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3-31 | 來源: 世華資訊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啃老 | 字體: 小 中 大
在生命的後半段,本應是享受天倫之樂、安度晚年的時光。然而對於今年70歲的劉大爺來說,這段歲月過得格外“艱辛”。
劉大爺的一雙兒女早已成家立業,本來一家人和和美美,日子過得也蠻滋潤。
但自從幾年前劉大爺從單位退休後,原本平靜的生活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
一開始,劉大爺只是幫忙接送幾個孫子;後來,除了接送,劉大爺還要承擔孫子們的學費。甚至,孫子們的日常零花,也成了劉大爺的日常開支。
等到孫子們上了小學,每到周末,兒子、女兒兩家人全部“回家看看”,劉大爺又開始犯難。
因為小一輩來了什麼都不幹,買菜、做飯、洗碗等這些活兒,都是劉大爺和老伴兒一手操辦。每次孩子們走後,劉大爺和老伴兒都要歇上好幾天,才能慢慢緩過來。
尤其是最近幾年,兒子和女兒總是從劉大爺這裡拿錢用,雖然每次都打著“借”的名義,但是從來都沒有還過。
“其實我心裡跟明鏡似的,我知道他們一直以來把我當成了‘自動取款機’,什麼時候需要錢就過來取。”
有一年,劉大爺生病住院,是兒子給辦理的住院手續。但經過這一遭,劉大爺的醫保卡、銀行卡等,全都進了兒子的口袋。
自此,劉大爺要用錢,都得找兒子要。
對於這種情況,劉大爺頗顯無奈:
“你說我能跟他硬要回來嗎?如果我硬要不僅很難要回這些東西,甚至還有可能就此和兒女的關系搞僵硬。我只能安慰自己,做父母的,不就是為了孩子好嗎?”
世事難料,本以為退休後可以兒孫繞膝、安享晚年,不承想,如今倒成了給兒女倒貼錢的保姆。
其實,劉大爺的經歷並非個例,類似的新型“啃老”還有很多。
來源:視覺中國
被親情“綁架”的父母,進退兩難
據中國老齡科研中心統計,在城市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養小”的現象,有30%左右的成年人,依靠父母為其支付部分甚至全部的生活費過活。
然而,身在其中的兒女渾然不覺,苦的卻是年過半百依然不敢松懈的父母。
50多歲的張阿姨,最近就遇到這麼一件煩心事。
作為許多大學生的就業首選,考公考編的熱度近年來只增不減。然而考公之路卻如同“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每年上岸的人十分有限。
張阿姨的女兒北裡已經畢業兩年,卻一直在家備考公務員。說是備考,實則是打著“備考”的幌子,在家待著。
北裡在家並不好好學習,每日不是忙著出去逛街聚會,就是和小姐妹商量哪天再出去旅游。
即便偶爾抽出時間來做做題,也只是蜻蜓點水,水過地皮濕。所以每次考試,北裡的成績都不太理想。
來源:視覺中國
張阿姨為此事操心不已,平時沒事就在女兒面前念叨:
“你還是好生看下書嘛,不要每次都是臨時抱佛腳,哪有天上掉餡餅的事兒?”
“不要老是出去玩兒,自己也不掙錢,花錢倒是心安理得。”
“……”
一開始,北裡手心向上要錢的時候還偶爾臉紅,覺得不好意思;可後來,張阿姨說得多了,北裡反倒理直氣壯起來。
“出去工作,很簡單,但都不是我想要的工作。我要考到體制內,那樣不是一勞永逸嗎?”
女兒說得頭頭是道,張阿姨見勸說不了女兒,便只能由她了。畢竟,孩子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做父母的也不好硬逼著孩子。
可以說,張阿姨是無數“中國式”父母的一個縮影。
被已經成年的子女用感情“綁架”,在名為“愛”的漩渦裡進退兩難。
他們既想身體力行支持孩子的選擇,但又不得不承受“老養小”的現實,只能在生活這條路上繼續風雨兼程。
相對孝順而言,父母更希望孩子獨立
同事小楊說過這麼一件事。
小楊今年28歲,是一名普通的程序員,每月工資8000元。在二線城市,小楊的工資算是中等水平,足以維持自己的生活。
然而,小楊和他的戀人已經相戀3年,計劃在今年結婚。
結婚不是小事,女方提出要10萬元彩禮。
為了湊夠彩禮錢,小楊在工作之余,還額外兼職做一些副業。即便如此,小楊每月除開日常花銷,淨收入只有不到1萬元。
按照這個進度,要想在年底之前攢夠10萬,有些不大現實。
去年,小楊按揭購買了一套98平方米的房子,首付38萬。
首付的錢,全是父母出的。
來源:視覺中國
加上這次結婚,父母還要為他們籌備婚宴,給女友購買3萬元的黃金首飾,再加上買車的18萬,父母的積蓄已經被掏空。
於是,當小楊不得不再次問父母“借錢”時,父母只好向親戚借了10萬元。
小楊其實很懂事,但面對現實,他也犯難:
“如果可以,我寧願自己打拼,可女朋友不能一直等我。這就是現實,我不啃老,女朋友就會離開,所以我只能盡可能地接外活,讓父母壓力小一點。”
不過,小楊不知道的是,為了給自己湊錢結婚,父親把本應用來手術的錢墊了進去。等到小楊結完婚,母親才把實情告訴他。
為了給父親治病,母親又厚著臉皮向娘家親戚借了十幾萬,這才沒耽誤父親的治療。
不過,父親的病醫好之後,卻又不得不面臨更大的難題:
還清舉借的外債。
而為了不影響孩子的生活,老兩口悄悄在菜市場擺起了早餐攤,每日起早貪黑,絲毫不敢松懈。
來源:視覺中國
我們經常說,成年人要學會獨立。
獨立,雖然是老生常談,但一直都是一種稀缺的能力。
其實孝順父母最好的模樣,也是這兩個字。
縱然父母辛苦半生,不求回報,但為人子女更要明白——
父母雖然沒有明說,但他們同樣渴望自由,也有自己想要奔赴的詩和遠方。
他們最大的期盼,並不是孩子回報自己什麼,而是孩子有自己廣闊的天空,能夠自食其力。
世界上最貴的“啃老”,叫“我養你老”
人民日報報道過這樣一件事。
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有一個叫黃思林的小姑娘。
4歲的時候,黃思林的父親從工地的腳手架上跌落,造成脊椎粉碎性骨折,脖子以下的部位全部癱瘓。
為了給父親看病,家裡負債累累,黃思林的母親郁郁而終。
7歲起,黃思林就獨自扛起了照顧父親的責任。
來源:網絡
日常,黃思林每天要為爸爸洗臉、刷牙、穿衣、喂飯,還要進行翻身、按摩等各種護理。
為了維持生計,初中畢業後,黃思林當過洗碗工、搬運工,用自己的雙手撐起了家裡的一片天。
孩子的辛苦,父親看在眼裡:“孩子,你是我的一切。你也不用太累了,咱父女倆好好活著就行。”
明白父親的心疼,黃思林一臉無畏:“沒事,我有的是力氣,咱們肯定能過上好日子。”
來源:網絡
質樸的語言、無聲的行動,換來的是生活的蒸蒸日上。
2021年,26歲的黃思林又在夜市擺起了流動小攤賣烤豬蹄,踏上創業之路。
來源:視覺中國
黃思林喜歡把自己烤的豬蹄拿給父親吃,每次吃完,父親總是贊不絕口。
“雖然父親不能給我什麼,但只要有他的陪伴,我就有力量去做很多事。”
雖然辛苦,但黃思林很開心,因為在她看來,一屋兩人,三餐四季,就是人生。
來源:網絡
很多網友被黃思林深深感動:
“你養我大,我養你老,滿滿的正能量。”
是啊,百善孝為先,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
在我們年幼的時候,父母為我們遮風擋雨;當他們年邁時,我們也應當為他們撐起一片天。
這世上最貴的啃老,莫過於“我養你老”。
今年兩會,不少代表委員就增強社會保障能力提出了建議,其中就提到,要減輕家庭生育、養育、教育負擔。
主持人白岩松也認為:“我覺得‘為家庭減負’提得非常好,因為如果能為家庭當中的年輕一代,包括年輕夫婦減負的話,全家老少也都會成為受益者。”
從長遠來看,為家庭減負,關乎每個人的切身利益。只有每個家庭成員的負擔減輕了,這個家才有變幸福的可能。
而從當下看,家庭幸福的鑰匙,其實就握在每個家庭成員自己手中。
當孩子的工作和家庭兼顧不過來時,父母能伸手幫一把;
當父母頭發斑白、行動不便時,孩子能學會心疼和關愛。
從愛出發,有愛才是家。
唯有雙向奔赴的付出和給予,才是“單邊啃老”的解藥。
文末點亮“在看”,希望天下所有的孩子,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也希望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老有所依,安享晚年!-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趙雅芝兒子年近40仍啃老,住豪宅靠媽養,卻換...
- 《哪吒2》登頂影史!最窮啃老導演餃子,背後有著怎樣的神仙父母
- 加國十多萬用戶上網&手機遭遇中斷
- 大溫本周的各項豐富多彩活動匯總
- 19歲李嫣曝近照 兔唇消失變美艷千金
-
- 獨一無二!加國玻璃蝴蝶銀幣太美了
- 匯錢存GIC被騙慘 溫村女子告銀行
- 反轉了:加國總理卡尼稱會提交秋季聯邦預算
- 美國必須動用所有的工具來打敗中國
- 溫哥華牙醫 采用先進技術最新設備
- 中年人的聚會實錄 連裝都懶得裝了
-
- 大溫著名發廊 美發師都來自於日本
- 大溫議員:BC應加強市政支出的監督
- 罕見使用"清除"一詞,美對中發出強硬信號
- 住房危機 大溫超過2千套公寓空置
- 向習要護照 賀建奎手持美國綠卡公開喊話
- "休戰"90天 中國對美出口商樂觀不起來
-
- "我的房子,寧可空著也不租給老人"...
- 台長"心碎" 美國之音大規模裁員
- 中國出口稀土需填寫最終用戶,進一步封堵漏洞
- 唉!溫哥華又被貼上最不想要的標簽
- 拿自己人開刀!蔡奇:堅決整治黨內吃喝風
- 與川普通電話竟談及梅拉尼婭 普京"爆料"
-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