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年轻人宁愿相信"中国什么没做就赢了"(图)
5月6日,美国着名政治学家和“软实力”概念之父约瑟夫·奈去世。他的去世似乎有如安排好的一般,发生在了一份他绝对不想看到的世界民调公布的前一周。
5月12日,被我国制裁的民主联盟基金会组织和Nira Data公布了2025年的所谓“民主感知指数”。该指数调查了全球超100个国家对于其他国家的评价,也就是在这一次的调查里,中国第一次以16%:-5%的成绩,在此调查中评价超越了美国,而且,这一次的超越也并不只是体现在某些很流行的言论里所说的“动物朋友”上,而是除了少数几个反左翼急先锋国家(比如东欧)和美国非西欧传统盟友(日韩五眼之类)之外的全面反超。

红色为中国更为受欢迎,青绿为美国
这次报告的结论颠覆了美国媒体的传统认知。于是乎,美国自由派媒体诸如Politico等,直接迅速地把锅甩给了特朗普(专题)和其政府的摇摆不定和小丑行径。但是,虽然这样的归因可以解释美国近年来欢迎度的跌停(从2024年的净支持率22%下跌到今年的-5%),却并没有也无法解释我国欢迎度的大幅上涨。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西方媒体想要寻找这背后的原因。《经济学人》和《The Conversation》把矛头直指到了在一个多月前刚刚来到了中国直播的美国网红“甲亢哥”IShowSpeed,《经济学人》更在文章里痛心疾首的斥责他“为中国在海外的形象做出的贡献,远远超过了中国那些沉闷乏味的宣传”。

诚然,从2025年伊始到现在,中国在欧美社交媒体上的风评似乎在迅速从之前的负面刻板印象中扭转,从“小红书难民”到Deepseek的横空出世,再到甲亢哥的到来确实促进了一大批欧美年轻人对中国的看法焕然一新,但是改变了中国的软实力的,却并不仅仅是甲亢哥和“小红书难民”。这个根本原因,借用甲亢哥本人的一句话,应该是“中国真的是在未来!”,也就是,给欧美国家的年轻人一个不同的,可以看到的,由科技普惠带来的全新生活模式主导的,更有想象力的新时代。
英年早逝的英国左翼政治哲学家马克-费舍尔在他未能完成的“酸性共产主义”的理论里提到了“幽灵学”这个概念。费舍尔的“幽灵学”,指的是在当下的环境里,欧美的年轻人失去了想象未来的能力,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未来已经被取消了。
费舍尔指出,当下普遍对未来的想象是基于赛博朋克之上,但是赛博朋克本身确实70-80年代日本(专题)对未来的想象产生的“复古产物”。费舍尔认为,之所以欧美会“回顾”前一个时代对未来的想象,是因为欧美社会已经“病”了,它染上了名为“怀旧”的病,而这个病的症状就是病态性的无力想象未来。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评论
发表评论
视频
相关功能
加西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