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17 | 来源: 南方周末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沃伦·巴菲特。 视觉中国/图
2025年5月3日,94岁的“股神”沃伦·巴菲特在家乡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小镇,宣布计划在2025年底退休,完成了他在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的谢幕演出。
作为一个财富符号,巴菲特同时代的人所剩无几了。早生6年的查理·芒格已经仙逝,大他四岁的格林斯潘、大他两岁的李嘉诚还活着,默多克、张忠谋比他小一岁,也都还没退休。
比巴菲特更有名的同龄人是肖恩·康纳利和尼尔·阿姆斯特朗。1962年,当第一任“007”诞生时,32岁的巴菲特赚到了人生第一个100万美元,并在奥马哈成立了巴菲特合伙人有限公司;1969年,在股灾来临之前,他提前一年清算了私募基金,饶有兴致地观看了人类第一次登月表演。
但在长期主义上,巴菲特更像比他大3个月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这位好莱坞老牛仔还在拍其导演生涯的第40部电影。多年日复一日固定上班,看大量公司财表,耐心熬过经济周期,经历盛世乱世以钱生钱,巴菲特把自己活成了吉祥物,在年度盛会接受粉丝膜拜,扮演智慧老人布道,为动荡世界老生常谈指点迷津……
连续60年,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成了全球投资界的年度春晚,“资本界的伍德斯托克”。巴菲特说今年是迄今规模最大、最好的一次,“在各方面都创下了纪录”,从参加人数(1.97万人),到旗下商品现场销量(喜诗糖果销售额31.7万美元,Brooks跑鞋31万美元,Jazwares玩具25万美元等)。
2025年第一季度,伯克希尔市值超过1万亿美元,成为美股万亿俱乐部首家非科技公司。巴菲特执掌伯克希尔60年以来,亲身亲历了二十余次经济危机,创造了全球最伟大的价值投资传奇,公司股价从19美元提升至约65万美元,市值增长达到惊人的5.5万倍,年化收益率为19.9%,远超标普500指数的10.4%。
如果你在1965年给巴菲特投资100美元,到1994年就可以获得10多万美元,持有至今将达数百万美元。
巴菲特既炫耀又不安,“很遗憾伯克希尔变得这么庞大了。规模是业绩的敌人,而且我不知道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更可怕的是,巴菲特的现金储备目前高达3477亿美元,创历年最高,实力超过多个国家GDP。但这不是好信号,此前数次熊市或经济危机爆发之前,巴菲特都未卜先知减持多只股票,现金持有比例都很高。而且,他把这些现金的约90%配置了美国短期国债,公开批评贸易战,担心美国财政赤字,这是在等待抄底还是为某种危机做准备?
在这场资本主义精神的集体疗愈大会上,巴菲特一如既往分享了对诸多问题的看法,投资判断、给年轻人的忠告,又成励志金句刷屏。巴菲特21岁做投资时,就喜欢给别人建议,但当时没人听,“后来我即使说明显很傻的话,也会有人解读出话外音”。
曾经的报童对报纸情有独钟
由于年事已高,需要坐轮椅,巴菲特这几年少了一个多年来最喜欢的仪式感:在现场向观众扔报纸,大秀少年时做报童练就的功力,掀起阵阵欢呼。
最典型的一个场景:2012年3月,在奥马哈媒体俱乐部,巴菲特化身“老报童”,身穿二战时的街角报童服装,挂着装满报纸的袋子,先把旗下报纸《奥马哈太阳报》折起来,再抛给现场观众。他一边“送报”,一边用老歌旋律哼唱:“我只是个送报童,快乐得不得了,因为你买报纸的钱,通通进到我口袋”。
他对报业一直有特殊情结,人生第一桶金就来自送报纸。巴菲特从13岁开始每天早上在社区送500份报纸,每个月收入175美元,赚的比中学老师工资还多。到17岁高中毕业,他积攒了5000多美元,投身股市,最终成为全球最富有的人之一。-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巴菲特最愚蠢投资 成就股神帝国
- 巴菲特在搞什么鬼 大砍银行股 建立秘密股票
- 巴菲特:日本五大商社股票未来50年都不卖!
- 加国华人移民,10个有8个在后悔,剩下2个硬撑?
- 碳税取消 加国4月通胀率或至1.6%
- 大温本周的各项丰富多彩活动汇总
-
- 振龙电器 各类热销家电 种类齐全
- 撞死1家4口 奔驰华女被控转移财产
- 注意!大温这重要大桥这长周末关闭
- BC热门攀岩胜地出事 一女子坠落死
- 周末大温超市优惠抢先看 扫货指南
- 大佬组团收购 温村MEC回到加拿大
-
- 川普访沙特 这句话引来全场起立致敬
- 中国宣布"不参赛"后 韩国棋院更改规则
- 曾经不堪设想的局面,如何变成美中贸易新常态
- 新冠再来袭,专家提醒:当前正处于小波峰
- 美中新贸易协议 美国获5大关键成果
- 美公开现场照 何立峰小心翼翼"落后半个身位"
-
- "美国客户比我们还急"!中国厂家"电话被打爆"
- 这选区自由党一票领先 将闹上法庭
- 前所未有!2万+留学生在加拿大申请难民
- 当街枪杀两人!加拿大全国通缉两青少年
- 懵 温村这里居民想续租交百万税款
- 振龙电器 各类热销家电 种类齐全
-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