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1-03 | 來源: 認真聽獎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清華教授柳冠中的那句“科技沒有人,還要人幹嘛?”讓人聽了直冒冷汗。
一語道破了科技發展背後潛藏的隱憂。
無人飛機、無人駕駛、無人商店、無人酒店、無人銀行,這些“無人化”技術聽起來充滿未來感,但它們也讓人忍不住發問——人呢?這句話像一記警鍾,敲響了對技術發展方向的深刻反思。
無人化技術的興起確實令人目眩神迷。
無人駕駛汽車穿梭在城市的街頭,便利店裡再也見不到收銀員,甚至連酒店前台的接待都換成了冷冰冰的機器。
這些技術讓效率飆升,也讓成本直線下降。
但與此同時,一種隱隱的不安開始蔓延——
人類在這場技術風暴中,是否正在失去自己的位置?
就業問題就是最直接的沖擊
朋友的父親曾開過一家小型超市,後來因為無人商店的興起,生意一落千丈。
他無奈之下關掉店鋪,轉而尋找其他工作,但年紀大了,機會少了。
無人化技術正在重塑傳統行業,可被它“重塑”的,往往是那些靠雙手謀生的人。
司機、服務員、收銀員……這些曾經那麼普通的職業,正在悄然消失。
而機器的效率再高,也無法撫平失業者內心的焦慮。
技術發展的初衷應該是讓生活更美好,而不是讓人類淪為它的附庸。
歷史上的每一次技術革命都會帶來陣痛,比如工業革命讓大批手工業者失業,但最終也創造了更多的行業和崗位。
然而,這一輪無人化技術的發展速度太快,快到社會還沒來得及調整,許多人就已經被甩在了後面。
甚至高學歷人群也難以幸免。
他們辛辛苦苦讀完大學,卻發現自己只能從事一些低技能的工作,這種錯位現象背後,是產業結構和人才培養體系的矛盾。
更加讓人心頭一緊的是人口問題
數據顯示,出生率正在以令人咋舌的速度下降,勞動力短缺成了擺在企業面前的難題。
為了應對這一局面,企業不得不加大對自動化和智能化的投入。
機器填補了人力的空缺,但也讓無人化技術的浪潮變得更加洶湧。
看似是技術在彌補人口問題,實際卻像一個惡性循環。
出生率低——勞動力減少——無人化加速——就業機會減少——人們生育意願更低。
這樣的鏈條,似乎正在一步步把人類推向一個“無用社會”的邊緣。
面對這些問題,技術絕不能只追求冷冰冰的效率,它需要一點溫度。
醫療領域的智能輔助模式就是一個不錯的例子。
醫生借助AI技術,可以更快更精准地完成診斷和治療,但主導權始終掌握在人類手中。
這樣的智能化是對人的能力的補充,而不是替代。
這種“有人”的模式,才是真正值得推廣的方向。
無人化技術還帶來了許多倫理上的挑戰-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看《生命樹》造型後:說她沒有演技的可以閉嘴了
- 中國大使期待會談 卡尼:與中國沒有相同價值觀
- 天有異象?600年的鳳陽鼓樓"瀑布式"坍塌
-
- 新冠再來襲,專家提醒:當前正處於小波峰
- 黑色素瘤在上升 沒擦足夠的防曬霜
- 中國人在沙漠種的10萬株玫瑰,開花了!網友....
- 罷工能避免嗎?加國郵政提供新報價
- 溫哥華地產經紀 經驗豐富誠信可靠
- 終於!大溫新超級港口建設開始招標
-
- 雨天還開飛車?溫村汽車翻了底朝天
- 德國外長:北京應承擔烏克蘭戰爭和平責任
- 反轉了!卡尼稱秋季提交聯邦預算
- 赴美旅行新規:手機被查 這些人正被重點盯上
- 突發!加國郵政周五開始撂擔子罷工
- 印度國防智庫:中國直接參與了印巴沖突
-
- 納奈莫一游 美國護士想舉家搬到BC
- 這省新推小費法 民眾期望全加實行
- 美越貿易談判之際 越南豪送川普集團15億美元
- 大溫著名發廊 美發師都來自於日本
- 俄需要達成怎樣的特別軍事行動結果?普京回應
- 罷免總統:國民黨迎合北京的一場鬧劇
-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