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潤學"火紅 精英出走 留下這些
中共二十大結束,在以習近平為首的中共新領導班子在出台亮相後,傳華人推特圈立即出現了一個新名詞,叫做“潤學”。日本資深媒體人矢板明夫今天(29日)表示,接到一位當年在北京結識的朋友,從日本打來的電話,第一句就是“終於‘潤’出來了”;矢板解釋:“潤”這個詞來自英文的“run”,用在這裡是“跑路”的意思,就是指習近平第3任期後,能逃離中國的都趕快“潤”了。
矢板明夫表示,匯整網絡訊息:馮小剛全家“潤”到美國;不動產大享潘石屹夫妻也“潤”到美國;籃球明星姚明則“潤”到澳洲。而矢板預言,應該還會有更多名人陸續“潤”出來。矢板指出,對中國的社會菁英們來說,文化大革命的慘痛經驗還歷歷在目,是很難忍受習近平的二次文革路線的。網上有人調侃說:二十大之後,“年年是潤年、月月是潤月”。
矢板明夫接著回顧中國共產黨建政以後的歷史,直言那就是一部“精英的逃亡史”。50年代初起,就有大批商人、學者、藝術家逃亡海外,被今天中國人稱之為“潤”的先驅者的,是著名作家張愛玲。她本來留在上海,1952年中共組織作家去農村采訪“土地改革運動”,希望作家們能夠寫一些為共產黨歌功頌德的文章,但當張愛玲聽到了很多人,僅僅因為是地主,就被血腥鎮壓的故事之後,決心離開中國;她先以繼續在港大的學業為理由到了香港,3年後又以難民身份潤到了美國。現在想來,張愛玲的決策是非常明智的。矢板明夫進一步舉例,1966年文革開始之後,留在上海的文化人遭受到了嚴重的迫害;包括翻譯家傅雷夫妻雙雙自縊,作家葉以群跳樓,著名女鋼琴家顧聖嬰與母親、弟弟一起開煤氣全家自殺,張愛玲如果留在上海,恐怕也是很難活過文革的。
矢板明夫接著指出,文革開始以後,曾有大批精英用偷渡的方式經由香港逃到美國。其中,包括共產黨創始人陳獨秀的女兒陳子美、著名小提琴家馬思聰等人。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之後,又有一大批社會菁英逃離中國。江澤民、胡錦濤時代消停了一段時間,現在,又有很多人被迫要往外潤了。
矢板認為,當一個社會的大部分精英出走之後,留下的將是貧窮、愚昧和暴政。而頗有諷刺意義的是,領導中共建政的“偉大領袖”毛澤東,字叫“潤之”;共產黨的戰爭時期在香港成立的知名黨營企業,叫“華潤”。現在聽起來,都好像在提醒大家“趕緊跑路”。
矢板明夫最後不客氣地說,現在天天在台灣批評執政黨“數典忘祖”的那些人,有很多人的父執輩其實是70多年前“潤”出來的。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評論
發表評論
視頻
相關功能
加西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