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無限商機,北美中文網與您共同前進
推薦車行
Signature Mazda
最新新聞
Panasonic全球裁員1萬人 面臨...
駭人!機車騎士行進中"頭顱整顆...
小米SU7質量榜墊底?"米粉"質疑...
中國拒買波音恐遭報復?外媒曝C...
傳奇投資人:股市最糟時期已過 ...
特斯拉銷量崩盤 發布Cybercab...
特斯拉稱堅持純視覺讓人人買得...
怒了:特斯拉或將起訴加拿大政府
$40萬蘭博基尼"側翻"報廢!CHP:...
6死2傷!山東滕州車禍肇事司機...
特斯拉:Model 3和煥新Model Y...
台積電北美技術研討會,全細節...
7歲男孩偷開媽媽SUV拉小妹去麥...
預謀?兒子被美警擊斃 父親隨後...
大溫車禍華裔慘死 嫌犯就這樣...
選擇語言:  
English | 簡體 | 繁體
會員區  
no avatar
歡迎您 游客
登錄
免費注冊

[加州] 硅谷科技精英如何掀起了一場美國文化革命?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馬斯克的影響力同樣超越了政策:他對X的控制重塑了數字話語,放大了右翼聲音,同時限制內容審核,與這場文化運動推動“無摩擦信息流”的更廣泛目標一致。

由蒂爾共同創立、亞歷克斯·卡普(Alex Karp)領導的帕蘭提爾科技(Palantir Technologies)是這場運動的另一支柱。

帕蘭提爾誕生於網絡泡沫破裂和9·11事件之後,肩負著通過數據分析“支持西方”的使命。


卡普與尼古拉斯·扎米斯卡(Nicholas Zamiska)合著的《技術共和國》一書,呼吁復興軍工復合體,以對抗來自中國俄羅斯伊朗的“威脅”。與馬斯克的無政府資本主義傾向不同,卡普設想政府扮演積極角色,認為“更積極的政府”對於利用硅谷的潛力服務於國家安全至關重要。

卡普的言辭浸透了冷戰自由主義,批評硅谷轉向“狹隘的消費產品”,呼吁回歸國防等“有意義的挑戰”。《紐約客》認為,他對列奧·施特勞斯(Leo Strauss)和羅傑·斯克魯頓(Roger Scruton)等保守派思想家的引用,透露出一種後自由主義傾向,哀歎“美國思想的空心化”和民族自豪感的喪失。帕蘭提爾在特朗普第二任期內大獲成功,其股價飆升600%,作為硅谷與國家之間的橋梁角色,這讓美國的右翼議程被賦予了更多權力,也更復雜化。

如果將馬斯克、卡普與特朗普的聯盟視為一場權宜之合,他們不同的願景,確實聯合在了進步建制派這個共同的敵人之下。

但也有跡象顯示,馬斯克的自由主義未來主義、卡普的國家中心實用主義和特朗普的民粹民族主義共存得並不融洽。畢竟從理論上說,馬斯克視員工為“可替代”的態度與卡普呼吁由共同目標驅動的凝聚力技術文化,顯然是相沖突的。

這種張力凸顯了美國這場文化運動存在的挑戰:運動本身充滿了反政府(至少是深層政府)言辭和傾向,而實現文化和經濟目標,又需要對國家權力的依賴,在這之間需要進行調和。例如,卡普復興軍工復合體的願景,就需要一個強大的國家,而馬斯克和蒂爾則主張拆除官僚結構。運動在影響特朗普政策方面有不少成功,如教育削減和反DEI措施,但其長期連貫性仍不確定。

商業模式:硅谷右翼在文化戰場的弱點

社交媒體平台曾被譽為賦權的工具,如今已成為美國意識形態控制的戰場。


Meta、谷歌和X等公司運營的社交媒體平台,算法優先考慮用戶參與度(點擊、分享等),而不一定關注內容的真實性,又缺乏中國那樣的監管治理,導致虛假信息廣泛傳播。

Facebook曾在2012年進行秘密的“情緒操縱實驗”,故意調整用戶新聞推送內容,以觀察如何影響他們的情緒狀態。2017年緬甸種族滅絕事件中,Facebook被用作煽動暴力的工具,而X在埃隆·馬斯克接管後減少內容審核,進一步放大了極端觀點的傳播。

這些社交媒體平台還通過大規模收集用戶數據用於精准廣告(包括瀏覽歷史、位置、個人偏好等),構建了龐大的商業模式。用戶數據成為商品,公眾同意只是事後考慮。在Facebook早期(約2004年),扎克伯格與朋友的即時消息對話“他們‘信任我’。傻瓜” 記錄了他對哈佛學生信任Facebook並提交個人信息的嘲笑,成為硅谷技術官僚傲慢的象征。


在他們的對手進步建制派看來,硅谷“威權技術官僚主義”的心態是這樣的:他們將自己置於道德和民主約束之上,追求規模和利潤優先於公眾福祉。科技精英以啟蒙價值(如自由、進步)為名,實際上推行一種反民主、反自由的意識形態。

要在文化運動中完成公共話語的塑造,商業模式的道德問題注定要被對手逮住,這是硅谷右翼的原罪,也是意識形態交鋒中的“阿喀琉斯之踵”。

硅谷精英追求利潤,追求個人私欲的極致是對永生的個人追求。蒂爾對冷凍技術和抗衰老研究的投資,以及他承認“我的錢無法做到的事情太多了”,都揭示了一種信念,即技術可以超越人類局限,包括死亡。

這種技術烏托邦主義,與拉裡·埃裡森(Larry Ellison)和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等同行的信念一致,創造了一種悖論:一方面為精英提供無限進步的願景,同時又對民主社會持反烏托邦觀點。

支持者贊賞這場運動重塑美國的社會規范,優先考慮效率和利潤,是扞衛精英治理的文化勝利。反對者則放大硅谷對隱私的侵蝕、數據的武器化以及對異見的壓制。

斯洛博迪安稱硅谷右翼這場文化運動的方式反映了對民主的“深刻宿命論”。在《裂解資本主義》中,斯洛博迪安分析了全球范圍內試圖逃避民主約束的“市場激進主義”現象(如自由貿易區、離岸金融中心)。他認為,硅谷右翼運動是這一趨勢的延伸,試圖通過技術精英的控制和國家權力的選擇性使用,創建一個資本至上的社會。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頁面生成: 0.0383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2 秒
    Powered by http://www.vancouverren.com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