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无限商机,北美中文网与您共同前进
推荐车行
Signature Mazda
最新新闻
Panasonic全球裁员1万人 面临...
骇人!机车骑士行进中"头颅整颗...
小米SU7质量榜垫底?"米粉"质疑...
中国拒买波音恐遭报复?外媒曝C...
传奇投资人:股市最糟时期已过 ...
特斯拉销量崩盘 发布Cybercab...
特斯拉称坚持纯视觉让人人买得...
怒了:特斯拉或将起诉加拿大政府
$40万兰博基尼"侧翻"报废!CHP:...
6死2伤!山东滕州车祸肇事司机...
特斯拉:Model 3和焕新Model Y...
台积电北美技术研讨会,全细节...
7岁男孩偷开妈妈SUV拉小妹去麦...
预谋?儿子被美警击毙 父亲随后...
大温车祸华裔惨死 嫌犯就这样...
选择语言:  
English | 简体 | 繁体
会员区  
no avatar
欢迎您 游客
登录
免费注册

[加州] 硅谷科技精英如何掀起了一场美国文化革命?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马斯克的影响力同样超越了政策:他对X的控制重塑了数字话语,放大了右翼声音,同时限制内容审核,与这场文化运动推动“无摩擦信息流”的更广泛目标一致。

由蒂尔共同创立、亚历克斯·卡普(Alex Karp)领导的帕兰提尔科技(Palantir Technologies)是这场运动的另一支柱。

帕兰提尔诞生于网络泡沫破裂和9·11事件之后,肩负着通过数据分析“支持西方”的使命。


卡普与尼古拉斯·扎米斯卡(Nicholas Zamiska)合着的《技术共和国》一书,呼吁复兴军工复合体,以对抗来自中国俄罗斯伊朗的“威胁”。与马斯克的无政府资本主义倾向不同,卡普设想政府扮演积极角色,认为“更积极的政府”对于利用硅谷的潜力服务于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卡普的言辞浸透了冷战自由主义,批评硅谷转向“狭隘的消费产品”,呼吁回归国防等“有意义的挑战”。《纽约客》认为,他对列奥·施特劳斯(Leo Strauss)和罗杰·斯克鲁顿(Roger Scruton)等保守派思想家的引用,透露出一种后自由主义倾向,哀叹“美国思想的空心化”和民族自豪感的丧失。帕兰提尔在特朗普第二任期内大获成功,其股价飙升600%,作为硅谷与国家之间的桥梁角色,这让美国的右翼议程被赋予了更多权力,也更复杂化。

如果将马斯克、卡普与特朗普的联盟视为一场权宜之合,他们不同的愿景,确实联合在了进步建制派这个共同的敌人之下。

但也有迹象显示,马斯克的自由主义未来主义、卡普的国家中心实用主义和特朗普的民粹民族主义共存得并不融洽。毕竟从理论上说,马斯克视员工为“可替代”的态度与卡普呼吁由共同目标驱动的凝聚力技术文化,显然是相冲突的。

这种张力凸显了美国这场文化运动存在的挑战:运动本身充满了反政府(至少是深层政府)言辞和倾向,而实现文化和经济目标,又需要对国家权力的依赖,在这之间需要进行调和。例如,卡普复兴军工复合体的愿景,就需要一个强大的国家,而马斯克和蒂尔则主张拆除官僚结构。运动在影响特朗普政策方面有不少成功,如教育削减和反DEI措施,但其长期连贯性仍不确定。

商业模式:硅谷右翼在文化战场的弱点

社交媒体平台曾被誉为赋权的工具,如今已成为美国意识形态控制的战场。


Meta、谷歌和X等公司运营的社交媒体平台,算法优先考虑用户参与度(点击、分享等),而不一定关注内容的真实性,又缺乏中国那样的监管治理,导致虚假信息广泛传播。

Facebook曾在2012年进行秘密的“情绪操纵实验”,故意调整用户新闻推送内容,以观察如何影响他们的情绪状态。2017年缅甸种族灭绝事件中,Facebook被用作煽动暴力的工具,而X在埃隆·马斯克接管后减少内容审核,进一步放大了极端观点的传播。

这些社交媒体平台还通过大规模收集用户数据用于精准广告(包括浏览历史、位置、个人偏好等),构建了庞大的商业模式。用户数据成为商品,公众同意只是事后考虑。在Facebook早期(约2004年),扎克伯格与朋友的即时消息对话“他们‘信任我’。傻瓜” 记录了他对哈佛学生信任Facebook并提交个人信息的嘲笑,成为硅谷技术官僚傲慢的象征。


在他们的对手进步建制派看来,硅谷“威权技术官僚主义”的心态是这样的:他们将自己置于道德和民主约束之上,追求规模和利润优先于公众福祉。科技精英以启蒙价值(如自由、进步)为名,实际上推行一种反民主、反自由的意识形态。

要在文化运动中完成公共话语的塑造,商业模式的道德问题注定要被对手逮住,这是硅谷右翼的原罪,也是意识形态交锋中的“阿喀琉斯之踵”。

硅谷精英追求利润,追求个人私欲的极致是对永生的个人追求。蒂尔对冷冻技术和抗衰老研究的投资,以及他承认“我的钱无法做到的事情太多了”,都揭示了一种信念,即技术可以超越人类局限,包括死亡。

这种技术乌托邦主义,与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和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等同行的信念一致,创造了一种悖论:一方面为精英提供无限进步的愿景,同时又对民主社会持反乌托邦观点。

支持者赞赏这场运动重塑美国的社会规范,优先考虑效率和利润,是扞卫精英治理的文化胜利。反对者则放大硅谷对隐私的侵蚀、数据的武器化以及对异见的压制。

斯洛博迪安称硅谷右翼这场文化运动的方式反映了对民主的“深刻宿命论”。在《裂解资本主义》中,斯洛博迪安分析了全球范围内试图逃避民主约束的“市场激进主义”现象(如自由贸易区、离岸金融中心)。他认为,硅谷右翼运动是这一趋势的延伸,试图通过技术精英的控制和国家权力的选择性使用,创建一个资本至上的社会。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当前评论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页面生成: 0.0350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3 秒
    Powered by http://www.vancouverren.com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