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7-27 | 來源: 環球科學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飲食健康 | 字體: 小 中 大
酒和能量飲料都深受年輕人喜愛,不論是為了深夜派對還是通宵學習。流行病學數據顯示,如今青少年飲酒的情況呈上升趨勢。人們在喝酒時,有時也會兌入一些能量飲料。
能量飲料與一般的軟飲料(不含乙醇或乙醇含量小於0.5%的飲料制品)類似,但其中會含有高濃度的興奮劑(例如咖啡因),還有其他的添加成分(例如牛磺酸和維生素)。青少年選擇這類飲品的初衷是希望能提高專注力,保持清醒,以及恢復體力。然而,將它們混在一起喝,可能會對大腦功能產生何種長期影響,人們一直知之甚少。
在一篇發表於《神經藥理學》(Neuropharmacology)的論文中,來自意大利卡利亞裡大學(University of Cagliari)和卡塔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Catania)的研究人員發現,將酒和能量飲料混在一起喝,或許會給大腦帶來長期的傷害。
研究人員做了一項實驗:他們讓處於青春期的雄性大鼠分別“喝”(其實是灌胃)自來水、酒、能量飲料(紅牛)或兩者的混合飲料;53天後,他們再用腦部掃描和行為測試等方法評估這四組大鼠的認知功能。
研究中,飲酒組大鼠的乙醇每日給藥劑量為3.2克每千克體重,相當於一個70千克的人喝下18~24克乙醇;能量飲料組大鼠的紅牛給藥劑量為每千克體重兩罐等效量重,相當於一個70千克的人喝下兩罐紅牛;而混合飲料組大鼠的給藥劑量則為二者相加。根據此前《柳葉刀》(The Lancet)的研究,無論地區、年齡、性別或年份如何,成年人群推薦的酒精攝入量均為每天不超過18.7克乙醇。因此,對於實驗組中“飲酒”的大鼠而言,它們的酒精攝入量已經在該推薦值上限附近。
研究人員發現,混合飲料組大鼠的學習與記憶能力出現了持久的變化,而且大腦負責學習與記憶的區域——海馬,也發生了變化。尤其是,海馬的可塑性似乎會受到影響,從而損害大腦對新的信息和需求作出適應和改變的能力。而這是大腦正常功能中至關重要的部分。
起初,這些同時攝入酒和能量飲料的大鼠的特定大腦指標和功能有所上升。相較於對照組,這些大鼠的神經元短期內表達了更多的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這種蛋白質和原肌球蛋白受體激酶B(trkB)相互作用後,能促進海馬和其他區域的神經元的生長,有助於學習與記憶。可惜的是,這種好處並不持久。一段時間過後,待這些大鼠成年時,這兩種蛋白質的表達水平都會顯著降低,大腦功能也對應地出現大幅下跌。
學習和記憶的主要分子機制是海馬的長時程增強(long-term potentiation,LTP),即突觸前神經元在短時間內受到快速重復刺激後,在突觸後神經元快速形成持續較長時間的興奮性突觸後電位增強的現象。基於此,突觸前後的神經元能夠編碼新的長期記憶,將其存儲在大腦中。海馬神經元的突觸可塑性(synaptic plasticity)便體現在這裡。分子層面上來講,突觸前神經元會分泌谷氨酸,它與突觸後神經元的受體結合,刺激更多的受體遷移到神經元細胞膜上,從而加強突觸間的連接。
根據研究結果,起初能量飲料和混合飲料組的海馬LTP均出現了增強,這與研究人員測得的BDNF蛋白水平升高是一致的。而到了成年階段,三組實驗組大鼠的LTP均顯著降低,說明在青春期攝入長期攝入這些飲料都會損傷大腦的記憶功能。曾有研究指出,能量飲料裡的咖啡因是一種腺苷受體拮抗劑,長期攝入咖啡因會造成LTP的顯著下降,這也許是咖啡因阻斷腺苷的作用後,腺苷受體反饋性表達上調所致。另一種可能性是咖啡因會下調BDNF蛋白的表達水平。
研究人員寫道:“我們的結果顯示,如果在青春期前後把酒與能量飲料混在一起喝,大腦海馬會出現電生理和分子水平的適應性變化。這與行為的改變有關,並且在青春期時期便開始顯現,一直持續到成年時期。”-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這種癌神秘飆增 最好多吃10種食物
- 《柳葉刀》全球22%成人死於吃錯飯
- 三伏天 補充體力挺過這段難熬日子
- 恐攻以國引戰真意曝光!發現哈瑪斯高層會議紀錄
- 哈佛禁招國際生 現有學生立即轉學
- 潛在通脹升 央行6月降息概率下降
-
- 馬筱梅發言一句話戳中大S痛點,張蘭樂開花
- 溫哥華資深貸款專家 解決貸款需求
- 巨人網絡史玉柱,一個被兄弟們坑慘的老男人!
- 報告呼吁對大溫治理進行重大改革
- 頭發每天洗還是隔天洗?很多人都做錯了…
- 新冠再來襲,專家提醒:當前正處於小波峰
-
- 中國出口稀土需填寫最終用戶,進一步封堵漏洞
- 溫哥華牙醫診所 提供全面牙科服務
- 雨天還開飛車?溫村汽車翻了底朝天
- 朝鮮派兵援俄惹禍:烏克蘭或向國際法院起訴金正恩?
- 有的部門已經癱瘓,解放軍中人心惶惶
- 反常新聞:李強替代黨魁,習多次缺席重要大會
-
- 公寓市場正在放緩 買家都去哪了?
- 路透社:菲律賓總統馬科斯稱願與杜特爾特家族和解
- 罕見使用"清除"一詞,美對中發出強硬信號
- 離譜!新能源汽車維修成了高危職業
- 納奈莫一游 美國護士想舉家搬到BC
- 赴美旅行新規:手機被查 這些人正被重點盯上
-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