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2-12-01 | 來源: 看看新聞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米歇爾 | 字體: 小 中 大
這場“中國行”創下了多個“首次”:它不僅是米歇爾出任歐洲理事會主席後的首次訪華,也是2018年7月以來,歐洲理事會主席首次訪華。同時,這也是黨的二十大之後,中國和歐盟機構領導人的首場正式會晤。
“在緊張的地緣政治和經濟環境背景下,這次訪問是歐中雙方展開接觸的一個及時機會”,歐洲理事會官網介紹米歇爾此訪時如是表述。
“四點看法”引領中歐關系發展
12月1日上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同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舉行會談。
習近平指出,米歇爾主席代表歐盟全體成員國在中共二十大結束後不久訪華,體現了歐盟發展對華關系的良好意願。中歐關系保持向前向上勢頭,堅持互利共贏,符合中歐和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在談及中歐關系未來發展時,習近平提出了四點看法,包括秉持正確認知、妥善管控分歧、開展更高水平合作以及加強國際協調合作。
特約評論員吳學蘭表示,習主席的四點建議非常重要,為中歐關系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中歐之間沒有根本戰略分歧和沖突,歐洲首先要對中國形成一個正確的認知,找准自己的位置,這是談論中歐關系發展的基礎。
其次,中歐歷史文化、發展水平、意識形態存在差異,雙方在一些問題上看法不同很正常,應該以建設性態度保持溝通協商,妥善管控分歧。而黨的二十大剛剛勝利閉幕,習主席也介紹了中共二十大的重要成果,進一步強調中國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等重要主張,期待歐盟成為中國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重要伙伴,推動各領域對話合作取得更多成果。
而米歇爾和歐洲理事會同樣也把“接觸”與“再平衡”作為此訪的總基調。本月在印尼巴厘島二十國集團(G20)峰會上,米歇爾就表態,“歐盟需要重新平衡與中國的關系,傾聽對方、促進理解顯得至關重要”。隨後,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在歐洲議會對華關系辯論上再次強調,“與中國的溝通渠道必須暢通,歐盟不會效仿美國對中國采取嚴厲政策”。
“歐洲對華政策似乎正在變調,歐洲需要在中國問題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不能什麼都看美國的臉色,但同時也必須在中國和美國之間找到一個‘度’,這是米歇爾此訪想要尋找的答案”,吳學蘭說。
中歐投資協定“柳暗花明”?
歐洲作為中國快速發展的重要伙伴,米歇爾在此次會談中,也特別提及與中方深化經貿合作的相關內容。
吳學蘭注意到,中歐投資協定進程等方面出現了積極的變化。米歇爾在會談中表示,“歐方願同中方繼續推進歐中投資協定的進程,增強供應鏈穩定互信,深化歐中各領域互利合作”。
2020年12月,中歐經過6年多談判,宣布如期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然而去年5月,歐盟追隨美國以所謂“人權”理由首次對中國個人和實體實施制裁,致使中歐關系陷入低谷,歐盟單方面擱置了包括中歐投資協定批准程序在內的多項重要合作。與此同時,歐洲個別國家和政客開始鼓吹與中國經濟“脫鉤”,減少對華依賴。
然而,中歐早已形成強大的經濟共生關系,人為破壞難以阻礙中歐經濟向前發展。今年前10個月,中歐貿易額達到7114億美元,增長6.3%。中國保持歐盟第一大貿易伙伴,歐盟繼續成為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
中國商務部12月1日表示,中歐投資協定是一份平衡、高水平、互利共贏的協定,有利於中國,有利於歐盟,有利於世界。中歐雙方應共同努力,推動協定簽署生效,早日惠及雙方企業和民眾。
“歐方期待借中歐投資協定的重啟,使中國經濟的良好發展勢頭帶動歐洲脫離經濟泥淖”,吳學蘭說。米歇爾訪華前一周,英國、德國、法國的多家媒體援引歐盟官員的話稱,米歇爾此訪聚焦的核心內容之一,就是重新推動歐中經貿合作。
“中歐在數字經濟、新能源、綠色經濟、環保等等多個領域都有合作增長點,而且在諸多全球共同的難題方面,中國都有自己的方案,米歇爾來聽聽中國的見解,或許對解決歐洲的難題有所助益。而中歐經貿合作的穩步前行,關鍵在於歐方要擺正心態,以務實的態度保持戰略自主”,吳學蘭表示。
歐洲對華分歧難統一
最近一個月,中歐高層線下互動頻密。上個月初,德國總理朔爾茨最先開啟“破冰之旅”並拿下千億訂單。隨後,在G20巴厘島峰會期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密集會見法國、荷蘭、西班牙、意大利等歐盟國家領導人。而在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訪華之後,法國總統馬克龍也有望於明年初訪華。
“盡管歐洲一再追隨美國四處揮舞貿易與制裁大棒,但美國卻屢次為維護自身利益坑害盟友”,吳學蘭說。不管是在輸歐天然氣上“坐地起價”,還是出台《通脹削減法案》對歐洲制造業“釜底抽薪”,美國的霸凌行徑令歐洲國家自食苦果,也促使歐洲領導人重新將目光投向中國,在外交上尋求更獨立、更多元化的發展。
不過,吳學蘭也坦言,歐洲方面很難通過一兩次訪問,就完全統一歐洲國家對中國的態度,甚至徹底改變歐盟對華的強硬氛圍。“東歐、西歐、北歐國家的發展道路不一樣,外交政策不一樣,每個國家也都有自身在乎的利益,它們在對待中國的態度上存有溫差”。
比如,今年以來,隨著俄烏沖突、歐洲能源危機、經濟衰退等一系列問題接踵而來,以德國為代表的經濟強國希望加強歐中經貿合作,並借此推動本國乃至歐洲減緩經濟衰退;但以立陶宛為代表的個別國家,卻仍在追隨美國炒作所謂“人權”等議題,要求降低對華依賴。這也顯示出歐盟內部對華戰略的巨大分歧。
“一些歐洲國家願意和中國務實合作,但也要看到,在意識形態、價值觀等方面,中歐差異還是很大的”,吳學蘭說。“未來,美國仍然會拉著歐洲盟友一起來打壓中國,不排除一些歐洲國家將繼續對華強硬,對此我們應該心知肚明,做好准備”。-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52歲鞏俐:我每周要做4次 70歲米歇爾:沒問題
- 70歲米歇爾表白52歲鞏俐:嫁給我 我年入5億
- 溫哥華資深貸款專家 解決貸款需求
- 加拿大稅務局裁員280人 主要在這
- 大溫長周末赴美的客流量大幅下降
-
- 朱媛媛全家福公開!和媽媽共用一張臉,姐姐很美,哥哥身份曝光
- 大陸外交官出征日本"中國銀行" 被打臉
- 美國妹子iPhone丟了 定位竟飄到...
- 溫哥華在全球最佳城市排名暴跌!尤其這3項
- 辛柏青回應好友關心,李乃文頭七悲痛悼念,朱媛媛手機還能打通
- 游樂場預警 多地出現死傷央視曝光
-
- 加國工簽被卡死: 須證明沒搶本地人工作
- 美國員工收到"通知" TikTok也要裁員了
- 力邦藝術港 展覽活動拍攝場地租賃
- 反常新聞:李強替代黨魁,習多次缺席重要大會
- 七旬老人救孫傷人獲刑 改判後申請128萬國家賠償
- 罕見使用"清除"一詞,美對中發出強硬信號
-
- 美21州財政官員集體發聲:盡快給中國企業摘牌
- 25年來第一次 中國退居全球第三 信號不尋常
- 川普"大而美"的稅收法案 加劇美債擔憂
- 大溫附近男子被狗咬傷後被棄路邊
- 通脹數據出爐 加央行6月降息懸了
- 一文看懂肖戰《藏海傳》人物關系,面具人是誰?藏海仇家不止1個
-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