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學霸"合伙賣面條,年入11億元...

一碗均價32元的重慶小面,攪動了港交所的資本江湖。
2025年4月15日,廣州遇見小面餐飲股份有限公司正式遞交招股書,沖刺“中式面館第一股”。
招股書顯示,其2024年營收11.54億元,三年復合增長率66.2%,淨利潤從虧損3597萬元逆襲至6070萬元。
華南理工三位校友,從外企辭職下海,以廣州體育東路一家30平米的小店為起點,將面館做到近30億元估值。

華南理工三位校友,在廣州天河區開出第一家遇見小面
創始人宋奇做過麥當勞的管培生,在聊起創業初衷時他曾公開表示,“當我在麥當勞炸下第一筐薯條時,就有以後創立中餐品牌,甚至挑戰麥當勞的想法。”
然而,中式面館賽道競爭激烈,先後出現過和府撈面、陳香貴等不同玩家。2024年中國中式面館經營者排名裡,前五大企業占整體市場份額只有2.9%。而排名第四的遇見小面,市場份額僅為0.5%。
資本想講一個“中國麥當勞”的故事,但面對市場高度分散的現狀幾乎都“偃旗息鼓”,退守陣地。
以川渝風味起家的遇見小面,在白切雞與腸粉的包圍圈裡,撕開一條資本化道路。這家被廣東人吃上市的川渝面館,能講出“中國麥當勞”的新故事嗎?
從炸薯條到賣小面
2014年,三位華南理工大學校友宋奇、羅燕靈、蘇旭翔在廣州天河區開出第一家遇見小面。
彼時,廣東餐飲市場充斥著粵式早茶與清淡湯品,這家主打川渝麻辣風味的重慶小面店顯得格格不入。但創始人宋奇的目標卻很大——他想打造“中國的麥當勞”。
這份野心的種子,早在宋奇在麥當勞炸薯條時就已埋下。作為香港(专题)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碩士,他曾在麥當勞擔任管培生,又在百勝集團負責肯德基、必勝客的選址運營。
過往的工作經歷讓宋奇深刻認識到——標准化與供應鏈是連鎖快餐的命脈。
在遇見小面的運營中,宋奇復刻了這套邏輯。從菜品研發、采購、供應鏈、選址建店到餐廳營運、訓練、市場營銷與品控,遇見小面的標准化做到了極致。他甚至將面的軟硬程度與辣度口感,都精細化成為了詳細的指標。確保全國各門店口味統一。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評論
發表評論
視頻
相關功能
加西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