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內地人才流香港 雞娃不如雞
過往三十多年的人生中,文玉一直按部就班地過著,從小鎮做題家到名校畢業生。在大學裡,她秉持著“考上好大學就能找到好工作”的想法,沒想過要爭什麼,也沒想過讀研、出國,更不清楚雅思、托福和GRE有什麼區別。
畢業後,文玉進入傳媒業工作,做過一線記者,也負責過制作電視節目、網絡直播等,在這行幹了整整十一年。到了婚育的年紀,她順其自然步入家庭,結婚、生子。
但最近兩年發生的一些事情,讓她開始改變這條看似固定的人生路徑。在文玉成長的那個年代,雖然她考的是985高校,但感覺學習是輕輕松松的。而兒子從小學開始就被卷進賽道裡,她也想讓兒子過一個快樂的童年,但周圍的人都在發力,她不敢做那個“另類”。還有更多的無力感來源於工作,傳統媒體行業下行,理想與現實碰撞,生活表面的風平浪靜無法抵擋她內心的間歇性焦慮。
“我開始想改變,想找一條更好的出路。”在文玉茫然的時候,看到了“內地9所高校畢業生可申請香港(专题)‘高才通計劃’”的報道,她的母校在名單內。文玉跟校友聊天,對方告訴她,“只等了一天申請就獲批了”。
文玉准備材料只花了一周時間,3月底她遞交“高才通計劃”申請,5月中旬補交材料,6月初申請就獲批了。今年8月底,文玉跟單位領導提了離職,下定決心奔赴香港。“孩子卷來卷去,脫一層皮,雞娃不如雞自己。”

文玉的兒子。 本文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重新認識香港
文玉申請的是香港特區政府推出的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簡稱“高才通計劃”)。該計劃於2022年12月28日正式開放申請,主要面向世界高收入和高學歷群體,通過“高才通計劃”的申請人,無需預先找到工作,可獲准在港逗留兩年而不受其他逗留條件限制。
文玉看到“高才通計劃”後立即咨詢在深圳和香港的同學、朋友,才發現他們大多數都已經申請或獲批。
“身邊很多人勸我慎重,珍惜現在穩定的工作,可我卻隱隱感覺,機會來了。”對於文玉來說,這是個轉機,不僅是對自己的職業發展,更是對孩子的教育。
6月初申請獲批之後,7月份她決定親自去香港跑一趟考察。十幾年前到香港旅游時,她沒有很深的感受,這次再來香港,她重新認識這座有著“東方之珠”美譽的城市。
最為直觀的感受是市政方面,文玉覺得香港這座城市面積非常小,但空間利用很人性化,包括交通的設計、綠化和廊道。香港也變了不少,普通話、微信、支付寶的普及率很高,內地的人到這裡語言交流和出行消費毫無障礙。她覺得香港其實跟內地已經連在一起(电视剧)了。
文玉在香港住的旅館裡認識一位老鄉,50歲左右的中年婦女,她十幾歲到深圳打工,後來嫁到了香港。她打聽了一下文玉的收入,很是詫異,“怎麼可能這麼少”。她告訴文玉,在香港一位洗碗的阿姨可能月薪1萬港元,一位外賣員月薪或達3萬港元。
一位在香港定居的朋友也跟文玉講了很多關於香港的教育福利。她開始思考,如果自己成為這座城市的一份子,能夠享受到什麼社會福利。“香港開放、多元,更吸引我”,前往香港發展的念頭在文玉心中變得更加清晰和堅定。
11年前大學畢業,她沒有去到更遠的地方闖蕩;後來有了家庭,有了孩子,她也沒有做出太大的改變。這次,她想勇敢做一次選擇,為了自己,也為了孩子。“這是一個機會,為什麼不去?”從香港回來之後,文玉向單位遞交了離職申請。
她計劃前期自己先過去香港,等工作和生活穩定之後,再把孩子接過去。考慮到香港的生活成本高,她計劃先在深圳的姐姐家裡過渡一段時間,平日會往返深圳和香港兩地,等適應了新環境之後,她再在香港租房。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評論
發表評論
視頻
相關功能
加西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