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20 | 來源: 華爾街日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這些工作不僅勞動強度大,還存在很多辦公室工作所沒有的職業風險。企業不僅招工難,能否留住員工更是一大挑戰。盡管政界人士時常頌揚這類制造業崗位,但現實是許多美國人不願投身其中。
25歲的扎卡裡·普哈伊達(Zachary Puchajda)坦言:“很多人都說不願意在這種地方工作,實在太辛苦了。”普哈伊達的朋友在桂格市鑄造廠工作,在他的介紹下,普哈伊達開始從事金屬鑄造工作。
這類高強度體力勞動正是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所推崇的“硬核制造業”代表,他試圖通過振興此類產業,重塑美國制造業強國的輝煌。
川普政府實施的關稅政策已初見成效,促使部分企業將零部件供應鏈從海外遷回本土,這一產業回流趨勢為美國中小型制造商帶來了訂單增長。
美國勞工部的數據顯示,當前全美制造業崗位空缺數仍高達50萬個。美國全國制造商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anufacturers)今年的一項調查也顯示,近一半的制造企業稱“招工難”和“留人難”是他們面臨的最大挑戰。
金屬鑄造工人操作焊接炬和其他設備。
美國勞工統計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的數據顯示,制造業工人不僅面臨嚴格的輪班制度,其平均薪資水平更較私營部門整體低7.8%。這與1980年形成鮮明對比——當時制造業薪資反而高出3.8%。與此同時,行業工會覆蓋率的持續下滑,使得制造業的用工困境雪上加霜。
Upjohn就業研究所(Upjohn Institute for Employment Research)經濟學家蘇珊·N·豪斯曼(Susan N. Houseman)說,工廠雇主還面臨著其他挑戰。首先是公眾對工廠工作的刻板印象,普遍認為其環境惡劣且危險;其次是20世紀90年代至本世紀初產業外遷潮造成的心理陰影。“當年親眼目睹社區工廠倒閉的民眾,至今仍對制造業就業的穩定性心存疑慮”,豪斯曼說。
專注行業人才發展的非營利機構制造業研究所(Manufacturing Institute)所長卡羅琳·李(Carolyn Lee)強調,勞動力短缺已嚴重制約企業產能擴張。她說:“不是說你突然建了一座工廠,就能指望工人自動出現。”
她表示,制造業企業必須創新用工策略以增強崗位吸引力,其中關鍵是要推行彈性排班制度——這種傳統上屬於白領的福利,如今正成為藍領工人的普遍訴求。-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關稅重創汽車制造業 豐田成最大輸家
- 心疼大S!汪小菲二婚奢華一目了然
- 溫哥華資深地產經紀 工作誠信認真
- 慘劇 加國高速醉駕車禍3兒童死亡
-
- 汪小菲婚禮現場宣誓,連喊兩聲"我願意"
- 拿了加國護照就回流?最新數據令人意外
- 陳紅參加兒子美國大學畢業典禮!兒媳長相歐美范
- 溫哥華街頭襲擊案 ICBC賠償引爭議
- 大陸外交官出征日本"中國銀行" 被打臉
- 馬筱梅疑有孕,張蘭講話有深意,S家人財兩空?
-
- 何清漣:川普關稅戰確實贏了 最大贏點是…
- 加國這社區頗發:勒索不成慘遭槍殺
- 大溫著名發廊 美發師都來自於日本
- 懵 溫村這裡居民想續租交百萬稅款
- 雨天還開飛車?溫村汽車翻了底朝天
- 台長"心碎" 美國之音大規模裁員
-
- 這選區自由黨一票領先 將鬧上法庭
- 智庫:加國聯邦應裁員6.4萬 省百億
- 碳稅取消 加國4月通脹率或至1.6%
- 卡尼"跪"了:對美關稅近"清零" 全網怒轟
- 習實錘喪軍權!?吳謙退場 三新軍校"去習"
- 美公開現場照 何立峰小心翼翼"落後半個身位"
-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