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无限商机,北美中文网与您共同前进
Car Listing
Signature Mazda
Recent
News
Panasonic全球裁员1万人 面临...
骇人!机车骑士行进中"头颅整颗...
小米SU7质量榜垫底?"米粉"质疑...
中国拒买波音恐遭报复?外媒曝C...
传奇投资人:股市最糟时期已过 ...
特斯拉销量崩盘 发布Cybercab...
特斯拉称坚持纯视觉让人人买得...
怒了:特斯拉或将起诉加拿大政府
$40万兰博基尼"侧翻"报废!CHP:...
6死2伤!山东滕州车祸肇事司机...
特斯拉:Model 3和焕新Model Y...
台积电北美技术研讨会,全细节...
7岁男孩偷开妈妈SUV拉小妹去麦...
预谋?儿子被美警击毙 父亲随后...
大温车祸华裔惨死 嫌犯就这样...
Select Interface Language:  
English | 简体 | 繁体
User Zone  
no avatar
Welcome 游客
Login
Register

[特斯拉] 一次技术革命 只有特斯拉才敢这样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电池公司在过去 30 年一直使用湿法工艺。它们将电池材料与有毒的粘合剂、液态溶剂混合,然后涂在薄薄的箔片上。加工完的极片要在长达 100 米、温度达 90 度的烘箱中烘烤 12 个小时,在这个过程中充分蒸发有毒的溶剂和水分——整个工序极大增加制造成本。

特斯拉认为湿法工艺很低效:既然极片要做成 “干” 的,为什么要先把极片弄湿、再烘干?这就是马斯克觉得电池制造的白痴部分。湿法涂布的设备、人工、厂房成本占整个电池制造的 22.76%。

2019 年 2 月,特斯拉花 2.19 亿美元买下超级电容(用于摄像机闪光灯等领域的电能储存设备)公司 Maxwell,将超级电容器的干法电极工艺改用到锂电池中,直接把极片做成干的。


干法电极不使用液态粘合剂,因此不需要烘烤,理论上制造起来更便宜、更快,对环境的破坏也更小。马斯克说,仅靠这个工艺,特斯拉就能将单位产能的设备支出减少三分之一,将电极生产车间的占地面积和能源损耗减少 90%。

目前一条方形电池产线的设备支出约为 1.7 亿元人民币,而 4680 电池产线的设备支出仅需 5000 万-6000 万元。

特斯拉还希望加速电池流水线,来提升生产效率。马斯克羡慕啤酒等饮料制造业和造纸业的连贯与超高效率:造啤酒时,生产线没有任何断点,啤酒瓶封上盖后才会离开生产线,但电池的部分部件造完后,通常都要暂时离开生产线,靠小车运到下一个车间,再回到流水线上。现在最快的电池生产线运转速度为 6 公里 / 小时,而最快的啤酒生产线可达 30 公里 / 小时。

特斯拉为此大幅合并了电池制造工序,开发集合多个工艺的设备。如 2021 年,特斯拉在柏林工厂启用了切割、卷绕和焊接的三合一一体机,这些任务本来需要 3 台不同的设备才能完成。

马斯克在 2020 年的说法,整个 4680 电池方案能减少约 20% 的电池的制造成本,35% 的设备投资成本和 70% 的工厂占地面积。


当时的特斯拉将 4680 电池视为大规模扩张的基础:用投资更少的电池工厂生产储能和汽车电池,再用更便宜的电池制造售价 2.5 万美元的廉价车型,刺激销量、赚取更多利润,再投入到研发和新一轮产能扩张,形成增长飞轮,助力特斯拉在 2030 年实现一年卖 2000 万辆车的宏大目标。

完美的设计,艰难的制造

做大电池,去掉弄湿电机再烘干的 “白痴部分”。这些显而易见的改进在过去数十年的电池工业中从未被实践,因为困难重重。


第一个难题是流程改造。

汽车制造流程相对短,且对精度和环境的控制要求较低,汽车制造的主要任务是成品组装,改进一个组装工序很少影响前后工序。电池制造则是将材料变成成品,流程相关性更强,前一个工序的成品就是后一个工序的原料。改进一个工序,意味着也要修改前后工序。



特斯拉为了使用干法电极技术,去掉烘干等步骤,就需要把烘干前的所有环节都变成 “干” 的。这占整个电池制造流程的 50% ,且对环境、精度的控制远高于其余工序。

湿法电极的核心是涂布。它的任务像抹奶油,把带有粘结剂的糊状电池正负极材料均匀涂抹在金属箔片上,涂抹厚度一般只有 30 微米。宁德时代等电池公司致力于提升涂布速度,现已能做到每分钟涂 100 米。涂布速度越快、质量控制越难。细微提升背后,靠的是数十亿次尝试中总结的经验。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延伸阅读
    _RELATED_NEWS_MORE
    当前评论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Security Code *: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Page Generation: 0.0343 Seconds and 2 DB Queries in 0.0008 Seconds
    Powered by http://www.vancouverren.com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