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 特朗普驅逐留學生,海外人才回流香港?
美國挑起的貿易戰令不少海外人才回流,目前,不少回流學者正考慮將中國香港(专题)作為下一站
特朗普(专题)上任百天後,除了關稅擾動下動蕩不安的資本市場,美國高等院校也面臨著凍結研究經費等威脅,更有大量在美國讀書的國際留學生(专题)面臨著罰款、拘留和驅逐出境的風險。
面對美國大規模撤銷外國學生簽證,近年來將“搶企業”與“搶人才”定為目標的中國香港是否能抓住機會?
據悉,在這批海歸(专题)派的學者當中,已有頂尖學者將要任職香港高校,也有不少即將畢業的博士生,或者需要續簽的博士後學者選擇將香港作為學術生涯的下一站。
對於為何希望能去中國香港高校任職,一位已經從美國布朗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的畢業生表示,“中國香港的高校與國際接軌,在學術上有雄厚實力,而且薪資在國際上也比較有競爭力。”
另一位西北大(专题)學博士後王同學認為,川普的政策更直接影響留學生的應該是削減科研經費,今年美國的學校的PhD(博士生)和教職數量都顯著下滑。“對還在讀書的中國留學生而言,其實沒有什麼選擇空間。中止學生簽證這種事發生概率很低,等事情發生到自己身上再說。對即將畢業的學生,選擇無非是留美或者離開美國。影響這些人決策的更主要因素是就業市場狀況,而政治上的壓力一般也是通過就業市場傳導到個人的。 ”
近日,中國香港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出席電台節目時表示,“在當前地緣政治環境下,美國限制留學生簽證,令學生留學面臨不穩定情況,有海外學生的家長選擇安排子女轉到中國香港,中國香港學生也開始減少到美國留學。此外,已有美國頂尖學者將要來中國香港任職,但相關院校需要保持低調,以免影響後續來港事宜。”
對於香港的學術環境,蔡若蓮認為,香港的大學國際化及多元化,兩文三語(英文、普通話及廣東話)教學環境有吸引力,早前放寬香港八大院校非本地生限額至4成後,非本地生收生數量大幅上升,反映海外學生留學需求大。
蔡若蓮建議院校招生應循序漸進,以免配套設施未足情況下招收大量非本地生,影響學生學習體驗。例如,在相對緊張的學生宿舍方面,預計到2027至2028年可新增約1.3萬個學生宿舍位置,還可研究透過公私營合作去解決住宿問題。
中國香港國際人才職業博覽會組委會主席駱勇也表示,美國挑起的貿易戰令不少海外人才回流,目前,不少回流的海外人才會以中國香港作為首選居住地,故中國香港特區政府應當抓緊機遇“搶人才”和“留人才”,建議特區政府與企業資源對接,透過政府的支持和企業的平台,舉辦人才相關的中小型活動或研討會,以留住人才及協助人才在港扎根。
香港特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昨日在2025香港國際人才職業博覽會開幕禮致辭時表示,中國香港特區政府自2022年底開始積極“搶人才”“引人才”,過去三年在各方面均效果顯著。近期,約一萬個高才通簽證到期,相信續簽情況令人滿意,而香港特區政府也將針對“八大中心”發展持續擴大人才清單。
所謂“八大中心”,包括香港四個傳統中心,即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國際商貿中心,和亞太地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以及四個新興中心,分別為國際航空樞紐中心、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和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2024年10月16日,香港特區政府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的《施政報告》宣布更新“人才清單”,並將於2025年第一季度完成人才清單更新,加入推動“八大中心”所需人才,以滿足特定行業的需求。
美國方面,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國務院已改變了超過1700名外國學生和近期畢業生的居留權,涉及全美超過250所院校,涵蓋來自中國、印度(专题)、巴基斯坦等國家或地區的留學生。
另據美國移民(专题)律師協會估計,超過4700名學生已從美國移民及海關執法局管理的“學生及交換人員資訊系統”(SEVIS)數據庫中被移除,意味著合法學生身份被取消。美國國際教育工作者協會統計,截至4月17日,約有1400名學生面臨驅逐出境。
美國高等院校中,受沖擊最大的為哈佛大學,特朗普向該校扣上“反猶”和“極左”的罪名,要求校方“整改”,威脅凍結超過22億美元研究經費、取消免稅資格,以及限制招收外國學生。哈佛大學拒絕屈服,向華府提出法律訴訟,此外,一百多所美國高等院校發表聯合聲明,譴責特朗普政治幹預教育體系。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特朗普(专题)上任百天後,除了關稅擾動下動蕩不安的資本市場,美國高等院校也面臨著凍結研究經費等威脅,更有大量在美國讀書的國際留學生(专题)面臨著罰款、拘留和驅逐出境的風險。
面對美國大規模撤銷外國學生簽證,近年來將“搶企業”與“搶人才”定為目標的中國香港是否能抓住機會?
據悉,在這批海歸(专题)派的學者當中,已有頂尖學者將要任職香港高校,也有不少即將畢業的博士生,或者需要續簽的博士後學者選擇將香港作為學術生涯的下一站。
對於為何希望能去中國香港高校任職,一位已經從美國布朗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的畢業生表示,“中國香港的高校與國際接軌,在學術上有雄厚實力,而且薪資在國際上也比較有競爭力。”
另一位西北大(专题)學博士後王同學認為,川普的政策更直接影響留學生的應該是削減科研經費,今年美國的學校的PhD(博士生)和教職數量都顯著下滑。“對還在讀書的中國留學生而言,其實沒有什麼選擇空間。中止學生簽證這種事發生概率很低,等事情發生到自己身上再說。對即將畢業的學生,選擇無非是留美或者離開美國。影響這些人決策的更主要因素是就業市場狀況,而政治上的壓力一般也是通過就業市場傳導到個人的。 ”
近日,中國香港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出席電台節目時表示,“在當前地緣政治環境下,美國限制留學生簽證,令學生留學面臨不穩定情況,有海外學生的家長選擇安排子女轉到中國香港,中國香港學生也開始減少到美國留學。此外,已有美國頂尖學者將要來中國香港任職,但相關院校需要保持低調,以免影響後續來港事宜。”
對於香港的學術環境,蔡若蓮認為,香港的大學國際化及多元化,兩文三語(英文、普通話及廣東話)教學環境有吸引力,早前放寬香港八大院校非本地生限額至4成後,非本地生收生數量大幅上升,反映海外學生留學需求大。
蔡若蓮建議院校招生應循序漸進,以免配套設施未足情況下招收大量非本地生,影響學生學習體驗。例如,在相對緊張的學生宿舍方面,預計到2027至2028年可新增約1.3萬個學生宿舍位置,還可研究透過公私營合作去解決住宿問題。
中國香港國際人才職業博覽會組委會主席駱勇也表示,美國挑起的貿易戰令不少海外人才回流,目前,不少回流的海外人才會以中國香港作為首選居住地,故中國香港特區政府應當抓緊機遇“搶人才”和“留人才”,建議特區政府與企業資源對接,透過政府的支持和企業的平台,舉辦人才相關的中小型活動或研討會,以留住人才及協助人才在港扎根。
香港特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昨日在2025香港國際人才職業博覽會開幕禮致辭時表示,中國香港特區政府自2022年底開始積極“搶人才”“引人才”,過去三年在各方面均效果顯著。近期,約一萬個高才通簽證到期,相信續簽情況令人滿意,而香港特區政府也將針對“八大中心”發展持續擴大人才清單。
所謂“八大中心”,包括香港四個傳統中心,即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國際商貿中心,和亞太地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以及四個新興中心,分別為國際航空樞紐中心、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和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2024年10月16日,香港特區政府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的《施政報告》宣布更新“人才清單”,並將於2025年第一季度完成人才清單更新,加入推動“八大中心”所需人才,以滿足特定行業的需求。
美國方面,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國務院已改變了超過1700名外國學生和近期畢業生的居留權,涉及全美超過250所院校,涵蓋來自中國、印度(专题)、巴基斯坦等國家或地區的留學生。
另據美國移民(专题)律師協會估計,超過4700名學生已從美國移民及海關執法局管理的“學生及交換人員資訊系統”(SEVIS)數據庫中被移除,意味著合法學生身份被取消。美國國際教育工作者協會統計,截至4月17日,約有1400名學生面臨驅逐出境。
美國高等院校中,受沖擊最大的為哈佛大學,特朗普向該校扣上“反猶”和“極左”的罪名,要求校方“整改”,威脅凍結超過22億美元研究經費、取消免稅資格,以及限制招收外國學生。哈佛大學拒絕屈服,向華府提出法律訴訟,此外,一百多所美國高等院校發表聯合聲明,譴責特朗普政治幹預教育體系。


分享: |
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