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台法律戰重大升級 一招即可破解
中國近期利用法律手段,對台步步進逼。繼6月21日生效的懲治台獨《22條意見》對台獨份子祭出最重死刑的罰則後,中國海警7月2日還強勢執法,於金門外海扣押1艘越界捕撈的澎湖籍漁船,隔天更驅離在海峽中線附近作業的台灣漁船,對台攻勢一波波,讓台灣窮於應對,也引發美、台學者的高度關注。
在美國哈德遜研究所中國中心與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星期五(7月5日)舉辦的“中國法律戰與反分裂國家法對印太區域的危害國際研討會”上,會學者及台灣政界人士即聚焦,如何應對中國對台日增的威脅。
余茂春吁多邊海上執法應對中共
台灣民進黨籍立法委員王定宇在會中呼吁,中共於海上采行的灰色地帶脅迫,受害者不只台灣,也包括日本、菲律賓、甚至澳大利亞,因此,自由民主盟友應合作應對。
王定宇透露,台灣海巡署已與美方簽訂合作備忘錄,台、美、澳近期將在南太平洋進行三邊聯合行動,雖不便透露太多細節,但他說,三邊行動意在對中國表態,其對台海上進逼的效果恐適得其反,只會讓台灣得到更多國際合作。
他還說,台灣須盤點國內法律,盡快確認應對類似沖突事件的行為准則;例如,去年以來,菲律賓讓新聞攝影記者登上菲國的海巡艇現場,直擊中國海警在南中國海攔截等暴力行徑,將真相公諸於世的作法,值得台灣參考。
哈德遜研究所中國中心主任余茂春也說,中國海警於海上強勢執法已不單是台灣的問題,尤其本周再扣押一艘台籍漁船事件,也已引發國際關切,他呼吁,周邊國家未來應共同決議出一套多邊性的國際執法。
余茂春說:“大家(周邊國家)可以共同形成多邊性的執法,尤其在國際海域,它(多邊性執法)不受主權的限制,更有可能性,所以我想可以展開,(尤其)美國跟台灣的海巡署有個協定,這是非常具有歷史意義的。”

美國哈德遜研究所中國中心與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星期五(7月5日)在台北舉辦“中國法律戰與反分裂國家法對印太區域的危害國際研討會”(美國之音特約記者莊志偉拍攝)。
余茂春::印太民主盟國應“抱團”合作
余茂春說,中共最忌憚的是周邊國家“抱團”合作,將讓它無法逐一對付。例如,美國近年號召西方各盟國軍艦頻繁穿梭台海,旨在促台海問題“國際化”,迫使中國退回自己劃的“紅線”。
他說,哈德遜研究所也積極推動,將類似北約(NATO)的多邊安全機制復制到印太地區。
余茂春直言,美國過去在亞洲最大的“毛病”是與盟友間僅建立雙邊關系,結盟面不夠廣,但近年從美、日、英、澳四國的奧庫斯(AUKUS)聯盟到美日韓三邊關系,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領導地位已有所改善。
他也鼓勵台灣不必過度依賴美國,應有自己的主張,並持續強化與周邊友盟合作,只要台灣按國際法行事,美國都會支持。
郭丹青:中國對台法律戰“重大升級”
在這場為期一整天的研討會中,與會學者更深入討論中國近期大打法律戰的動機、手段與其所造成的危害。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法學院教授郭丹青(Donald C. Clark)表示,相較於中國2005年通過的《反分裂國家法》,內容粗糙而模糊,今年推出的治獨《22條意見》將犯罪打擊面擴及全球各地的所謂台獨行為,是對台恫嚇戰的“重大升級”。
位於台北的中央研究院法學研究員陳玉潔則說,中國的法律戰本就是強制性的工具,旨在逼迫台灣屈服。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評論
發表評論
視頻
相關功能
加西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