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薪20元,我把工作外包给在校大学生
大学生,也可能是失业、降薪的职场人,或者拥有大量空闲时间的宝妈。他们利用业余时间接活,有些人甚至干脆干起了全职——这份工作虽然没有五险一金,但胜在灵活,不用忍受通勤、坐班以及令人头疼的职场环境。一些二牛马甚至做起中间商,将接来的活分给“三牛马”、“四牛马”——你永远不知道一份在办公室展示的PPT究竟出自哪级牛马之手。
根据他们的讲述,有的领导不在乎谁做的,对这种行为“视而不见”;但也有领导可以忍受员工求助于AI,却不能忍受对方找真人,因为风险不可控。新的工作形式对行业与职场生态产生冲击之外,许多人陷入更深的困境:我的工作真的是不可替代的吗?它究竟有什么意义?
“二牛马”招募手册
按Nico的说法,第一次招募“二牛马”纯属无奈之举。她在金融公司做文书工作,去年年底,繁重积压的任务量搞得她晕头转向,Nico找到领导,要求减少一些任务量,被果断拒绝了。
Nico已经参加工作十几年了,在北方这座运转迅速的大城市辗转过几家公司,仍然只是职场普通螺丝钉的一颗,需要承担大量重复、机械性工作。加班的频次和时间都在增加,通勤一个多小时回到家,还要做家务,照顾孩子。
休息是奢侈的,职场与家庭将她的时间切割成碎片,直到Nico偶然刷到一篇关于“分包思维”的文章,她突然灵感闪现,觉得自己的工作也可以分包。
她在社交软件上发了招募帖子,没想到收到了大量反馈,前前后后找到她的有几十个人。经过简短沟通,Nico筛选出三四个符合要求的应聘者。她目标明确,需要对方时间灵活,可以随时接单。“我这边有(活)立刻找他,他立刻就能处理”。要以自己的时间为主,最重要的是,晚上以及周末可以干活。
Nico介绍,她的工作中有部分是机械性的:要定期收集、汇总一些表格或文档,做格式调整,并从中整理出关键内容。“整个表格样式调整下来挺费时间的”,现在,Nico用平均每小时20元的极低价格外包了出去。
在互联网上,这群廉价的个体外包接单者被称为“二牛马”,是自嘲“牛马”的职场人自掏腰包找到的最佳代工——魔都上海的玻璃隔间里,白领们年终汇报的PPT也许出自正在大理旅居的数字游民之手;体制内会议室,领导慷慨激昂的演讲稿,内容可能来自从没踏进过职场的大学生。
Nico前后找过五六次“二牛马”,成功熬过年末大劫。她觉得性价比极高,花远低于自己时薪的钱,就能购买两个小时的自由。作为雇主,她摆脱了工作环境的限制,在上下班的路上把要求提给对方就行,“可能第二天我就有成果了”——她最厌恶的就是占据下班时间的急活。
如果领导不满意,她也可以没有心理损耗地要求“二牛马”返工。她只需要做一个传递信息的中介。
做文案策划的阿青目前对自己的定位也是“中介”。她今年28岁,甚至想做一个“二牛马”分包平台。2024年4月,为了缓解可能降薪裁员的焦虑,她开始接兼职,主要是从在出版社工作的朋友那里接一些排版的活。机械、简单,不用动脑,可以在“摸鱼”的缝隙时间或者周末完成。
后来,朋友那边的需求量扩大,阿青就将承接的活儿再次分包出去,相当于找“三牛马”,她从中适当抽成。
她会提前发一份排版文件给应聘者,算是“笔试”,也能检验对方是否具备使用电脑基础软件的能力,通过后再派发相关任务;此外,还要考察对方是否有基本的责任感,不会半路跑路。给译文排版是个单调重复的活儿,不需要理解文件内容,能大概记下来文字形状就可以,涉及到韩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原文。如果说有什么能力要求可言,那就是持久忍耐。
招募信息发出后,大量私信涌入后台。根据阿青的观察,来应聘的主要有三种类型:首先是时间充裕的大学生,阿青说,很多人会详细介绍自己的简历,并且会写动人的小作文,解释他们很需要这份工作,希望得到机会;另外是工作量不饱和,或深陷裁员危机的职场人;最后一部分,是全职主妇,困在家庭里的她们,希望能在被孩子、家务占据的日常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事情做。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最近几年,一种新的工作形式开始在互联网上被广泛讨论——一些在大公司工作的员工,为了缓解工作压力或者应对领导五花八门的需求,选择将部分工作“外包”出去。无论是策划、演讲稿、项目方案、设计规划,甚至朋友圈文案,都可以花小钱找人替自己干活。而这些接活的人被戏称为“二牛马”。二牛马可能是根据他们的讲述,有的领导不在乎谁做的,对这种行为“视而不见”;但也有领导可以忍受员工求助于AI,却不能忍受对方找真人,因为风险不可控。新的工作形式对行业与职场生态产生冲击之外,许多人陷入更深的困境:我的工作真的是不可替代的吗?它究竟有什么意义?
“二牛马”招募手册
按Nico的说法,第一次招募“二牛马”纯属无奈之举。她在金融公司做文书工作,去年年底,繁重积压的任务量搞得她晕头转向,Nico找到领导,要求减少一些任务量,被果断拒绝了。
Nico已经参加工作十几年了,在北方这座运转迅速的大城市辗转过几家公司,仍然只是职场普通螺丝钉的一颗,需要承担大量重复、机械性工作。加班的频次和时间都在增加,通勤一个多小时回到家,还要做家务,照顾孩子。
休息是奢侈的,职场与家庭将她的时间切割成碎片,直到Nico偶然刷到一篇关于“分包思维”的文章,她突然灵感闪现,觉得自己的工作也可以分包。
她在社交软件上发了招募帖子,没想到收到了大量反馈,前前后后找到她的有几十个人。经过简短沟通,Nico筛选出三四个符合要求的应聘者。她目标明确,需要对方时间灵活,可以随时接单。“我这边有(活)立刻找他,他立刻就能处理”。要以自己的时间为主,最重要的是,晚上以及周末可以干活。
Nico介绍,她的工作中有部分是机械性的:要定期收集、汇总一些表格或文档,做格式调整,并从中整理出关键内容。“整个表格样式调整下来挺费时间的”,现在,Nico用平均每小时20元的极低价格外包了出去。
在互联网上,这群廉价的个体外包接单者被称为“二牛马”,是自嘲“牛马”的职场人自掏腰包找到的最佳代工——魔都上海的玻璃隔间里,白领们年终汇报的PPT也许出自正在大理旅居的数字游民之手;体制内会议室,领导慷慨激昂的演讲稿,内容可能来自从没踏进过职场的大学生。
Nico前后找过五六次“二牛马”,成功熬过年末大劫。她觉得性价比极高,花远低于自己时薪的钱,就能购买两个小时的自由。作为雇主,她摆脱了工作环境的限制,在上下班的路上把要求提给对方就行,“可能第二天我就有成果了”——她最厌恶的就是占据下班时间的急活。
如果领导不满意,她也可以没有心理损耗地要求“二牛马”返工。她只需要做一个传递信息的中介。
做文案策划的阿青目前对自己的定位也是“中介”。她今年28岁,甚至想做一个“二牛马”分包平台。2024年4月,为了缓解可能降薪裁员的焦虑,她开始接兼职,主要是从在出版社工作的朋友那里接一些排版的活。机械、简单,不用动脑,可以在“摸鱼”的缝隙时间或者周末完成。
后来,朋友那边的需求量扩大,阿青就将承接的活儿再次分包出去,相当于找“三牛马”,她从中适当抽成。
她会提前发一份排版文件给应聘者,算是“笔试”,也能检验对方是否具备使用电脑基础软件的能力,通过后再派发相关任务;此外,还要考察对方是否有基本的责任感,不会半路跑路。给译文排版是个单调重复的活儿,不需要理解文件内容,能大概记下来文字形状就可以,涉及到韩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原文。如果说有什么能力要求可言,那就是持久忍耐。
招募信息发出后,大量私信涌入后台。根据阿青的观察,来应聘的主要有三种类型:首先是时间充裕的大学生,阿青说,很多人会详细介绍自己的简历,并且会写动人的小作文,解释他们很需要这份工作,希望得到机会;另外是工作量不饱和,或深陷裁员危机的职场人;最后一部分,是全职主妇,困在家庭里的她们,希望能在被孩子、家务占据的日常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事情做。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