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4-19 | 來源: BBC中文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關稅 | 字體: 小 中 大
他的公司是數百家新興企業之一,這些企業與中國出口商品競爭,後者面臨越來越多來自西方的限制。
黎浩的SHDC電子公司位於越南海陽新興工業中心,每月向美國銷售價值200萬美元(150萬英鎊)的手機和電腦配件。
但如果特朗普對越南商品征收46%的關稅(計劃目前暫緩至7月初),那麼這些收入可能會消失。黎浩說,這將對其業務造成“災難性影響”。
他補充說,將產品轉售給越南本地消費者並不是可行的選項。“我們無法與中國產品競爭。這不只是我們的困境,許多越南公司在本地巿場也苦苦掙扎。”
2016 年的特朗普關稅政策導致大量原本要出口至美國的廉價中國商品湧入東南亞,對許多當地制造商造成沖擊。但這同時也為其他企業打開了新機會之門,特別是那些希望減少對中國依賴的全球供應鏈。
然而,“特朗普2.0”政策有可能關上這些大門,因為這些被視為不可接受的漏洞。對於如越南和印尼這類快速發展、努力嘗試在晶片及電動車等產業中擔任關鍵角色的經濟體而言,這無疑是一記重擊。
他們也發現自己夾在世界上兩個最大經濟體之間——中國是強大的鄰國,也是最大的貿易伙伴;而美國則是關鍵的出口市場,可能正試圖以犧牲北京為代價達成交易。
因此,習近平本周出訪越南、馬來西亞和柬埔寨,這趟早已規劃的訪問也顯得格外迫切。
這三個國家都為他鋪上了紅地毯,但特朗普認為這是他們密謀“坑害”美國的更多證據。
根據報導,白宮將在即將與小國展開的談判中,施壓要求它們限制與北京的來往。
但鑒於中國與東南亞之間的資金流動龐大,這可能是一個幻想的目標。
2024年,中國出口創下3.5萬億美元的紀錄——其中16%出口至東南亞,是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作為回報,北京透過其“一帶一路”基建計劃,在越南興建鐵路、在柬埔寨建設水壩、在馬來西亞修建港口,以加強對外關系。
“我們無法選擇,也永遠不會(在中國和美國之間)作出選擇,”馬來西亞貿易部長東姑.賽夫魯.阿齊茲(Tengku Zafrul Aziz)周二在習近平訪問前對BBC表示。
“如果某些議題損害我們的利益,我們就會保護自己。”
警鍾敲響了
在特朗普公布大規模關稅措施後的數日內,東南亞各國政府紛紛進入密集磋商模式。
特朗普稱與越南領導人蘇林的通話“非常富有成效”,後者提出完全取消對美國商品的關稅。
美國市場對越南至關重要。越南是新興的電子制造重鎮,三星、英特爾和蘋果的台灣代工企業鴻海(富士康)等制造巨頭已在當地設廠。
與此同時,泰國官員亦正前往華盛頓,提出一項包括提高美國進口與投資的計劃。美國是泰國最大的出口市場,因此泰方希望避免特朗普可能重新實施的36%關稅。
“我們會向美國政府表明,泰國不僅是出口國,更是美國可以長期信賴的盟友與經濟伙伴,”泰國總理佩通坦(Paetongtarn Shinawatra)表示。
東盟(ASEAN)已明確表示不會對特朗普的關稅措施作出報復,反而選擇強調當區在美國經濟與政治上的重要性。
“我們明白美國的擔憂,”賽夫魯在接受BBC訪問時表示,“這正是為何我們必須展示,事實上我們東盟,特別是馬來西亞可以成為那道橋梁。”
這正是東南亞出口導向型經濟體一向擅長的角色,它們同時受惠於中國與美國的貿易與投資。但特朗普暫停的關稅措施可能會破壞這種平衡。
以馬來西亞為例。近年來,美國與其他地區的晶片制造商紛紛在當地投資,原因是華府禁止將先進技術銷售予中國。去年,中國從馬來西亞進口了價值180億美元的晶片。這些晶片被用於中國制造的電子產品中,例如iPhone,而這些產品通常最終銷往美國。
特朗普對馬來西亞提出的24%關稅,可能會切斷這個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美國市場。但問題不止於此。-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列治文50多景點6月這周末免費開放
- 汪小菲婚禮現場宣誓,連喊兩聲"我願意"
- 49歲馬伊琍現身上海 虎背熊腰、雙目無神
-
- 驚!黃楊鈿甜百萬耳環竟引發對一線頂流女星Y某家庭的質疑?
- 溫哥華會計事務所 收費低 服務好
- 溫哥華前市長強勢回歸 擔任這部長
- 本周六素裡舉辦大游行將導致封路
- 周末大溫超市優惠搶先看 掃貨指南
- 陸路進美國將要接受面部生物識別
-
- 中國宣布"不參賽"後 韓國棋院更改規則
- 熱帖:2025年最慘的死法就是到杭州?
- 卡尼"跪"了:對美關稅近"清零" 全網怒轟
- 中國工廠"電話被打爆" 美國客戶急瘋了
- 何清漣:川普關稅戰確實贏了 最大贏點是…
- 新冠再來襲,專家提醒:當前正處於小波峰
-
- 當街槍殺兩人!加拿大全國通緝兩青少年
- 懵 溫村這裡居民想續租交百萬稅款
- 溫哥華會計事務所 收費低 服務好
- 美越貿易談判之際 越南豪送川普集團15億美元
- 中國解禁中東力挺,波音股價飆升50%成大贏家
- 剩幾天就過期 女子領了500萬大獎
-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