,漸漸被打擊得體無完膚。
王青松一生要強,從小到大幾乎沒有遇到過不順心的事,導致他陷入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苦悶與惆悵中。走進大山
1995年,王青松與張梅來到河北與北京交界的山脈度假。
沒想到,山村靜謐與世俗無爭的生活,很快令夫妻倆再也無法割舍,遂在這裡租了十幾畝地,還租下一座房子,一到節假日就到這裡居住。
一邊是世俗生活無盡的壓力,另一邊則是療愈的山村田園生活。
在試住沒多久後,兩人便作出了徹底與世俗告別,隱居山林的打算。
1998年,張梅突然從北大離職,離開人們的視野,沒有人知道她去了哪裡。
就在周圍的同學與同事還沒有反應過來時,2000年王青松也從北大離職消失了。
對於王青松與張梅的消失,很多人都搞不清楚狀況,根本不知道他們去了哪裡、幹什麼。
隱居後,王青松拿著此前開養生課賺的錢,一口氣承包了當地2500畝土地。
對於這些土地,王青松有自己的規劃。
挑一處環境好的地方,首先建一幢供自己與妻子居住的房子。
此外,還要有幾十畝拿來種植瓜果蔬菜和其他賣錢的農作物。
剩下的大片土地,他打算拿來種果樹或其他林木。
他要把這片地方,打造成自己與妻子的世外桃源。
為了追求純粹的原生態與別具一格,王青松親自動手設計並燒制建房子所需要的泥磚與青瓦,然後和工人們一塊一塊按照圖紙壘上去。
房子的旁邊,他留下了40多畝的肥水田。王青松在這些田裡種植滿足日常食物所需的蔬菜和糧食。
比如,玉米、水稻、高粱、白菜、番茄、南瓜、番茄和地瓜,一應俱全。
有了糧食蔬菜,還要有牲畜,王青松與妻子又在離家不遠的小山坡,圈起了一個十幾畝的小農場,裡面養了牛羊、雞鴨。
後來由於需要運輸東西,也養了馱運糧食和貨物的騾子。
張梅喜歡在家門口用石磨磨糧食,所以又有了一頭毛驢。
每天夫妻倆人男耕女織,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聽著遠處農場傳來的牛羊哞鳴,看著家裡的柴門犬吠,漸漸讓他們忘記了世俗的生活與紛紛擾擾。
為了讓自己的隱居生活不受外界的打擾,夫妻倆人謝絕外界的一切拜訪。
哪怕是親人沒有得到他們的允許,也不能輕易踏進這一片“方外之地”。
為了追求絕對自然的環境,夫妻倆人甚至不使用任何有化學與電子污染的產品,像電視、手機,洗發水、洗潔精都不用。
為了滿足日常洗滌與衛生需求,張梅會從山上找來皂莢,然後發泡後用來洗衣服或者洗頭發。
牙膏也不用,而是用草木灰磨碎,然後做成漿糊狀態直接當牙膏用。
山裡的糧食在農忙時豐收了,王青松一個人幹不過來,也會從外面找幾個工人過來。
對於工人,王青松有著自己的條件:
1、不允許他們在山裡吸煙或帶入電子與化學產品;
2、不管飯,因為夫妻倆做不了適合工人吃的食物;
3、工人必須把自己制造的垃圾帶出去;
4、不管住;
5、不允許任何人接近他家的房子,因為外人的氣味會污染家裡的環境。
在如此苛刻的條件下,很多不熟的人大多不願意來,來的都是當地與他們夫妻熟稔的鄉裡鄉親。
其實在外界看來,這對夫妻雖然看起來有點不近人情,但是本質上心腸還是非常熱的。
山裡種的瓜果蔬菜或者農作物吃不完,平日裡夫妻倆可沒少往山裡的百姓那裡送。
所以願意到王青松農場打短工的,大多是不在意條件與工資、知根知底的人。
後來,夫妻倆迎來了自己的孩子小宇。
孩子出生後,這個與世隔絕的小家庭一下變得熱鬧了起來。
兩人的父母來的次數也多了起來。
但夫妻倆從來不讓老人們進屋子,而是在家門口的石凳子上坐。
原來長久與外人隔絕的生活已經讓張梅養成了一種習慣:
呼吸純天然空氣。
一旦家裡混入外人的氣味,張梅聞起來都會葷腥得難以呼吸。
為了方便小宇晚上念書寫字,王青松破天荒從外面買來了第一個電子產品——太陽能蓄電板。
平日裡這塊蓄電板曬一天太陽,就可以維持一家人好幾天照明用電所需。
看著小宇健健康康地長大,夫妻二人別提有多開心了。
一到晚上一家人圍著吃飯其樂融融的樣子,更加讓夫妻二人打定了一輩子生老於斯的信念。一切為了孩子
但隨著小宇慢慢長大,一個令夫妻二人無比困擾的問題馬上出現了。
孩子需要接受教育,更需要接受社會與科學的教育才行。
每當在家裡抬頭看到天上的飛機,外面工人帶來的新鮮玩意兒時,小宇總會表現出非常濃厚的興趣圍著媽媽尋根問底。
“媽媽,天上飛的大家伙是什麼?”
“媽媽,為什麼山外的人和我們不一樣?”
“媽媽,我聽工人叔叔說山外有學校,學校是什麼?”
“媽媽,山外面是怎樣的?也和我們一樣嗎?”
……同樣的問題,小宇也不止一次追著爸爸問了個遍。
每次夫妻倆每次都會耐心地給孩子解釋,天上的是飛機,學校是孩子們讀書學習的地方……
但久而久之隨著孩子對這個世界了解得更多,夫妻倆卻越發惴惴不安起來。
孩子總要長大,也總要接受教育,認識外面的世界。
山裡與世隔絕的生活雖然美好,可王青松與張梅覺得,這或許並不是小宇該有的人生。
他們有權力決定自己的生活,卻沒有權力剝奪小宇受教育的機會,更不能自私地阻礙他對這個世界的認知。
孩子是兩人最愛的人,想想若幹年後他只能在山裡放羊種地,做一個山野小子,夫妻倆越發覺得後怕。
於是,為了小宇,夫妻倆首次打算回歸世俗的生活。
2011年3月19日,曾經北大畢業的新華社記者唐師曾,突然接到一個陌生電話,聽到電話那頭是自己失聯十幾年的老同學王青松,唐師曾激動不已。
唐師曾與王青松是大學室友,同學裡就屬二人關系最好。
此次決定走出大山回歸世俗,王青松第一個便邀請唐師曾進山作客,順便幫他出謀劃策。
唐師曾按照王青松給的地址,一路驅車近百公裡,又抄小道走了好幾公裡,這才來到王青松的農場。
此時王青松正在家門口的石桌上,擺好了候客茶。(茶葉是山裡自種自炒的苦丁茶)
見到自己掛念十幾年的老同學時,唐師曾幾乎驚呆了。
曾經的王青松西裝革履,一副文化人的紳士裝扮。
眼前的人卻蓬頭垢面,皮膚粗糙而黝黑,穿的衣服也補丁重重。
再看看當年氣質出眾的白美人張梅,如今儼然一副山村農婦的模樣,渾身上下透著一股“土氣”。
但是,唐師曾注意到,他們的眼睛煥發出的光芒依舊閃爍,連笑容都那麼真誠。
這讓他一瞬間明白了,老同學當年為什麼做出那樣的選擇。
王青松告訴唐師曾,自己想讓小宇接受外面的教育,但是自己隱居十幾年,一時半會還不知道如何適應外面的生活,也擔心小宇一下接觸外面的生活會不適應。
與此同時,王青松還表示,自己當初積攢的錢,如今幾乎花銷殆盡,而小宇回歸世俗方方面面都需要錢,自己這幾年寫了一本作品《新桃花源》,希望唐智曾可以幫自己聯系出版社發表。
唐師曾回去後,王青松與張梅要回歸世俗的消息一下就傳開了,許多人都跑來向唐師曾打聽兩人的情況。
其中有一名當初與王青松關系相當不錯的富商,想方設法地從唐師曾那裡弄到了王青松的地址,並驅車幾百公裡來到了山裡。
見到王青松那一刻,這名富商一下激動得眼淚奪眶而出,一下抱住王青松說:
“你們本可以過上人人艷羨的生活,為什麼要吃這種苦。你們如果需要錢,需要多少和我說,我給!”
後來唐師曾與王青松打聽兩人重聚的情況,王青松表示自己婉拒了他的幫助。
“從他當時說的話與神態,我看得出來,他正在身處高位的崩潰邊緣。”
王青松看來,自己相比這位同學簡直好太多了。雖然不富裕,但是內心卻富足,沒有他那麼多的壓力與憂慮,這就是他所追求的東西。
2011年下半年,王青松與張梅開始面對外界的生活。
雖然一家人仍舊生活在山裡,過著以往隱居的山間農牧日子,但是卻不再抵觸外界的新鮮事物與人。
家裡仍舊不讓外人進來,但是有了電視和更多小宇愛看的書籍。
與此同時,夫妻倆也給小宇在山下請了一位老師給他蒙學,准備長大些後再讓他回歸社會到學校學習。
山裡這一家三口的生活,從此開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2022年3月,唐師曾向外界透露,如今小宇已經是高中生了。
他現在已經在北京的公辦高中寄宿學習,正在老師與父母的悉心教育與關懷下健康成長,不必擔心小宇的成長會出現狀況。
據悉,如今王青松與張梅仍舊活在山裡,但是與外界的交流明顯多了起來。
他不僅搞文學創作,還搞了一個對外農產品合作社,種植的大量糧食每天都在源源不斷地往外銷。
因為知道他們家的農產品是絕對的綠色無污染,所以他們的產品總是供不應求。
對於一家人的未來,王青松與張梅充滿了信心,坦言他們已經在隱居與世俗之間,找到了一條平衡的道路。
參考資料:《洛陽籍北大教師王青松,遁入深山當隱士》——洛陽網-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野蠻生長的60歲姐姐 年下戀無養老規劃
- 一個家庭最大悲哀:父母向孩子借運
- 中國家庭主婦46歲學畫畫 潑辣生猛
- 王安宇又賭對了!陷入我們的熱戀預告"炸鍋",謀女郎出場質量棒
- 溫哥華匯款/外幣兌換 匯率最優安全
- 租房給這種人 加拿大最冤種的房東
-
- 最近大溫將舉辦的大型招聘會匯總
- 大溫房市新現象:房源多買家看花眼
- 巨人網絡史玉柱,一個被兄弟們坑慘的老男人!
- 趙薇曬高清自拍配文意味深長 臉上印子很怪異
- BC男子中50萬 稱像釣上一條大鱒魚
- 認識這大溫新型詐騙的嫌疑人嗎?
-
- 態度"急轉彎"?賴清德將兩岸統一比作"公司並購"
- 與川普通電話竟談及梅拉尼婭 普京"爆料"
- 加國慘 財政狀況惡化超其它G7國家
- NASA:太陽耀斑爆發可能致全球停電
- 朝鮮派兵援俄惹禍:烏克蘭或向國際法院起訴金正恩?
- 20年來加國暑期就業從未如此糟糕
-
- 俄需要達成怎樣的特別軍事行動結果?普京回應
- 潛在通脹升 央行6月降息概率下降
- 報告稱大溫4月份公寓銷量下降20%
- 溫哥華資深貸款專家 解決貸款需求
- 大溫附近男子被狗咬傷後被棄路邊
- 印度國防智庫:中國直接參與了印巴沖突
-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