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4-13 | 來源: 男孩派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成人教育 | 字體: 小 中 大
生活一地雞毛,每個人都需要渠道傾瀉擠壓在心頭的負能量。
只是,對父母來說,這個渠道不該是孩子,也不能是孩子。
作者 | 楓子
知名心理學者李雪曾分享過一個案例。
有個男孩,從4歲開始就腺體肥大,長達一年都要半夜咳嗽,咳濃痰,粉塵過敏,動不動就生病。
父母帶著男孩輾轉各個大醫院治療無果,無奈只能帶孩子去割了扁桃體。
可男孩還是經常生病,情緒低落。
父母操碎了心,卻又無可奈何。
在他們看來,男孩就是個討債鬼,天生體質太弱。
可李雪在了解情況後卻有不一樣的發現:
男孩父親要求高,動輒打罵,貶低,否定男孩。
每次,男孩被罵得只能垂下頭,從心底裡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是。
而站在道德制高點的父親,則高高地昂著頭顱,精神抖擻。
這個過程,生命力從孩子身上轉移到了大人身上,孩子的經絡逐漸堵住,身體失去了該有的免疫力防護,自然疾病纏身。
而這,其實就是父母在向孩子借運。
借運的父母,因為自身能量不足,無法燃起對生活的希望,所以強行將自己的憤怒、焦慮、恐懼、委屈轉移到孩子身上,通過吸食孩子能量為自己充電。
之前就看過一個視頻,爸爸跟女兒訴苦,說自己開大車每天只能睡4個小時,一天吃一頓飯,都不舍得休息,就是為了給女兒一個更好的生活。
爸爸越說越起勁,一字一句卻像是一塊塊石頭壓在女兒身上,她重重地低下了頭,雙眼蓄淚,滿是愧疚。
還有個女孩,好不容易考了95分,當她興奮地跟媽媽報喜時,媽媽卻因為自己工作不順,拿女兒撒氣:
“有什麼好高興的?人家都考雙百,考個95分你好意思嘚瑟?”
那一瞬,女孩如同被潑了一盆冷水,快樂全無,只剩滿臉的委屈與難過。
作家劉繼榮也曾自述,她曾經有一年多,每天都當著兒子的面直播“怨婦聯播”,各種抱怨小職員的難,以及兼職主婦的累。
她說完是好受多了,可兒子小小年紀,卻變得消極悲觀,一度感慨:“我笑不出來,人生太苦了!”
來自父母抱怨、訴苦、遷怒,就像一場場“痛苦轉移術”,宣泄完負能量的父母一身輕松,無辜的孩子心裡卻積滿了痛苦和壓抑。
仔細想想,不免悲哀。
作為大人,當我們遇見有人向我們投毒,吸食我們能量時,可以迅速遠離。
可孩子又能怎麼辦呢?
他們只能默默咽下情緒垃圾,充當父母的“能量容器”,一點點失去孩子身上該有的那股精氣神。
而一個沒有精氣神的孩子,自然看不見半點陽光,與好運也就絕緣了。
每個人的能量都是有限的。
父母若放任自己失控的行為,大肆吸食孩子的能量,借走孩子的運氣,孩子的成長往往會特別艱難。
心理咨詢師陳瑜就曾訪談過一個叫照瀾的女孩,她從小乖巧懂事,成績優異,是很多人口中的“別人家孩子”。
可優秀如她,卻直言自己是個“空心人”,每天活著如行屍走肉,沒興趣,沒動力,沒感受。
被問起“世上有沒有讓你留戀的東西”時,她脫口而出:
“沒有。”
“要是哪一天死了就好了。”
“沒有。”
“要是哪一天死了就好了。”
陳瑜在一番細聊後發現:女孩之所以消極厭世,是因為在成長的過程中,能量早已被父母一點點抽空。
她父母都是情緒不穩定的人,動不動就開始對著她咆哮、指責,她每天都要耗費大量精力去察言觀色,討好父母;
父母還喜歡否定她,哪怕她表現得再好,父母也要故意說一些打擊話讓她感到挫敗;
不僅如此,父母也經常當著她的面吵架,遷怒於她,讓她覺得透不過氣來。
父母的負能量,就像一個黑洞一樣,不斷吞噬、消耗她的能量,讓原本自信開朗的她,再也沒有了活力,沒有了生氣。
一個孩子的能量狀態,就是他的生命狀態。
低能量狀態的孩子,就像電量不足的手機,根本沒有多余的心力去維持日常的精神和體力活動。
美國心理學家大衛·霍金斯就曾有一項長達30年的研究發現:
一個人如果長期處於較低的能量層級之中,就會導致一些心理疾病的產生。
投射到孩子身上,就會出現抑郁、焦慮、冷淡、頹廢等現象。
想起從小就被迫成為媽媽失敗人生拯救者的知乎網友@小A,她說:
“只要和媽媽說完話,我就覺得身體被掏空了,心情也沉到了谷底。”
她的媽媽,自從離婚後,就不斷地跟她抱怨爸爸的不是,跟她訴說自己獨自養育孩子的艱辛,以及掙錢的不容易。
還不到10歲的她,不得不通過自己的行動來寬慰父母,試圖把媽媽從負面情緒中解救出來。
所以,她從不敢惹事,不敢任性,只能努力學習,討媽媽開心。
可到底還是個孩子,她根本承接不住那些重重的,媽媽自己都無法消化的負能量。
日積月累下,她逐漸也變得消極厭世,覺得自己毫無價值,對未來不再抱有希望。
嚴重時,還想過自殺。
一個家庭最可怕的地方莫過於此。
父母不僅不能提供孩子成長所需要的營養,反而不斷汲取孩子的生命力,逼迫著孩子成為父母的能量來源。
硬是把本該積極、陽光、向上的孩子,拉到和自己一樣的處境中,讓他的一生被黑暗籠罩,被不幸吞噬。
我相信每一個做父母的,都無比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茁壯成長。
但父母若是內核不穩,再多的教育也是徒勞的。
守好自己的能量場,自我蓄能,為孩子賦能,父母才能給孩子帶去積極的影響,為孩子的成長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繪本《可以不去工作在家陪我嗎》中,就有一段很溫暖的對話。
孩子問:“媽媽,你工作那麼辛苦都是因為我嗎?”
媽媽回答:“不是的,寶貝。工作辛苦是因為工作是辛苦的,不論誰做都會辛苦。就像檸檬是酸的,不論誰咬一口,都會覺得酸。”
不可否認,成年人的世界,總是充滿了疲憊、壓力、無奈,負重之下,家長們偶爾表現出各種情緒,都是可以理解的。
但再難,也請不要將負能量傾瀉在孩子身上。
還記得電影《幸福來敲門》中的黑人爸爸克裡斯嗎?
他即便接連遭遇事業失敗,妻子離去,被房東趕出門,他在兒子面前也始終保持笑臉。
甚至,當他窘迫到只能帶兒子在地鐵公共廁所過夜時,他也不想讓兒子難過,他把廁所比作山洞,告訴兒子這是為了躲避恐龍。
直到兒子沉沉睡去,他才敢釋放壓抑已久的負面情緒。
他不抱怨,是因為他知道,這是他人生的課題,並不需要孩子來背負。
他不訴苦,是因為他明白,情緒只能傳染情緒,根本無助於改變困境。
學會隔離壞情緒,就是守好自己的能量場。
閨蜜林雪曾多次跟我說,她不是一個好媽媽。
她心情不好,不想做飯時,就會帶兒子出去隨便吃一頓。
她帶孩子累了想休息時,就會把兒子放到奶奶家,自己一個人去逛街,看電影,做SPA,享受獨處的時光。
後面,更是因為全職帶娃太苦,逃回了職場。
顯然,她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好媽媽,但她卻因為自身能量高,情緒穩定,跟兒子處成了無話不說的朋友。
心理學家溫尼科特說:“先有能量後有愛,愛才會變成營養。”
父母只有先關注自己,治愈自己,時常為自己充電,才不會在一地雞毛的平凡日子中自我損耗。
更不會通過貶損孩子,吸食孩子的能量來滿足自我的需求。
先安頓好自己的內心,就是自我蓄能。
網上有個很火的視頻。
男孩在某道題上翻了船,連續做了13遍都沒算對,最終在第14遍答對了。
媽媽連忙肯定道:
“第14遍,不得了,你終於做對了!”
緊接著,媽媽又興奮地告訴家人,男孩做對題了。
被表揚的男孩,嘴角上揚,眼裡閃光,滿是驕傲。
評論區網友說,孩子願意做14遍題,已經超過大多數孩子了。
是啊,他一遍又一遍地做題,沒有灰心,沒有氣餒,是因為身邊有媽媽一直在給他力量。
這個媽媽,其實就是2年前爆火的“烤地瓜男孩”的媽媽。
當時,男孩和媽媽在探討自己長大後的規劃。
他說,“如果我將來考上清華或北大呢?”媽媽笑著回答:“那媽媽就很為你驕傲呀!”
“那我烤上地瓜呢?”
“如果你把地瓜烤得又香又軟,又甜又美味的話,我覺得也是可以的,也會為你驕傲的。”
孩子能量滿滿,陽光向上,是因為背後有父母做他強勁的加油站。
所以,教育孩子,不要用你的能量去擔心,去否定,去打擊,而是用你的能量去相信,去鼓勵,去顯化。
給孩子傳遞積極的一面,就是給孩子賦能。
作家劉娜曾經在文章中寫道:
“我們都是第一次當父母,但我們已不是第一天當父母。
我們可以一段時間總犯錯,總是做得不夠好,但我們不能一輩子活在惡性循環中,反復傷害孩子。”
“我們都是第一次當父母,但我們已不是第一天當父母。
我們可以一段時間總犯錯,總是做得不夠好,但我們不能一輩子活在惡性循環中,反復傷害孩子。”
成長不易,無論如何,請不要把家當成情緒的“垃圾場”,讓孩子活在“垃圾堆”裡。
父母對孩子的意義,不該是消耗,而是滋養。
管好自己,為孩子賦能,孩子才能守住好運,收獲想要的人生。-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野蠻生長的60歲姐姐 年下戀無養老規劃
- 中國家庭主婦46歲學畫畫 潑辣生猛
- 周國平告訴父母:不規劃孩子的一生
- 安省租客搬走後收到房東$1.2萬賬單!網友支招
- 溫哥華會計事務所 收費低 服務好
- 黃石公園慘劇 遇難中國游客是他們
-
- 心真大!34歲的霍尊,終究是過不去美人關!
- 吳秀波絕對想不到,陪他333天的陳昱霖能如此狠心
- 加國十多萬用戶上網&手機遭遇中斷
- 加國屋主懵了!10天水費加利息$435
- 加國這社區頗發:勒索不成慘遭槍殺
- 卡車橫在一號高速上 今早上班崩潰
-
- 納奈莫一游 美國護士想舉家搬到BC
- 向習要護照 賀建奎手持美國綠卡公開喊話
- 突發!加國郵政周五開始撂擔子罷工
- 與李晨分手6年!范冰冰520罕發聲:還過嗎?
- 懵!BC法庭: 每只狗有一次咬人權利
- 拿自己人開刀!蔡奇:堅決整治黨內吃喝風
-
- 罕見使用"清除"一詞,美對中發出強硬信號
- 有利買家 加拿大房價正進入調整期
- 大溫著名發廊 美發師都來自於日本
- 美國前總統拜登患癌,中文互聯網一片幸災樂禍?
- 唉!溫哥華又被貼上最不想要的標簽
- 印度控中國向巴提供衛星支援 曝北京反應
-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