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渠,離開了中國就什麼也不是
副標題:意大利著名導演安東尼奧尼鏡頭下的中國、林州和紅旗渠
前言
本文題目《紅旗渠——離開了中國就什麼也不是》是模仿在世界足球杯期間中國網絡上熱傳的“中國男足——離開了中國就什麼也不是”一句。
1972年5月意大利著名導演安東尼奧尼應中國政府的邀請來到中國、來到了紅旗渠所在地河南省林州(當時稱林縣)。安東尼奧尼攝制的紀錄片《中國》引起西方世界很大的震動,但是它在中國卻受到嚴厲的批判,被禁止放映至2003年,其中主要原因有,安東尼奧尼只用了很少的鏡頭去展示那削平了1250座山頭的紅旗渠,而是去拍攝林州一所農村小學,孩子們沒有書桌,只能蹲在地上讀書。最讓人氣憤的是紀錄片用很長的膠片展示北京中阿友好公社的養豬場,“一只只豬懶洋洋地趴在豬圈裡,朝著鏡頭傻乎乎地擺頭晃腦,而背景音樂是文革中最紅火的革命樣板戲”,暗諷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愚昧和民眾的麻木。安東尼奧尼解釋說,他只想用鏡頭告訴世界一個真實的中國。其實在意大利著名導演的心中,紅旗渠真的什麼也不是。

圖1:紀錄片《中國》中的豬圈,一只只豬懶洋洋地趴在豬圈裡,朝著鏡頭傻乎乎地擺頭晃腦,而背景音樂是文革中最紅火的革命樣板戲,圖片來自影片截屏
一、紅旗渠——中國的紅色圖騰
在中國,紅旗渠的故事名揚天下。在中共林州縣委書記楊貴的領導下,10萬農民,歷時10年,愚公移山,削平1250座山頭、架設151座渡槽,開鑿211個隧洞,在太行山上鑿出一條全長1500公裡的紅旗渠,把濁漳河的水引到林州。它是中共領導下農民們創造的人間奇跡!伴隨紅旗渠的傳奇故事是“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原河南省委書記李長春把紅旗渠精神捧為“中華魂”,“民族魂”。
紅旗渠被神化為世界建築史上的第八奇跡。
1969年周恩來會見外國來訪者時說:“新中國有兩大奇跡,一個是南京長江大橋,一個是林縣紅旗渠。”(筆者注:至2019年11月長江上有了115座長江大橋,南京長江大橋這個奇跡已經黯然失色。黃奇帆(原重慶市市長)在任重慶市副市長時就提出要拆除南京長江大橋[1],指出大橋設計的錯誤,淨高太低,以至於萬噸輪船從上海直達重慶這個建設長江三峽工程的一個主要目標無法實現。紅旗渠則從引水工程演變成為紅色旅游的聖地。)
1972年11月4日,經毛澤東批示“同意”的中共中央(1972)42號文件(筆者注:當時的中共中央就是中央文革小組),肯定了林縣人民戰天斗地的輝煌成就,批評了一些人大砍林縣、蘭考兩面紅旗的錯誤[2]。
1996年6月1日江澤民視察紅旗渠,題詞: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紅旗渠精神。
2022年10月28日習近平在河南安陽林州市紅旗渠紀念館參觀時說:“紅旗渠就是紀念碑,記載了林縣人不認命、不服輸、敢於戰天斗地的英雄氣概。要用紅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別是廣大青少年,社會主義是拼出來、幹出來、拿命換來的,不僅過去如此,新時代也是如此。沒有老一輩人拼命地幹,沒有他們付出的鮮血乃至生命,就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要永遠銘記他們。”社會主義是拿命換來的這句話,反映了習近平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本質。
二、離發生的年代越遠,故事就越“精彩”
著名歷史學家顧頡剛提出了“層累地造成的中國古史”的理論,他認為中國的上古史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後世一點點偽造出來的,因此越往後,傳說中的上古史越久遠,上古史中的人物形象越豐富[3]。紅旗渠開工建設的日期是1960年2月,離今天並不遠,但是隨著時間一年年的延長,故事也就越來越“精彩”了。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評論
發表評論
視頻
相關功能
加西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