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才生父母经验] 香港的街头,挤满了卖保险的985高才生...
保险公司的招聘政策,果断退出了群聊。
如此看来,拉高才入群,然后再由保司人员做宣讲,也成了一条产业链。
郎咸平的线下讲座也预定好了时间,在189人的大群里,招揽听众;看这次讨论的主题,是关于AI量化交易的,不出意外的话,讲座后面又会是典型的会销或者售卖量化基金。

这背后的本质,又是针对高净值高才的围猎,依然是要赚高才的钱。
我微信加的招聘单工作人员,也有了回讯,约我下周一或者下周二,去他们港岛北角的总公司面谈。
我问她是否有详细的招聘需求,是否有岗位介绍,是否有薪资介绍。
对方许久没有回复,约莫过了半个多小时,她发给我一个公司介绍的PPT。
这个PPT制作得很是粗糙,我看里面的业务介绍,包括给高才办理续签和永居,来港子女入学及插班等等。
如此看来,对方叫我去面谈的目的,依然是想向我反向营销,收费帮我解决续签以及未来子女入学问题。
或者让我加入他们,然后再去寻找和我一样的高才,收费帮这些高才,解决类似的问题。
显然,这并不是我们高才想要的长期稳定的工作,于是,我委婉地拒绝了她。
六、时代浪潮下的大浪淘沙
2月26日,也即高才专场招聘会前两天,香港新一份《财政预算案》出炉。
预算案显示,本年度赤字为872亿港币,预计下年度预算赤字为670亿元,财政储备将由今年的6473亿,进一步下降至5803亿元。
去年,面对下行数字,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交出救市方案;今年,开源节流迫在眉睫,公务员冻薪、政府削一万职位、大学减拨款成预算案重点。
与此同时,作为港府开源项目的高才计划,也在进一步扩充高校名单。
2022年12月28日正式实施的高才计划,里面的高校名单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等9所高校,到今年1月1日起,高才通的国内高校数量,已经扩充到了23所。
这意味着,香港依然不余遗力地引进内地高才生,为香港的经济增长添砖加瓦。
据中国新闻网 2025 年 1 月 18 日消息,香港特区政府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曾国卫表示,香港高才通计划截至 2024 年底已收到接近 12 万宗申请,其中逾 9 万宗已获批,约 7.6 万人已来港。
相信很快,就会有超过10万高才来港,其中大部分人,都会涌向香港的保险公司,为香港源源不断地带来财富。
当然,也会有很多高才,由于在香港找不到工作,无法在香港生活,将失去香港的身份,重新回到内地。
时代的浪潮之下,每个高才都要接受残酷的洗礼;大浪淘沙,只有少数顶尖的高才,未来才有资格坐在海港城的咖啡馆里,宴请大陆远道而来的朋友,松弛地喝上一顿丰盛的下午茶。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我看这是挂羊头卖狗肉,他们又想在高才群里宣讲如此看来,拉高才入群,然后再由保司人员做宣讲,也成了一条产业链。
郎咸平的线下讲座也预定好了时间,在189人的大群里,招揽听众;看这次讨论的主题,是关于AI量化交易的,不出意外的话,讲座后面又会是典型的会销或者售卖量化基金。

这背后的本质,又是针对高净值高才的围猎,依然是要赚高才的钱。
我微信加的招聘单工作人员,也有了回讯,约我下周一或者下周二,去他们港岛北角的总公司面谈。
我问她是否有详细的招聘需求,是否有岗位介绍,是否有薪资介绍。
对方许久没有回复,约莫过了半个多小时,她发给我一个公司介绍的PPT。
这个PPT制作得很是粗糙,我看里面的业务介绍,包括给高才办理续签和永居,来港子女入学及插班等等。
如此看来,对方叫我去面谈的目的,依然是想向我反向营销,收费帮我解决续签以及未来子女入学问题。
或者让我加入他们,然后再去寻找和我一样的高才,收费帮这些高才,解决类似的问题。
显然,这并不是我们高才想要的长期稳定的工作,于是,我委婉地拒绝了她。
六、时代浪潮下的大浪淘沙
2月26日,也即高才专场招聘会前两天,香港新一份《财政预算案》出炉。
预算案显示,本年度赤字为872亿港币,预计下年度预算赤字为670亿元,财政储备将由今年的6473亿,进一步下降至5803亿元。
去年,面对下行数字,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交出救市方案;今年,开源节流迫在眉睫,公务员冻薪、政府削一万职位、大学减拨款成预算案重点。
与此同时,作为港府开源项目的高才计划,也在进一步扩充高校名单。
2022年12月28日正式实施的高才计划,里面的高校名单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等9所高校,到今年1月1日起,高才通的国内高校数量,已经扩充到了23所。
这意味着,香港依然不余遗力地引进内地高才生,为香港的经济增长添砖加瓦。
据中国新闻网 2025 年 1 月 18 日消息,香港特区政府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曾国卫表示,香港高才通计划截至 2024 年底已收到接近 12 万宗申请,其中逾 9 万宗已获批,约 7.6 万人已来港。
相信很快,就会有超过10万高才来港,其中大部分人,都会涌向香港的保险公司,为香港源源不断地带来财富。
当然,也会有很多高才,由于在香港找不到工作,无法在香港生活,将失去香港的身份,重新回到内地。
时代的浪潮之下,每个高才都要接受残酷的洗礼;大浪淘沙,只有少数顶尖的高才,未来才有资格坐在海港城的咖啡馆里,宴请大陆远道而来的朋友,松弛地喝上一顿丰盛的下午茶。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