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3-04-02 | 來源: 牲產隊 | 有27人參與評論 | 專欄: 任正非 | 字體: 小 中 大
華為(专题)員工20.7萬,任老爺子沒有辦法把華為和20.7萬華為員工的未來賭在華為汽車上。
余承東現在很憤慨,很悲壯,也很失落,很委屈。他甚至在華為心聲社區上,公開喊話:“這個時代變了,這只會讓我們更加艱難!若幹年後,大家都會看明白的!留給時間去檢驗吧!”
為什麼任正非要嚴厲地打壓余承東,反對余承東在汽車領域使用“華為”品牌商標呢?在隊長看來,主要有三大原因:
一是,華為淨利潤下滑,現金流滿足不了造車需求。華為在2022年營收6423億元,微增0.9%,但淨利率大跌68.7%,只有356億,淨利率已經跌至5.5%,賬上現金流下降26.9%至1763億。
這個現金流看起來挺多的,可華為是一家不正常的企業,它的風險值很大。美國多次炒作,要對華為斷供所有芯片。這不僅威脅的是華為手機業務,華為通信業務中的5G宏基站在功率芯片、FPGA芯片、信號處理芯片等方面,也高度依賴於美國博通、德州儀器、ADI等半導體公司。華為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依賴於美國英特爾和AMD芯片,手機依賴於高通的4G芯片,華為雲依賴於美國英偉達的GPU。
可以說,如果美國對華為芯片全面斷供,華為通信、華為雲、華為手機、華為電腦等,都會面臨重大風險。
華為寒冬還不能說完全過去。在這種時候,豪賭汽車,任正非不敢冒險。當前的華為,守業大於創業。
二是,中國汽車領域還需要一個華為汽車嗎?還容得下一個華為汽車嗎?如果華為汽車真的做起來了,會擠死多少家同行?汽車業內會不會風聲(电视剧)鶴唳,群起而攻之?在美國制裁下,華為汽車不能出海,只能在中國內卷,華為汽車能走多遠?
華為造車的風險不僅要經受市場的考驗,更要經受美國的考驗。
華為不造車,看似保守,實則穩健。華為造車,看著蛋糕很大,可風險也很大。
三是,華為造車,合作伙伴怎麼看?要拋棄賽力斯嗎?已經談好的江淮、奇瑞、北汽、長安都要放棄嗎?難道華為要一次性背刺中國四大車廠嗎?汽車行業看起來很大,但圈子很小。全國就那麼幾家整車廠,華為要是一次性背刺賽力斯、江淮、奇瑞、北汽、長安,華為的智選車業務,HI業務和供應鏈業務可能就全都死了。華為孑然一身,獨闖天涯,高處可勝寒?
被華為深度捆綁的賽力斯也擔心淪為華為代工廠,自己推出了新的藍電品牌,一旦翅膀硬了,隨時准備單飛。
汽車產業不同於手機產業。湖北省政府可以拿出數億元的財政來補貼東風汽車廠,存在極強的地方保護主義。廣東省已經有比亞迪、廣汽、小鵬三大整車廠,還能投入多少資源去支持華為?
小米能夠落地北京,是因為北汽新能源不夠成功,可廣東省的比亞迪、廣汽、小鵬都已經是汽車領域中的一方諸侯。而今,中國新能源汽車格局大體已定,哪個地方政府還願意支持華為汽車?願意跟華為一起豪賭一個汽車產業的新未來?
造車,不僅要看市場,也要看各地的人情世故。
余承東想的是,華為不親自下場,汽車業務就無法做大做強。可任正非想的是,我寧願在汽車領域少賺一些,只去給車廠做雪中送炭,錦上添花的活,我也不要把華為集團放到火上去烤。
任正非要守住華為已經取得的成功,而余承東想要華為汽車去豪賭一個更大的未來。從造車角度來說,余承東的理念是正確的。可華為並不只是一家車企,而是一家根植於通信業務的全球化科技集團。
華為有三大業務,一是通信業務,二是企業業務,三是消費者業務。這三大業務構成華為的根基,而汽車業務只能算是華為的創新性業務,還屬於孵化培育階段,需要華為集團不斷輸血,遠沒到自負盈虧的地步。
蔚來董事長李斌說過,造車至少要400億儲備資金,這只能摸到造車的門檻,還不一定能成功。強大如蘋果公司,國內外環境比華為要好得多,卻在今年初解散了汽車團隊,8年造車,夢碎一地。和華為比,蘋果公司要錢有錢,要品牌有品牌,要人才有人才,要芯片有芯片,可為什麼蘋果公司遲遲不造車呢?
一個很大原因就是,汽車供應鏈太復雜了。蘋果無法對供應鏈實現如手機供應鏈一般的超強控制力,無法做到品控上的一致性,更無法在價格上獲得完整的控制權。除非蘋果像特斯拉一樣自建超級工廠,可投入成本太大了,蘋果也怕陷進去,爬不出來。
可余承東為什麼仍舊堅持想要搞“華為汽車”呢?這裡面有一個很無奈的原因。
余承東放下了往日的大吹大擂,有點悲情地自述道:“華為HI模式原先有北汽、廣汽、長安三家合作商,現在只有長安一家了。”
“國內合作伙伴中,新勢力不太可能在智能化上選擇華為,因為他們有他們自己的追求,為了市值、控制點,不會選擇華為。而國際的巨頭們,因為制裁的原因也不會選擇華為,傳統的車企如果怕失去靈魂的也不會選擇。”
余承東特意提到,原來大眾、奔馳、特斯拉都選擇了華為作為智能化解決方案供應商。但在美國制裁下,這些國際大廠全都終止了與華為的合作。
上汽、廣汽、吉利、比亞迪、長城因不想失去靈魂,也拒絕了華為。上汽選擇了投資地平線,成為了地平線最大的機構投資方,以孵化自動駕駛技術。在芯片上,上汽位於中國最強大的半導體創新中心——上海。為了布局芯片,上汽投資了20多家芯片公司。在車聯網技術方面,上汽早就牽手阿裡集團,也不太依賴於華為。
廣汽選擇的是全棧自研,利用廣汽研究院的人才和技術積累,重金押注,走自研自產自銷的道路。在3月份,埃安銷量都突破4萬輛了,更加堅定了單飛的決心。吉利汽車則是全資收購魅族,引入魅族人才,提升自己的軟件技術。比亞迪也是如此,全產業鏈自研,除了智能座艙芯片依賴於高通外,電池、電控、電驅、車規芯片均走自研道路,不需要華為。
長城雖然這兩年賣得不太好,但技術底子深厚,三電系統均自研。對這些大廠而言,華為只是一家普通的零部件供應商。
新勢力中的蔚來、小鵬、理想都在美國上市,不可能把身家性命押注華為。
留給華為的合作伙伴還剩誰呢?賽力斯、長安、奇瑞、江淮。其中,長安的親兒子深藍品牌已經獨立,與華為合作的阿維塔只是幹兒子。在扶持力度上,阿維塔是比不上深藍的。華為在阿維塔汽車中不持有股份,話語權有限,理論上,阿維塔隨時可以把華為踢出去,轉為長安自研。
就像廣汽一樣,當埃安的翅膀硬了,就把華為甩開了。等到深藍的翅膀硬了時,長安會不會把華為也踢出阿維塔呢?在新能源汽車時代,誰家做中高端品牌,依賴於第三方技術的?
余承東正是看清了這些,才決心把華為品牌與合作商進行深度綁定,讓這些合作車企深度依賴華為,不至於華為被先用後棄。
可現實很殘酷。余承東的個人奮斗還需結合華為的歷史進程。今天的華為是一家備受美國打壓的大集團,相比於開疆拓土,任老爺子更希望守住家業,守住華為。-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任正非女兒姚安娜戴上工牌 參觀工廠生產線
- 溫哥華牙醫診所 提供全面牙科服務
- 不敢回國的美國留學生,這個暑假注定煎熬
- 法官:7-11本可節省75萬加元賠償費
-
- 官方數據發布 自由黨碳稅說法徹底"打臉"
- 演員朱媛媛去世年僅51歲 她與癌症抗爭近5年
- 反轉了:加國總理卡尼稱會提交秋季聯邦預算
- 黑色素瘤在上升 沒擦足夠的防曬霜
- 大溫房屋被縱火 警方尋找三名嫌犯
- 智商爆棚 大溫"宅男"華裔小哥火了
-
- "就地死亡"!央視主播將"兩岸"喊"兩國"
- 有利買家 加拿大房價正進入調整期
- 胡錦濤罕見露面 傳政治局召開"廢習會"
- 唉!溫哥華又被貼上最不想要的標簽
- 罕見使用"清除"一詞,美對中發出強硬信號
- 大溫油價展望 夏季駕車終於輕松了
-
- 態度"急轉彎"?賴清德將兩岸統一比作"公司並購"
- 公寓市場正在放緩 買家都去哪了?
- 溫哥華資深貸款專家 解決貸款需求
- 拜登確診這癌晚期 為啥沒有早發現
- 反常新聞:李強替代黨魁,習多次缺席重要大會
- 雨天還開飛車?溫村汽車翻了底朝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