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之后的我缺席了高考,妈妈却进了灵修班
两年前,上高二的巧巧被诊断出抑郁症,从此与学校“绝缘”。
在亲戚朋友以及老师和同学们的眼里,巧巧一直是个乖巧懂事的女孩儿,得知她得了抑郁症,大家都很震惊。
上初中时,巧巧学习成绩不错,但距离顶尖高中还有些差距。为了让女儿进入重点高中,父母不惜一切代价,托人找关系,并支付了一笔可观的“巨款”,才将她送入重点高中。
然而,重点高中高手云集,无论巧巧怎么努力,每次考试都是“吊车尾”。
慢慢地,她变得沉默寡言,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情绪越来越差。父母尝试与她沟通,却得不到回应。
确诊为抑郁症后,巧巧的学业也因此停滞,再也无法投入学习。

图 | 一位妈妈晒出厌学的孩子
为了给巧巧治病,罗琳辞去了待遇优厚的外企会计工作,全职在家陪巧巧。
她带着巧巧学画画、游历四方,试图为她寻找新的生活乐趣。两三年的时光一晃而过,巧巧的病情虽有好转,但她的高中学籍已不复存在,高考的大门也随之关闭。
起初,父母还怀揣着让女儿重返校园的期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要求逐渐降低,只希望巧巧能够恢复正常人的心理状态。
罗琳的外甥乔乔比巧巧小几岁,但经历却十分相似。
乔乔曾经是北京市海淀区一所区重点小学的学生,中考时超常发挥进入北京市数一数二的重点中学。然而,全家的期望和骄傲却在乔乔进入名校之后变成了噩梦。
这所重点中学实施严苛的分班制度,依据每次考试成绩将学生分为普通班和重点班。乔乔刚入学时因成绩优异被安排在重点班,后因成绩下滑被降入普通班。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乔乔的成绩有所提升,再次回到了重点班。但好景不长,接下来的考试他又失利,于是又被调回普通班。
如此频繁的班级变动,让乔乔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慢慢地,他的脾气变得暴躁,情绪难以控制,甚至出现自杀倾向。
对此,乔乔的父母说:“以前我们生活条件不好,物质匮乏,大家也没什么精神问题,现在可能是条件太好了,孩子们不知道生活本来就是苦的,没有挫折经历,遇到点问题就受不了。”
乔乔父母的观点正确与否我们不做评判,但他们的说法也从侧面反映出,挫折教育的缺失,导致孩子们在面对生活挑战时,缺乏足够的心理韧性和应对能力。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1000多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高达67.7%的受访者认为,当前青少年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较以往减弱。
“无论严格教育,还是快乐教育,都会有缺憾。作为家长,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从闪闪发光的太阳变成黯淡无光的星子。
现在,我们已经不再对儿子抱有太高期望了,只要孩子能恢复健康,开心活着就好。”乔乔的父母说。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