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崗成首個財政重整地市 如何避免
鶴崗,這座曾因“白菜房價”火遍全網的黑龍江小城,近期因市人社局的一則通知,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通知中提到,因為“實施財政重整計劃,取消公開招聘政府基層工作人員。”
財政重整,最早出現在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應急處置預案》。其中提出,市縣政府年度一般債務付息支出超過當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0%的,或者專項債務付息支出超過當年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10%的,債務管理領導小組或債務應急領導小組必須啟動財政重整計劃。
簡而言之,就是地方財政“極度困難”,需要提前處置,防止“破產”。
十年人口下降15.81%,目前僅89萬人的鶴崗,每年公共財政收入僅有20多億,公共財政支出卻突破百億,嚴重依賴上級財政轉移支付;截至2020年末,鶴崗市地方政府債務余額達到131.1億元。
鶴崗已成我國首個實施財政重整的地級市。不過,10%的紅線並非唯一觸發條件,由於鶴崗相關數據信息不完整,具體占比情況不得而知。
本次重整,將通過一系列“開源”、“節流”或處置政府資產等措施,使債務規模和償債能力相一致,恢復財政收支平衡狀態。
上周一(12月27日)召開的全國財政工作視頻會議也關注了相關問題,會議提出,推動財力向基層傾斜,繼續用好財政資金直達機制,有效防范基層財政運行風險。會議還提出,加大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兜牢基層“三保”底線。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賈康對觀察者網表示,“地方政府出現這樣極端的案例會導致其非常被動,其他地方要引以為戒。”

以鶴崗為背景拍攝的電影《錘子鐮刀都休息》劇照
“財政形勢極其嚴峻”
鶴崗,與雞西、雙鴨山、七台河並稱“黑龍江四大煤城”,是東北重要的老工業基地,典型的煤炭資源型城市。近年來,隨著煤炭資源逐漸枯竭,煤炭產業由盛轉衰,這座以煤炭資源為經濟支柱的傳統煤城陷入發展困境。
2011年,鶴崗被國家發改委列為第三批資源枯竭型城市。據黑龍江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鶴崗常駐人口891271人,十年人口下降15.81%。
2020年鶴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初步核算為340.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0.3%;鶴崗市公布實現全口徑財政收入38.8億元,比上年下降10.3%,其中公共財政收入23億元,下降7.8%;全口徑財政支出157.7億元,比上年增長0.3%。
2021年12月23日,鶴崗市人社局發布《關於取消公開招聘政府基層工作人員計劃的通知》:
因鶴崗市政府實施財政重整計劃,財力情況發生重大變化,決定取消公開招聘政府基層工作人員計劃,敬請理解。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評論
發表評論
視頻
相關功能
加西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