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8 | 來源: 觀察者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布魯克斯在文中警告,如今的美國領導人似乎仍不明白中國人深諳的道理:誰能充分挖掘人才優勢,誰就能主導未來。特朗普政府面對中國在科技、創新等領域的崛起,卻癡迷於一場“逐底競爭”,不僅削減科研與教育資金,忽視人才和創新的重要性,還大搞貿易保護主義,四面樹敵,導致美國正在輸掉一場關鍵的心理與國家信念之戰。
“中國勢頭強勁,美國人不再是最樂觀的群體了”
作者認為,美國在冷戰時面對蘇聯和當下面對中國的表現,形成了鮮明反差: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帶有天然的自信,而如今這個實力更強的美國,那份從容的自信卻已蕩然無存。
當蘇聯發射首顆人造地球衛星“斯普特尼克”時,美國人雖說震驚,但回應方式自信而果斷。一年內,美國成立了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高級研究計劃署(ARPA,後為DARPA),後者推動了包括互聯網在內的諸多重大技術。1958年,艾森豪威爾簽署《國家國防教育法案》,成為20世紀最重要的教育改革之一。
緊接著,美國政府把提升數學、科學與外語教育納入目標,國家科學基金會預算增長了三倍。美國國防部大幅增加研發投入。幾年內,各政府部門研發總支出接近聯邦預算的12%,如今這一數字僅為3%。
布魯克斯稱,彼時的美國領導人深知,大國對抗不僅是軍事與經濟的較量,更是智力的比拼,比誰更具備創新力。他們通過教育反制蘇聯威脅,希望最大程度挖掘本國的人才潛力。
美國歷史學家哈爾·布蘭德斯(Hal Brands)曾在書中寫道:“美國之所以在冷戰中經濟表現優異,是因為美國大學表現更佳。”
數據顯示,美國聯邦對學術研究的資助從1958年的2.54億美元增長到1970年的14.5億美元。布蘭德斯指出,20世紀初美國高校一度落後於歐洲名校,冷戰末期卻主導了全球高等教育。
山東東營:工人車間內生產碳化硅晶片產品 視覺中國
如今,中國學術和科研進步迅猛。
文章寫道,前幾十年,美國對中國的定位尚不明朗,而現在中國已被普遍視為美國的對手。比如美國信息技術和創新基金會主席羅伯特·阿特金森(Robert D. Atkinson)今年在《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中聲稱,賺錢是中方次要目標,“主要目標是削弱美國經濟,為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鋪路”。
21世紀初以來,中國自信地向未來進軍,尤其在創新與知識領域。中國的科研總投入自2000年以來增長了16倍。如今,中國在多個學術領域超越美國。2003年,中國學者幾乎沒有高被引論文;現在,他們發表的“高影響力”論文已超過美國。
據《經濟學人》報道,中國在材料科學、化學、工程、計算機、環境與生態、農業科學、物理與數學等領域完全占優。
這些科研成就直接帶動中國在高科技產業的廣泛領先。不僅限於電動車、無人機、太陽能等制造業,而是“幾乎所有高科技領域”。
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的數據顯示,2003年至2007年,在人工智能、密碼學等64項前沿技術中,美國在60項領先中國,中國僅領先3項。然而,在2019至2023年的最新報告中,排名徹底逆轉:中國在64項關鍵技術中領先57項,美國僅領先7項。
尤其在生物技術領域,中國進步驚人。2015年,中國藥企在全球創新藥開發中的占比不足6%;十年後,幾乎已與美國持平。-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德總理坦言:過往歐洲都在"搭美國便車"
- 突發!這些加國人去美國需交US$250
- 罐頭是添加劑最少最健康的食物 中國人卻不喜歡
- 溫哥華會計事務所 收費低 服務好
- 警方附近搜查 大溫這學校暫時停課
-
- 男子溫村警方拘留期死亡 IIO介入
- 炸雞美味!著名律賓連鎖店列治文開店
- 參賽時遭遇車禍 大溫華裔不幸不治
- 華裔女生和白人丈夫請媽媽吃飯 網友破防
- 省錢王者Costco 這50件商品最劃算
- 科學家警告:末日海嘯將襲擊西海岸
-
- 董璇再婚嫁小9歲喜劇人 影響了閨蜜佟麗婭
- 卡尼宣布支持鋼鐵行業的多項措施
- 快降息吧! 2/3的BC人擔心還不起債
- 央視曝光中國新型"炸彈":一發癱瘓一城電力
- 在家辦公已變得越來越遙不可及
- 各國逐漸看穿了川普政府的"套路"
-
- 他從億萬富翁變身為中國最懼怕的批評者
- 真的熱死了!西班牙今年夏天 超過千人因高溫喪命
- 國安局長現身華府 台灣外交微妙突圍?
- 美官員:空襲伊朗3處核設施,僅一處摧毀
- 大溫著名發廊 美發師都來自於日本
- 絕非偶發!日本7-11發文使用"中國台灣"
-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